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勇
(韶關學院黨委宣傳部,廣東韶關512005)
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高校師德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韶關學院為例
唐勇
(韶關學院黨委宣傳部,廣東韶關512005)
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高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對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韶關學院師德建設的主要經驗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措施及對策。
韶關學院;師德;經驗;問題;對策
高等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程度,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民族的未來。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國家要發展,教育必須先行,辦好教育關鍵在教師,而教師的整體水平離不開高尚的師德[1]。“師者,人之模范也。”[2]師德師風建設既關乎高校教師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教育行業教師群體的精神品格,也關乎到教書育人、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的價值理念,更關乎到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地方本科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常態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對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師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講道:“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3]與此同時,中央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4〕59號)、教育部制定《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教師〔2014〕10號)等文件,分別對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提出新要求。在構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新的歷史時期,加強高校師德建設不僅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推行以德治國方略、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客觀要求,也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提高教學質量的迫切需要,更是加強和改進青年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韶關學院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緊緊圍繞教職工的思想和工作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加強和推進學校的師德建設,認真開展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職工職業道德水平,成績顯著。
(一)建章立制、規范管理,為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是推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在制度建設上,學校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我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韶學院黨發〔2013〕51號),修訂《韶關學院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韶學院黨發〔2014〕29號),制定了《韶關學院關于建立健全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細則》(韶學院黨發〔2016〕4號),為建設具有良好政治素養、思想品德修養和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我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強組織領導,為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供組織保證
在推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上,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學校成立了學校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學校黨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學校黨委要求各二級黨委(直屬黨總支)要把師德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工作全局的大事來抓,納入本部門、本院(系)工作計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籌部署,切實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任務落實。在學校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各二級黨委(黨總支、直屬黨總支)根據活動整體安排,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召開動員大會進行部署,形成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協調一致的工作格局,形成共同抓好師德建設的工作機制。
(三)依托黨委中心組學習,認真開展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工作
學校完善了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修訂了二級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做到了年初有計劃,年底有總結;會前有方案,會后有簡報。學校每年舉辦黨委中心組學習5-8次,學習形式多樣,既有集中學習,也有分散自學和擴大學習;既有組內發言交流,又有請領導專家做專題報告;同時,學校堅持雙周三下午教職工理論學習制度,以學習中央、國家、省等上級文件精神為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全校教職工理論學習和師德修養,不斷培育教職工高尚師德情操。
(四)不斷創新載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在每年的師德教育月中,緊緊圍繞主題,通過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愛崗敬業、奉獻祖國的工作積極性,不斷推進我校各項事業的改革發展。例如:2011、2013、2014年分別舉行“為人師表立教樹人”和“立德樹人立教圓夢”為主題征文活動和“十大師德模范”評選活動;2014年底開展“加強師德修養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專題網絡培訓;2014、2015年度舉行“韶關學院鑫金匯品德獎”、“韶關學院師德模范”評選活動,評選表彰在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方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事跡的教職員工,并對他們的典型事跡進行大力宣傳。
(五)以學校黨建與思政研究會為載體,認真組織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研究和課題申報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以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為平臺,以緊扣實際的師德理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為重點,積極研究探索新常態下高校師德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規律、新特點和新辦法,有效提升了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水平。學校分別于2012年4月召開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2年年會,2015年6月舉行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5年研討會,評選表彰一批優秀研究成果,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工作。同時,學校高度重視優秀成果申報工作,在2014年廣東省“百系列”學校德育優秀成果展示活動中,我校有11項成果獲表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師德的研究,進一步促使教職員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踐行者。
