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高級中學 (225200)
禹良榮●
?
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課堂高效之保障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高級中學 (225200)
禹良榮●
本文就如何創設高效課堂,闡述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
精心設計;有效設計;高效教學
高中的學習是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然而高中的重點學科少不了數學.而數學的學習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學課堂.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好知識點的傳授和習題的訓練,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應該想法設法做到的.實行新課標以來,動態生成性教學資源探究建設高效數學課堂也得到了重視.原有的數學課堂由于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利用課堂的時間.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預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效率,從而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傳統的預習方法的基礎上多多創新出新的方法,為教育工作及為學生學習做出自己的努力及貢獻.而利用生成性資源進行知識導入是一種創新,既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但這需要教師認真研究與探索,將課堂預習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并結合不同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除了要監督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外,教師還應該做好課時準備工作.教師首先要對課堂進行預設,即教師通過自身教學多年的經驗,并根據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等綜合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效組織教學素材,規劃好教學策略.教學素材必須做到:提升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教師在進行預設時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并有效結合,從而創建更高效的數學課堂.例如,在學習數列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入斐波那契數列作為例子,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創設一個數學情景,農夫養兔子,農夫剛在集市上買了5只兔子,2個月之后,每只兔子每月可以生2只兔子,假設兔子不會死亡,那么請問1年之后農夫有多少只兔子?這樣引入后,學生便很容易推出數列公式.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方法是不斷變化的,動態性的數學教學策略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著學生不同的思維與思想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讓課堂更高效.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知識的延伸,讓學生知識由淺入深不斷變化,從而學生可以構建更大的知識網絡體系.在進行此類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采用設計探究情景,問題情景,多媒體技術情景等各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在數學的各個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在教授三角函數習題:在三角形ABC中,試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證明:若a2-b2=bc,則A=2B.在問題提出后,肯定有比較優秀的學生早早地完成該習題,但此時教師不應該將極少數人的答案公布,而是留有時間給那些仍在努力思考的學生,也許最后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解答這道題,這無疑增長了學生的自信,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恰當地捕捉時機,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有了素材和活動的設計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在不同的時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做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調整學案時要做到科學合理,做到心中有案,教中無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課程中發散思維,提升能力.例如,證明定理1: 如果a、b同為實數,那么a2+b2≥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教師可以首先進行思維點撥,之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將2ab移到左邊,便會有完全平方公式出現,那么等式成立的唯一條件是:a=b.為了養成學生的動態思維,教師可以改變題目,創造的題目能推出(a+b)2≥0這樣的式子,從而讓學生動態思考新的卻又無比相似的題目.學生經過類比并推理,可以得出結論,如果a、b同為實數,那么a2+b2≥-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課后反思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教師,二是學生.教師應該回顧自己教案實施的全過程,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教師在回顧時應多注意以下幾方面:角色定位,生成性課堂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發揮的“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思想還不夠成熟,學生認知也不夠全面,而且思考過程也比較片面,缺乏科學性,此時教師應該以較強批判性、敏銳性的教學資源為教學基礎,從而產生高效課堂.
學生方面應該注意反思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教師可以借助課堂評價幫助學生反思知識是否掌握,如在學習解析幾何圓錐曲線的橢圓曲線中,橢圓有2種,分別是焦點在x軸和焦點在y軸的橢圓.而當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時一般以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為例,所以焦點在y軸的橢圓不被學生所熟悉.那么教師便可以借此幫助學生反思,若學生能答出這道題,便是比較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否則便不能稱為牢固掌握知識.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創新并改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課堂效率的提高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更是對教師的考驗.為了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我們必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不過,雖然課堂效率在一步一步提高,但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仍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改革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從而形成更高效的課堂.
G632
B
1008-0333(2016)30-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