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
(大慶市大同區經濟和發展改革局,黑龍江 大慶 163515)
供給側改革下油田企業降低成本的路徑探討
——以大慶油田為例
范英
(大慶市大同區經濟和發展改革局,黑龍江 大慶 163515)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能源行業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一直是“兩會”關注的焦點。同樣在今年的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能源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方針。通過分析當前油田企業在成本控制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油田企業應該著力降低企業經營中的顯性成本和隱形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性水平。
油田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思路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總體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隨著人口紅利衰減、“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等一系列內因與外因的作用,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
2016年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被正式提出。供給側改革,主要目的是提高供應質量,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調整要素配置不當,增大有效供給量,調整供給結構,使其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增強,全面提升各部門生產率,使其滿足我國人民的生活需要,最終達到保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與能源關聯的信息很多,與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息息相關的主要有五大方面:一、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化過剩產能,提高油田企業經營效益。二、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三、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其中涉及到能源項目十余項。四、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五、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實現合作共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以擴大內需為中心,擴大產能,消除庫存和杠桿,降低生產成本,從短板下手進行補充。從生產領域入手來提高供給質量,改善供給結構,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來增強供給體系的適應和靈活性,使供給體系和需求相匹配。
剛剛過去的2015年,國有三大石油公司利潤創近年來最大降幅,從高油價時期的順水趕潮,到低油價下的水落石出,這輪油價下跌暴露出的是我國石油企業在發展、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
當前國有石油企業以生產確定市場發展的舊理念需要改變,資源嚴重浪費,企業成本高漲,利潤不停地下降,難以進行可持續發展。在油氣資源探查方面,勘探開發并不注重效益,大部分油田仍然以三級儲量評價機制為主,評價過于單一,然而儲量經濟是否有效可采的評價卻常常被忽視。在煉油化工方面,單純注重是否產品是否大而全,直接導致產能過剩,產品缺乏技術含量,附加值較低,完全忽視市場需求卻只顧著完成生產要求計劃。
大慶油田于1959年9月26日發現,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油田,世界級特大砂巖油田。大慶油田的產量占我國石油產量比重大。目前大慶油田單位成本管理的問題有:
2.1 主要費用過程管理粗放
2014年之前,油價高漲,企業對于成本控制重視程度不高,只重視生產經營,忽視成本管理。大慶油田公司是國有企業,年度計劃原油產量執行中石油總公司年度生產計劃,下屬各采油廠的每年生產任務由大慶油田公司在年初統一布置,油田企業預算指標核定采用單一的產量法,一般按照上年度各區塊噸油操作成本來進行,而各區塊的油藏開采成本受制于油氣資源復雜的自然因素影響,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開采技術,不同的含水率,開采的成本也不一樣,因此單一的成本管理不夠精細,對于采油業務、注水業務及處理業務三大流程上發生的成本費用沒有進行細化。
2.2 大慶油田成本費用投資不夠合理,經營分析的管理和方法落后于時代
目前大慶油田的成本管控體系并不完整,因此在整體運行過程中存在成本費用控制不夠合理的現象。大慶油田各采油廠的成本分析,只是對已發生的成本進行簡單的數字羅列和文字描述,成本比較、趨勢分析等流于淺薄,沒有深層分析成本發生變化的實質性原因,不能對后期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真正的借鑒作用。
2.3 低產低效,噸油成本高
大慶油田目前各采油廠平均單井產量較低,常采用陳舊工藝及技術穩產增產,導致噸油成本高漲,大慶油田的原油生產成本為280元/噸,遠高于國際知名石油公司(例如殼牌石油公司為210元/噸,標準石油公司為260元/噸)。各采油廠高含水、低效益油井不關停,運行維護費用投入較高,導致大慶油田噸油成本居高不下。
實施成本控制的是實現企業目標和保證大慶油田企業發展的現實途徑,當今石油企業面臨國外市場難以開拓,國內需求偏弱雙重困境。企業的目標是長遠發展,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業創造收入和經營效益的雙重能力。收入-成本=利潤,成本控制得當,盈利能力也可以提升。成本領先可以讓企業取得競爭領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3.1 生產盈利能力低生產成本難以控制