(六)通過普法宣傳教育,提升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學校每年舉行全校教職工無紙化學法用法及考試,認真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律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依法治校的自覺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學校的水平,進一步促進了廣大干部、教師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增強了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提高了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同時,依托每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以及十二月法律文化周活動,進一步提高教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在當前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各種思想觀念互相碰撞和交融,西方思潮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不良思想直接沖擊和影響著少數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中國傳統優良的社會道德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產生了不良影響。韶關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在師德建設中存在部分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少部分教師理想信念缺失,價值標準混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頻繁,受西方思潮及價值觀念的影響,在教師隊伍中,少部分教師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以及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不夠堅定,在課堂上對積極宣傳社會主義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文化略顯被動,甚至有些教師不講政治、不講原則,在課堂上散布各種流言蜚語,直接損害黨和政府形象。這些消極的心態或情緒在課堂上無意中就傳播給了學生,對青年大學生造成了極其不良的負面影響。
(二)少部分教師愛崗敬業精神淡薄,心態浮躁,工作作風欠端正,責任感、使命感匱乏
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及各種消極思想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價值觀念上產生了較多的困惑,出現師德價值標準混亂的現象和一些不可忽視的職業道德問題。比如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物質實惠與精神追求、奢靡豪華與艱苦樸素等問題上,缺乏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操。還突出表現為工作責任心不強,過于看重個人利益,奉獻精神不明顯,功利主義傾向增加,拜金主義現象增多,作風渙散、紀律松弛、弄虛作假等,沒有將身心真正投入到教學中去,缺乏高校教師應當具備的當代的學術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少部分教師與學生交流少,育人意識淡薄,師生關系疏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目的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標,是師德的集中體現。教育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更關鍵的是要塑造人,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但在教育實踐中,少數教師只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對學生的關心與熱情。這種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沒有把育人作為教師應盡的責任,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了解。
針對韶關學院少部分教師思想政治覺悟不高,愛崗敬業精神不強、育人意識淡薄等問題,將從以下方面做好改進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學習教育
學校通過采取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習教育,定期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加強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尤其是認真組織開展好師德教育月活動,進一步強化教職員工的責任和敬業精神。倡導教職員工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開闊視野,增長學識,提升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水平,進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積極向本學科的前沿探索,增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領。
(二)繼續加強典型引領
近年來,學校通過組織“立德樹人立教圓夢”征文比賽、“師德模范”、“品德獎”等評選工作,評選出一批在基層工作的典型人物,在廣大教師中形成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優良教風。要繼續做好優秀教師和師德模范評選活動,對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充分激發廣大教師參與師德建設。同時,要依托校園網、官方微信、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媒體和陣地,廣泛深入開展師德宣傳活動。
(三)進一步完善制度規范,優化工作機制
制度規范是師德建設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學校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師德建設的相關制度,但還要不斷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努力在完善師德制度規范上創新方法,使廣大教師真正將制度內化于心,切實防止失德行為造成的負面影響,使教師的職業行為嚴格接受制度的約束和紀律的規范。除此之外,要把師德建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優化工作機制,確保師德建設落到實處。學校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要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共青團的作用,積極開展群眾性的師德建設活動,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進一步強化師德監督和評估考核
通過進一步強化師德監督力度,健全師德問題及時報告清單,加強師德檢查工作,尤其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導向和意識形態進行督導評估把關,確保教育教學的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暢通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廣泛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要嚴格實行教師師德年度考核,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將師德考核和年度考核、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制度結合起來,作為評職、評優、聘用等的必備條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五)進一步抓好突出師德問題懲處和整改工作
對照《韶關學院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韶關學院關于建立健全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細則》等文件要求,加大嚴重違反師德行為的懲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同時,要及時掌握師德信息動態,發現并糾正不良傾向和問題,努力將各類違反師德行為消除在萌芽狀態,并認真做好整改工作。要努力把整改、懲處和建章立制結合起來,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管理,真正實現師德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六)強化師德研究
緊扣時代特點,結合學校實際,以師德建設現狀及成因分析研究為切入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新常態下高校師德建設研究,積極探索符合學校師德建設新思路、新舉措。通過開展師德研究,進一步推進學校師德建設的思路、內容、形式、機制等方面改革創新,讓學校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生活,使廣大教師認同師德規范和教師行為準則,切實做到入耳、入腦、入心,進而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林偉健.高校師德建設概況[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揚雄.法言[M].北京:中華書局,1985:2.
[3]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1).
(責任編輯:廖筱萍)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under the New Normal: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ANG Yong
(The CCP Propaganda Depart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improve their morality in local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pdat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suring satisfying education in light of the new normal. Through study on the concerning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of Shaoguan University,further measures are to be made in a bid to strengthen its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Shaoguan University;teachers’ethics;experiences;problems;measures
F822.2
A
1007-5348(2016)07-0099-04
2016-05-17
廣東省“理論粵軍”重點資助項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研究”(WT1437)
唐勇(1984-),男,湖南邵陽人,韶關學院黨委宣傳部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