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華
(韶關日報《周末》編輯部,廣東韶關512000)
試論地方黨報副刊的轉型
——以《韶關日報·周末》為例
馮春華
(韶關日報《周末》編輯部,廣東韶關512000)
地方黨報副刊一直是地方文化的載體,長期以來受到地方作者和讀者的青睞。但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地方黨報副刊的閱讀率逐漸減少,為改變這一生存現狀,《韶關日報》的副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成功的轉型。
黨報副刊;轉型;地方特色;韶關日報·周末
《韶關日報》從1984年1月1日創刊,副刊就一直是韶關市民的重要精神家園。在30多年的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除了“時政要聞”外,一直堅持下來的欄目,就是“文藝副刊”,而“丹霞”文學版,則成為《韶關日報》的品牌欄目。
《韶關日報》作為韶關地區的唯一地方黨報,一直有著穩定的讀者群,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新媒體的沖擊,《韶關日報》的新聞時效性比不上網絡,視覺沖擊力又不及電視,讀者閱讀率逐漸下降。在這關鍵時刻,《韶關日報》社及時作出了改革副刊的決定,創辦了《韶關日報·大周末》。
總的來說,副刊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是普通讀者向往的精神家園。一直以來,副刊內容主要以文學為主,兼顧文化藝術及衣食住行知識,由于副刊絕大部分是本地作者,因而作者隊伍比較穩定,而編輯又與作者比較熟悉,知道作者的優長,方便與作者約稿與溝通,副刊的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然而在網絡的沖擊下,副刊的讀者越來越少了,閱讀時的神圣感越來越淡薄。為此,有的黨報縮減了副刊的版面,有的黨報副刊甚至不刊載詩歌[1]。
那么,黨報副刊如何才能吸引讀者呢?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使讀者獲得他們需要的文化信息?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近年來,《韶關日報》副刊經歷過多次改版,2014年試辦《韶關日報·大周末》,2015年末,正式定名為《韶關日報·周末》。《韶關日報·周末》以求變以特色為主導,以民生為主體,將周末版定位為都市化周末專刊;以文化為特色,著眼于熱點文化、新聞追蹤和挖掘歷史文化話題背后的故事,已經樹立了黨報副刊的新形象。《韶關日報·周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獲得了實踐檢驗的許可。在某種程度上,《韶關日報》副刊的轉型是成功的。
一
(一)都市化的編輯風格
《韶關日報·周末》定位為都市化周末專刊。以文化為特色,著眼于熱點文化、新聞追蹤和歷史文化話題背后的故事,突出其服務性、實用性。
首先,在《韶關日報·周末》的欄目設置上體現服務性,如“本周策劃”、“讀書”、“粵北文化”等,這些欄目和周末文化息息相關,和韶關正在爭創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相輔相成。編輯在注重文章質量的同時,更關注文化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其次,在內容上體現服務性。為了服務好讀者,《韶關日報·周末》多次策劃百姓關注的話題。如“本周策劃”中的《工傷保險十年:我市40萬人參保》,記者從群眾關注的新《工傷條例》入手,并深入到各種工作場面,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新政,有事例、有政策、有數字、有答疑,既讓讀者對政策有了新的了解,也讓新政得到群眾的正確認知。
實用性,體現在內容上的可操作性。即文章內容具有一定的知識性、指引性。如在紀念廣樂高速通車時,《韶關日報·周末》將當期《大周末》編制成“通車專刊”,除了在編排、印刷等方面形成專刊特色外,最重要的是突出了專刊的實用性。專刊在新聞部分介紹了廣樂高速的建設情況和對韶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其他版面則針對讀者在廣樂的出行而設置。對廣樂經過的市、縣(區)鎮村,在行、住、吃、購、游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出版專刊的消息得到了沿途各地的大力支持,他們主動協助采訪,提供素材,并對涉及自己地方內容的版面仔細斟酌,力求盡善盡美,特刊出版后,廣受歡迎,一些沿途鄉鎮的群眾還專程來到編輯部,要求購買這期特刊。
(二)本地化的編輯追求
《韶關日報·周末》的本地化,一是指作者的本地化;二是指文章內容的本地化。
多年來,《韶關日報·周末》的文學副刊一直保持著在本地文學作者創作方向的領導地位,是本地文學作者成長的平臺。《韶關日報·周末》在辦報過程中,既依靠本地的老作者,他們是《周末》稿件的有效提供者,稿源的保證者,是《周末》稿件的堅強后盾。同時,積極發現、培養新作者。近年來,《周末》已培養出了一大批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作者,這些作者分布在韶關的各行各業,有專業作家,也有教師、軍人、職員、打工者和學生,如南雄作者李紅秀,是梅嶺革命老區一所小學的老師,工作之余她積極寫稿,在《周末》丹霞副刊發表了多篇文學作品,并成為南雄市作家協會會員。她說,《韶關日報》副刊為她提供了一個機會,她在文學上的體驗,使她在語文教學中有更多更好的感悟,她的詩歌教學,得到了省教育專家的肯定。
內容的本土化,即內容必須是本地的新聞,突出百姓關注的話題,解答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作品帶有明顯的粵北特色。如“粵北文化”欄目以《“三山”環抱下的韶關人文》為題介紹了與“三山”戚戚相關的韶關人文歷史;“老人吧”、“養生堂”則針對市民多到“三山”休閑、鍛煉給出專業提醒:《老人登山享悠閑》、《夏季登山養生有講究》;“動起來”則以地標方式向讀者展示了“三山”之“最”,給市民一份戶外鍛煉、休閑的實用指南;“游天下”則向讀者介紹了蓮花山、芙蓉山、黃崗山上的歷史遺址、動人傳說。