近年來,包括我國大慶油田企業都面臨著后備資源不足效益空間減小,生產成本難以下降雙重矛盾,因原油生產量執行中石油總體生產計劃,原油銷售價格也是由國家確定,若想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大慶油田只能進行降低成本,加強成本控制同時減少企業經營支出。大慶油田接續油氣資源不足,剩余可采儲僅為1.97億噸,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已達到92.31%,主力油田廠己進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階段,從2015年開始實施每年130萬噸減產計劃。因此,油田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對長垣水驅進行精細挖潛,確保油氣資源接續。另外,隨著多年油田開發,管理層的人數也逐漸增長,人力價格上漲,有關于人力資源方面的開支也逐漸增大,因此加大了人力成本,物價上漲同時也帶動著原料價格的高漲不下,因而,最終導致了油田企業的效益空間縮小,生產成本降不下來的局面。
3.2 成本的編制和運用脫離實際
盡管油田企業將成本預算管理用來衡量油田企業經營水平情況的重要指標,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成本預算管理形式重過內容和實質。實際上在成本預算的過程中,編制方法有所進步但實際的執行和控制過程卻存在重大缺陷。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擺脫不掉“增量預算”的痕跡。同時,油田企業成本預算大多為財務部門編制,涵蓋的內容大多注重財務收支等指標,因沒有生產部門有效參與,不能對生產形勢進行客觀反映,未來將發生的交易事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估計不足,缺少現實的指引意義。
3.3 油田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和成本控制信息不平衡
在當今大數據時代,油田加強成本控制需要依賴成本控制信息。為了獲得更好的經營效果,成本控制信息需要和生產經營信息對等,才能使油田企業的成本控制合理、科學到位,和實際更好的配合。但是實際上,我國大部分油田企業發展方式過于粗放,采用的成本方式過于片面,只從總成本和總產量兩個方面進行成本控制,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成本監控上,對生產過程中的無效工作和低效工作缺乏關注,當生產條件發生變化,作業量調整時成本不能進及時動態調整。因油田企業財務部門在月、季、半年等時點進行成本核算,下屬廠礦、小隊為完成成本目標往往會忽略與成本控制信息的相關數據,直接進行硬性攤銷。
3.4 預算體系不完善致使成本時常超支
油田企業的預算體系并不簡單,整個預算體系應該涵蓋企業經營的所有方面。而油田企業在預算方面存在不足,預算數據較為局限,涉及的方面不多,預算體系不完整,同時預算指標粗糙并且不規范。同時,油田企業缺乏對于預算的定期分析,不能較好地把握和分析某一固定時期內的預算情況,同時對于月預算、季度預算、年預算的結果并未進行分析檢查和核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企業也并未安排專門的部門監督考核,及時糾偏,因此在預算核算時才發現企業成本過高,成本超支情況時常存在。
3.5 預算執行的考核方式不科學
首先預算編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預算執行時僵化,一旦有了變化不能及時修改。難以追究預算超支的原因。某些下屬小隊班組對預算執行硬性兌現,為了通過成本考核,只能簡單人為壓縮工作量來保證預算不超支。但是這種短期短視行為卻嚴重背離了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其次,油田企業成本預算只是財務部門的單獨決策,對于企業全局的利益缺乏考量,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監控措施松散,對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缺乏,使得成本預算方案變成紙上談兵,無法有效執行。
針對目前“現狀,企業應該進行內部改革,加強成本管理,實現成本控制。油田企業的成本組成相對復雜,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顯性成本包括制造成本、資金成本、財稅成本、人力成本,企業隱形成本則包括腐敗尋租、壟斷和管制。要降低成本、改善盈利應該從顯性成本和隱形成本下手,改善企業盈利水平。
4.1 降低設備原材料成本
在整個石油行業中,80%~90%的成本都是設備成本,抽油機、特種車輛、管、桿、泵、閘門、地面管線等設備原材料費用高,造成石油產品成本高,降低產品成本需要降低設備原材料成本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控制企業生產材料采購;二是加強備存資金,生產資金的管理;三是對于采購物資的基本質量應該控制,努力降低采購成本,四是降低材料費用中與采購無關的管理費用。
4.2 降低人工成本
油田企業依靠人力進行生產經營,人工成本也是導致成本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減少工資就要減少員工人數,同時提升個人勞動生產率。目前,原油產量大幅度遞減,企業員工過多不利于企業發展,我們只能從降低成本、提升內部潛力開始,盡量把成本降下來,唯一途徑是減員,才能降低人工成本。
4.2.1 減員增效
妥善安置多余人員,進行多種經營,同時加強現有人員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依據能力給予工作機會,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企業人員成本的同時,也可以讓有能力的人各展所長,幫助企業發展。
4.2.2 控制工資發展總額
企業職工工資的決定應該由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率和企業勞動生產率決定,由此激發企業職工的工作效率。讓員工明白職工和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不可分割。
4.2.3 嚴格油田人員招聘
在前些年油價高漲時,油田企業的人員招聘過多,造成現在油田工作人員過多。在今后,進行適當裁員,不再進行過度的人員招聘。
4.2.4 進行養老保險體系改革
油田作為國有企業,進行養老保險體系改革是有效降低油田人工成本的必要舉措。首先適當調整個人賬戶養老金,在當前退休年齡存在差異的情況,調整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辦法,化解風險。同時做實個人賬戶,將賬戶中的資金進行合理運營,進一步完善退休職工養老金發放系統等。
4.3 減少籌資成本
