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三權分置”改革有何深意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將迎來重大理論和政策的創新與突破。有跡象顯示,我國將加速推進農村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項權利分置,并將圍繞“三權分置”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并出臺相關頂層設計方案。對農村耕地產權制度改革,現在用“三權分置”來形容。要明白“三權分置”改革的意思,必須回顧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歷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實現了“兩權分置”。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目前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民出現了分化,承包農戶不經營自己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農村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實際上,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到《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再到“十三五”規劃綱要,針對農村土地制度“三權分置”的改革基本方向,這幾年政府在各個重要農業文件和會議上都有反復提及,就是要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并不斷探索其有效實現形式,就是為了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確保廣大農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三權分置”繼承了“兩權分離”制度安排的精髓,實現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有利于促進分工分業,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農民增加財產收入,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規模收益,也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工農、區域協調發展,因而是充滿智慧的制度安排、內涵豐富的理論創新,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推進“三權分置”這種重大的理論創新,意味著一系列政策改革和法律修訂要同步進行。科學把握“三權分置”的豐富內涵,要著眼于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統籌解決好“三農”問題,總結實踐經驗,明確目標要求,明晰權能關系,搞好頂層設計,積極探索多種實踐形式和路徑。
《山西農經》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