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214500)
劉 蕓●
?
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個性化創新教學探索
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214500)
劉 蕓●
個性化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提高課堂的效率,完成教學進度.而個性化的課堂恰是以興趣為基礎的課堂,只有學生有興趣了才會自主的創新、學習.本文提出氛圍是促進個性化課堂的關鍵因素;思維是促進個性化課堂的有利工具;評價是促進個性化課堂的有效方法.
氛圍;思維;評價
1.氛圍是促進個性課堂課堂的關鍵因素
成功的教育,成功的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依賴于師生之間的尊重和信任,依賴于平等,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授知識時應該多注意課堂氣氛,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展示自己的個性.例如,在學習化學元素時,教師可以從字形方面來分析元素的類別,一般含“釒”的為金屬,含“石”字邊的為固體,含“氣”字頭的都為氣體……這些化學元素的狀態與其名稱字形都是有相關的聯系的,在相關元素的記憶中,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與想象,這樣自己記憶會更牢固.當然這些記憶方法可以分享給大家,有利于促進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即暢所欲言,盡情想象,快樂學習.
現如今,教師采用的“填鴨式”教學,課堂只是老師一個人的課堂,氣氛無法活躍,學生因為無法參與進去,每節課都收效甚微,這種情況繼續發展可能會磨滅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此狀況下,成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顯得尤為重要,此時迫切需要一種新思想,于是情景式教學應情而生.情景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而鑒定情境教學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其對學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創設情境需要我們設計情境,首先我們要有計劃、有意識的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情境教學應注重科學性,即要適應初中生的年齡、認知方式、情感特點,以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最后,情境需要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如此一來,大家才能在情境中娛樂,最重要的是學到了新技能.例如,當我們在學習氯氣和氯睡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聞一下氣味,這樣會對物質的化學性質更加了解.在做酸堿反應的實驗時,可以分組讓學生在實驗室中完成,自己動手成功完成實驗并觀察比觀看別人完成要高效的多,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喜歡化學.
2.思維是促進個性課堂的有利工具
在實驗教學中,要排除一切包辦,表演的教學形式,變演示為動手實驗,讓學生敢于自己設計實驗,敢于發表自己的異見,例如,在氫氣的制取實驗中,探究原理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反應特點,對實驗的各個步驟要仔細分析,并做到大膽提問.改進實驗儀器和藥品,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改變實驗用的儀器,當然前提是儀器選擇一定要合理.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中,課本上要求我們使用長頸漏斗,考慮到現實因素,我們可以用塑料瓶代替.這樣的思維想法是比較個性化的.
改變實驗條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化學就是這么神奇,同樣的儀器,同樣的物質,在不同的條件下就會有不同的現象.例如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可以分3種情況,常溫,加熱,高溫.不同的情況會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興趣,并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認真觀察實驗,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化學現象千奇百怪,例如,蠟燭燃燒實驗,用干燥的燒杯罩在上方,會有霧氣產生,還會使石灰水變渾濁.而現象觀察到了,那么原因就需要學生思考了,學生在思考的過程就是創新思維一步步形成的過程.
3.評價是促進個性課堂的有效方法
化學學科具有嚴謹性,抽象性,對學生的獨立意識、判斷能力、計算能力等都要求很高,所以,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評價和建議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課堂評價是鮮活的,動態的,課堂上的評價有助于學生獲得最充分、最合理的教育與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意義重大,所以,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和專業素養,不斷讓自己的評價更豐富,不斷讓課堂變得更高效,精彩.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個性化進行肯定.
評價是對學生最好的鼓舞,激勵和喚醒,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變化和發展的一種引導,面對不同的學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評價,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方程式的書寫,一直是令學生苦惱的問題,眾多的方程式很難記憶,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多少方程式,而教師只負責最后的評價部分,對于記憶力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多多鼓勵,而對于記憶力好的教師要多多夸獎,受到教師重視的學生會更加努力.而且,自己自主學習得到了別人的肯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幅度提升,那么創新和個性化便會接踵而至.
要想個性化的課堂成為現實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對化學興趣的提升,而學習化學的過程就是一個思維的創新過程,尤其是在做實驗的時候.所以,教師在化學課的教授過程時,要多注意學生的動手能力,因為動手能力恰是思維內在能力的外在反應.化學是一門很容易幫助學生創新的學科,只要教師有好方法,高效課堂,個性化課堂都能成為現實.
G632
B
1008-0333(2016)23-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