二
馬克思說過: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直至現在,我們仍然堅守著這個信念。只有人民群眾喜歡的報紙,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去。因此,近年來,《韶關日報》副刊部不斷吸取全國各地副刊的改革經驗,迎合讀者群眾的閱讀要求,豐富了《韶關日報·周末》的辦刊思路,漸漸樹立了《韶關日報·周末》的品牌,為地方黨報副刊的轉型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啟示一:轉變觀念,加快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為主體的傳統媒體,作為黨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切實增強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韶關日報·周末》在轉型中,除了抓好本身的改革外,還注重加快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除了日常的電子網絡版外,周末副刊將一些品牌欄目重新包裝,利用韶關新聞網、韶關發布等微信平臺,傳播到讀者群中。如《秋實講古》,就是利用本報副刊刊載的《尋找曲江24景的故事》進行修改,使其更合適在微信平臺上讓讀者閱讀、轉發,促進了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
啟示二:堅持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為主,使黨報副刊徹底本土化和平民化。現在的《韶關日報·周末》版面,基本上是本地消息、本地文化、本地的作者。講述本市的故事,寫的是身邊的人。有人擔心哪有這么多東西可寫?其實,只要編輯靜下心去思考,就能有新的題材。
《韶關日報·周末》提倡“舊題新做”。如“如何回家過年”?這是一個飄浮在外的游子、打工者頭痛的問題。編輯部抓住“火車票預售期延長”這一新話題,通過多版聯動,讓記者、作者深入到火車站、企業、工地和群眾家庭中間,既有新聞點《提早乘上火車回家》,又有服務性的購票指南《專家教你“偏門”買票法》,還有溫馨提醒《關愛外來工從回家的車票做起》等等,把一個年年春運都講的話題做活,起到了《周末》吸引讀者的作用,提升了副刊的吸引力。
啟示三:堅持品牌效應。《韶關日報·周末》既有品牌專欄,如堅持了30多年的“丹霞”文學副刊,也有近年來開辦的“粵北文化”、新開辦的“收藏”等,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文化愛好讀者的需求。如在“粵北文化”開辦的《尋找曲江24景的故事》,從古韶州的24景歷史寫起,追根尋源,挖掘有趣的歷史文化故事,同時寫出古24景現在的狀況。這樣,既有韶關歷史知識,又有現在政府文物保護的成果,讓讀者在讀報中認識了韶關。
啟示四:堅持三貼近的原則。黨報副刊也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重視讀者的主體地位,吸引群眾互動參與,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讀者,贏得最大的市場,實現黨報的宣傳[2]。如《韶關日報·周末》由編輯每周策劃的“小言論”欄目,短小精悍,每期推出群眾關心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精辟論點,受到讀者的歡迎。
《韶關日報·周末》正走在成長的路上,面對日益嚴峻的紙媒發展形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步子已經邁出,唯有在各種“圍追堵截”中突圍而出,才能做到真正的轉型成功。
[1]馬麗.經營好報紙的副刊[J].新聞愛好者,2008(2):56.
[2]王衛明,蔣福章,黃靜芬.黨報副刊轉型的成功嘗試——《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操作啟示錄[J].新聞傳播,2006(6):16-17.
(責任編輯:劉帶)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Party Newspaper Supplement:A Case Study of the Weekly Supplement Attached to Shaoguan Daily
FENG Chun-Hua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Weekend Supplement Attached to Shaoguan Daily,Shaoguan 512000,Guangdong,China)
Local party newspaper supplement has been the carrier of culture,has long been favored by local authors and readers.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the local party newspaper supplement reading rate has gradually reduced.In order to change the existing situation,Shaoguan Daily Supplement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attempt and to achieve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party newspaper supplement;transformation;local characteristics;readers
G21
A
1007-5348(2016)07-0169-03
2016-05-13
馮春華(1963-),男,廣東湛江人,《韶關日報》社《周末》編輯部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