祝中原
中共宿州市委黨校馬列教研室,安徽宿州,234000
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思考
祝中原
中共宿州市委黨校馬列教研室,安徽宿州,234000
從分析我國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現狀出發,指出了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如中小銀行市場競爭力不強,貸款程序繁瑣,貸款業務單一,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議:一是適當放寬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二是簡化貸款辦理和審批程序,三是豐富貸款產品種類,四是健全風險控制體系。以促進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實現銀企雙贏。
中小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控制
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僅個體工商戶就有4000多萬家,解決了2/3的就業人口,貢獻了近一半的所得稅[1]。但是,由于政府層面、中小銀行、小微企業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長期以來小微企業都存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就此問題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研究,如楊毅等認為我國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2-3]。Berger A N等認為中小銀行的市場占有率越大、運營效率越高,該國的經濟效益越好。中小銀行改進融資條件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4]。胡峰等認為我國大型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存在信貸歧視現象,通過各種條款限制中小企業貸款;而中小銀行在我國發展滯后,導致小微企業在發展中往往陷入資金困境[5];王兵則認為中小銀行的小微信貸能促進我國富余資金的合理配置,實現差異化市場競爭,擴展中小商業銀行市場,進而發揮中小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6]。殷孟波等認為應當重視小微企業的還款能力和征信建設,而非過分重視抵押物在信貸中的擔保問題,從而緩解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信息共享數據庫建設,這樣,既能有效防止資金閑置,又能規避信貸風險[7];Deyoung R等認為信息時代的社區銀行應當注重信貸領域的差異化競爭,開發新的信貸組合業務[8]。
綜上所述,中外學者對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以及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模式進行了探討,但影響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因素太多,還有許多問題如政府政策、銀行產品創新與風險監控以及企業征信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诖?,本文從中小銀行層面分析研究目前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2.1 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
近年來,由于經濟形勢的變化,小微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市場風險不斷加大,資金缺乏問題相當嚴重,“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微企業的發展。因此,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而這個重擔落在了中小銀行肩上。中小銀行積極實施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走不同于國有大銀行的差異化、特色化經營之路,采取“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和服務水平,優化信貸流程,減少貸款環節,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為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撐。以宿州市為例,目前靈璧本富銀行、靈璧馬鞍山農商行、宿州淮海村鎮銀行在當地的存貸比均超過100%,而國有大銀行的存貸比還不到30%,由此可見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2.2 加大了對小微企業信貸產品和模式的創新力度
中小銀行扶持小微企業主要表現在提供小微產品、優化信貸業務流程以及創新信貸模式方面。在提供小微產品方面,根據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在期限上賦予了一定的靈活性,解決了貸款期限“過死”(基本上都是一年期)問題;在利率方面,貸款利率設置在小微企業可接受的范圍內,減輕了小微企業貸款的負擔;在業務流程方面,縮短了貸款時間,適時推出了“循環貸”等金融產品,切實解決了小微企業還款以后流動資金不足問題;在信貸模式創新方面,中小銀行積極拓展企業客戶群體,減少信貸風險,與小微企業同業公會、合作社合作,以“中小銀行+同業公會+小微企業”“中小銀行+合作社+小微企業”等模式開展有特色的業務,從而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
2.3 小微企業信用平臺的設立有了新的突破
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資金往來管理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還沒有建立等原因,中小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樣,中小銀行從小微企業獲取相關信息的成本高,產生了“惜貸”心理,因此必須建立小微企業信用平臺。近年來,各地縣級以上政府也充分認識到小微企業信用平臺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打造P2P平臺、稅銀通平臺,目前已基本建立小微企業信用管理監督機制,中小銀行能快速準確地獲取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將各種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落到實處,走完金融扶持“最后一公里”。
2.4 信用擔保制度不斷得到完善
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上的深層次原因,也有小微企業自身的因素,其中信用擔保制度的不健全是關鍵性因素。隨著國家“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實,必須建立相應的信用擔保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財政資金的補償機制。各級政府按照財政收入增長的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資金,成立小微企業信貸擔保基金,并充分發揮擔?;鸬淖饔?,切實解決小微企業由于還款困難而造成的停產、破產問題;其次,積極發揮民間資本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社會化的信用擔保市場,充分發揮民間資金在信息發現、多元投資等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1 市場競爭力弱