油田由于生產需要,常常需要進行大額貸款,因此油田的財務費用主要是利息支出,因此降低資金成本主要是減小財務費用。從企業的角度而言,要集中資金管理,杜絕多頭開戶,減少現金浪費,全油田的資金要統一使用,仔細測算企業資金缺口,衡量企業貸款額度,減少不必要貸款;在管理好資金的前提下,加快銷售貨款的回收以及欠債回收,特別是應收賬款的回收工作,對于欠款要及時追討;嚴格把握投資關,對于投資項目要進行仔細考慮。要逐步計算資金回報和利潤率,選擇不同的借款種類,及時歸還貸款,降低籌資成本。
從國家角度來說,在供給側改革下,為了最大減少各國有油田的籌資成本,應該及時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少資金籌措困難,最后企業和國家政策改革雙管齊下,降低籌資負擔。
4.4 降低財稅成本
油田企業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等多種稅種,現僅以增值稅為例進行說明。油田企業適用稅率為17%的增值稅,但是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大風險高,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的成功率在25%-30%,存在70%-75%高投資風險損失,而我國現行的增值稅法對勘探風險損失沒有免稅的規定。同時油氣開發是一個連續的作業過程,從油氣勘探到油氣開發,最后得到油氣輸送,大部分的材料物資投入用在油氣井投產之前的固定資產投資,按增值稅規定:勘探開發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不能抵增值稅扣進項稅。油田企業的稅收成本比重占總成本比重較大,也在降低油田企業的利潤。因此,要降低油田企業成本,其財稅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爭取石油勘探開發行業向國際大多數國家看齊,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油田企業的抽油機、電潛水泵、集輸管線等設備資產在企業資產中占據較大比重,建議國家對大型設備實行加速折舊,可以降低企業成本,促進設備升級和技術進步。
4.5 減少企業隱性成本
由于大慶油田公司是國有企業,尋租性腐敗、壟斷、管制常常帶來石油企業的隱性成本,機構臃腫、人浮于事,任人唯親、因人設崗等國企弊端在大慶油田企業均有體現,在國家大力倡導供給側改革下,油田企業隱形成本降低也是重要一環。加大國企改革攻堅力度,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選聘職業經理人,破除行政化,取消無關的流程和臃腫的管理機構。放開石油行業國企壟斷,打破經濟性進入和體制性進入雙重壁壘,通過海外并購、離岸金融、投融資合作等方式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國家簡政放權的東風,放松對油田企業的管制和不當干預,斬斷尋租性腐敗、壟斷、管制等增加企業附加性成本的土壤。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油田企業應該通過內部改革,著力從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2方面入手降本增效,提高市場競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孟毅.石油企業成本控制經驗探討與分析[J].西部財會,2015,(3):56-59.
[2]楊東偉.供給側改革與中國工業未來發展[J].中國工業評論,2016,(1):16-21.
[3]潘忠.石油企業如何加強成本控制與管理[J].會計師,2011,(6):63-64.
[4]張彥平.油田企業成本控制誤區的原因和改善方法[J].商業會計,2014,(16):111-112.
[5]牟雪江.供給側改革助力提質增效——透過“兩會”能源提案議題看石油石化行業轉型升級[J].中國石油企業,2016,(3):28-33+2.
[6]羅阿華.國企改革:油氣行業劍指提質增效[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6,(4):9-11.
[7]皇甫慧宇.石油企業成本控制措施的構成與選擇[J].中國城市經濟,2011,(1):78-79.
[8]劉東亮.供給側改革有望改善資產荒[J].債券,2015,(12):45-49.
[9]付敏杰,張平.供給側改革中的財稅制度[J].稅務研究,2016,(2):12-17.
Discussionon theWay toReduce theCost of Oil Field Enterprises Under theReformof Supply Side --TakingDaqingOi l f ieldas AnExample
FAN Ying
(Datong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ureau,DaqingHei long jiang163513)
Our country is a major energy consumer. 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ergy industry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two sessions”. In the“two sessions”thisyear, government work report presents the main lines of the energy industry supply-side reform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issues about the cost control existing in the oil busines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of the reform about supply-sid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oil companies should strive to reduce business costs in explicit and hidden costs,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il Companies; Cost Control; Problem; Thinking
F407.23
A
1672-2094(2016)06-0013-04
責任編輯:張隆輝
2016-07-06
范英(1979-),男,黑龍江大慶人,大慶市大同區經濟和發展改革局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