銀行規模的界定一般以資產額劃分。在我國,中小銀行一般是指除去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包括全國性銀行(如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區域性銀行(如廣發銀行、江蘇銀行)、城市銀行(如寧波銀行、浦東銀行)以及農商銀行等。從內部環境來說,中小銀行規模小、成本高、內控水平低,各銀行貸款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貸款業務從資料收集、辦理審批、貸款發放、貸后跟蹤都大同小異。從外部競爭環境來說,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在人才、資金、技術、管理上中小銀行都處于弱勢;而與P2P網貸等民間借貸相比,則存在貸款流程復雜和貸款周期長等劣勢,在市場競爭中也處于不利地位。與此同時,政府干預多、政策限制多、征信體系不完善的宏觀環境也嚴重限制了中小銀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3.2 貸款程序繁瑣
貸款程序繁瑣主要表現在貸款手續多和貸款審批慢。貸款程序繁瑣的主要體現是貸款手續多、需要提供的資料多,導致許多小微企業無形之中提高了貸款成本,延長了貸款周期。隨著網絡信貸的興起,許多小微企業轉而向P2P信貸領域尋求融資。在貸款審批中,中小銀行的貸款審批流程行政色彩濃厚,一般沒有專門的貸款審批部門和審批人員。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機制也相對嚴格,導致貸款申請審批周期長。同時,由于小微企業的信息披露不如大中企業那樣詳細,銀行與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影響了小微企業的貸款審批。
3.3 自主能力不強
由于控股、行政干預等原因,地方政府對城市銀行和農商銀行的控制較強,在中小銀行業務開展中的行政色彩濃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銀行的自主經營權,導致中小銀行在業務開展中不能居于市場的主導地位,自主經營權受到極大限制。
3.4 信息不對稱
由于中小銀行屬于單獨的業務體系,在結算業務辦理中存在周期長的問題。一般來說,大型商業銀行的異地結算業務都經過銀聯系統實時結算,而中小銀行由于沒有系統內的聯行系統,異地結算仍然需要采取承兌、匯兌等傳統方式,異地業務辦理存在局限性,影響了域外市場拓展。
3.5 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中小銀行受資金、管理、人員、技術等的限制,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首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中小銀行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較弱,客觀上影響了人員素質的提高。其次,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沒有普遍建立,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機構建設不健全。其三,商業運作中風險管控不嚴,盲目擴張,資產風險較大。
4.1 落實相關政策,扶持中小銀行的小微信貸業務
(1)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本著問題導向原則,中國銀監會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和各地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些實施辦法和具體細則。對于那些符合授信條件、正常運營的小微企業,要積極給予相應的信貸支持,任何銀行和金融機構不得因其暫時的經營困難而采取抽貸、斷貸的行為;同時要求銀行必須合理確定續貸貸款的風險分類,對于那些無還本續貸、通過新發放貸款用來結清已有貸款等情形,不應作為單獨下調貸款風險分類的因素;嚴格執行“兩禁兩限”,規范銀行的收費行為等一系列舉措;嚴格執行履職免責制度,為中小銀行的信貸從業人員“松綁”。
(2)地方政府應當從金融產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出發,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扶持力度,在人才政策、自主經營權等方面為中小銀行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地方政府還應當設立風險防范基金,解除中小銀行信貸的后顧之憂,以更好地發揮中小銀行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從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為中小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政府主導建立融資平臺,小微企業通過招標方式發布貸款信息,中小銀行根據自身情況和掌握的小微企業資料進行投標,最終雙方達成合作。只有這樣,中小銀行才能夠放開手腳,大膽放貸,才能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4.2 中小銀行要創新貸款產品以企業滿足需求
美國社區銀行在信貸市場的占有率已經持續10年增長,可見其模式是可行的。社區銀行的優勢在于其貼近客戶,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一優勢在逐步消失,信息時代下社區銀行應當注重信貸領域的差異化競爭,開發新的信貸組合業務[8]。首先是豐富線下產品。很長一段時期內,線下產品仍然是信貸業務的主流。豐富貸款產品的種類,根據企業類型、發展規模、融資需要以及擔保形式等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比如聯保貸款、循環貸款、稅銀通等,以此來吸引小微企業,占領小微信貸市場。其次是開發線上產品。線下貸款領域已經成為貸款業務的“紅海”,貸款業務同質化嚴重,因此線上業務日益成為中小銀行的重要市場。中小銀行可以與P2P信貸平臺合作,推出自己的P2P金融產品;也可以開發自身的線上信貸業務平臺,目前已有廣發銀行、光大銀行等開展了P2P信貸業務,但地方性商業銀行尚未普遍開展這一業務。再次是實行差別利率。根據行業和風險推出個性化的貸款利率,根據金融行業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實行差別利率,但前提是:企業要能通過相應的還款能力審核,并且利率不宜過高,不能超出小微企業的承受能力。
4.3 簡化貸款辦理和審批程序
繁瑣的貸款辦理程序和審批程序直接影響小微企業的貸款,于是它們轉向民間高利貸,這一方面加重了小微企業的負擔,另一方面造成“地下融資”泛濫,嚴重干亂了國家的金融秩序。
(1)貸前管理。首先是劃分信貸種類。根據企業類別確定審核資料,把握企業核心資產種類,避免一刀切,如生產型企業固定資產為其核心資產,服務型企業品牌為其核心資產,區別對待,減少企業提供的資料種類和數量,簡化辦理流程,重點抓住貸款者信息和財務審核。其次是風險及貸款規模判斷依據確認。對小微企業應當重點考察其信用狀況,包括銀行回款記錄、財務報告等。
(2)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經營部只負責市場拓展和聯系客戶,而貸款業務主管部門由不同人員完成調研報告和貸款業務審批。
(3)貸中管理。貸中管理是指從貸款審批到放款的階段要加強與小微企業的聯系,整理貸款資料,協調放款。中小銀行應設置貸中管理的資料審核崗位,貸款審批公開透明,審批人員隨機抽調,既能保證客觀公正,又能防止因為業務量多而導致失誤,實現有效縮短業務辦理流程的目標。
4.4 健全中小銀行的內部制度
銀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一整套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及時的信息反饋機制。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是控制中小銀行貸款風險的有效路徑,這主要涉及三個層面:內部人員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
(1)重視自身員工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內部人員管理是風險控制的第一關。要逐步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和淘汰制度,提供優惠政策和良好的薪酬福利來吸引高技術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對業務不精、品質不良的員工予以淘汰,大力加強員工隊伍建設。
(2)優化內部機構設置,明晰法人、董事會、監事會以及各下屬部門權責,避免越權行事,實現內部機構良好運轉。對中小銀行來說,內部控制體系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內部審計體系。審計部門重點關注貸款審批、還款等方面的財務動態和銀行投資,發現并糾違規行為,確保資金安全。
(3)逐步建立快速反應的信息反饋機制。這要從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個方面健全。事前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可以達到“防患于未然”。這就要求在放貸前中小銀行必須進行大量的調查分析,充分掌握客戶詳細資料;事中控制則要求嚴格實行審貸分離制度,做到調查市場的不參于審查,避免出現“人情貸”問題;事后控制則是及時把每一筆貸款的流向、運行狀況、貸款額度等事項及時反饋給決策層和管理者,以利于決策層和管理者及時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4.5 加強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設
小微企業“貸款難”、中小銀行“難貸款”問題長期存在,這里的關鍵問題是小微企業自身建設嚴重滯后,不能滿足銀行貸款的最低要求。
(1)建立健全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建議成立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專門機構,搭建銀企交流平臺,通過銀企對接的方式向小微企業推介金融產品、貸款條件和有關要求。另外,積極利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大好機遇,小微企業要培育誠信文化,努力建設征信系統。對于信貸政策執行比較好的中小銀行,可以優先納入征信系統。
(2)小微企業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創新能力和對銀行信貸資金的吸納能力。一要大量招聘一些專業人才從事專業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二要進一步規范公司的財務制度和結算制度等,提高公司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和真實性;三要切實增強信用意識,維護自身形象,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只有這樣,才能快捷地從銀行獲取信貸支持;四要使有條件的小微企業根據自身基礎條件,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向高新技術產業方向轉型,打造自己品牌,切實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從而為中小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我國融資領域的主導者是銀行業。我國大型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存在信貸歧視現象,制定各種條款限制中小企業貸款,許多小微企業的發展陷入了資金瓶頸。從美國社區銀行在小微企業融資中的運作模式可以看出,加快發展中小銀行是促進我國小微企業融資最重要的方式。理論上說,中小銀行提供小微信貸能夠促進我國富余資金的合理配置,實現差異化市場競爭,擴展中小商業銀行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中小銀行發展滯后,再加上信貸模式的限制,不能充分發揮這一作用。有效改善中小銀行和小微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完善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中小銀行在我國信貸領域的重要作用,促進資金有效流向小微企業,這是解決小微企業信貸融資難題的關鍵。
[1]王福京,王冠群.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啟示[J].中國金融,2011(18):36-38
[2]楊毅,肖梅.專業化中小銀行對小微企業融資的互利共生性[J]. 財會月刊, 2015(2):15-18
[3]王惠凌.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融資博弈模型構建與分析[J].統計與決策, 2015(24):187-189
[4]Berger A N,Hasan I,Klapper L F.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3):169-202
[5]胡海峰,趙亞明.專業化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融資研究[J].福建論壇,2012(8):40-46
[6]王兵.論中小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業務發展與風險防范[J].農村金融研究,2012(4):15-19
[7]殷孟波,許坤.銀行貸款技術與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J].財經科學,2014(6):35-40
[8]Deyoung R,Hunter W,Udell G.Whither the Community Bank Relationship fina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25(2-3):81-84
(責任編輯: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2.008
2016-10-20
安徽省委黨校重點課題“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路徑分析”(QS201616)。
祝中原(1972-), 安徽宿州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實踐。
F823;F276.3
A
1673-2006(2016)12-00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