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杰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關于反季節旅游的探討
□蔡圣杰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福州350000)
季節性是旅游產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對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反季節旅游如今廣泛的存在著,反季節旅游作為一種新穎的旅游形式,不僅是旅游形式上的創新,也是針對時弊的良藥。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反季節旅游的現狀和制約因素,提出相應的措施和論斷。
旅游淡旺季;季節性;反季節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6.014
季節性是旅游產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對旅游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最顯著的表現是在較短的特定時間內集中了大規模的客流,由此產生了所謂的旅游旺季(peak season)、淡季(low season或offseason或slack season)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平季(shoulder season)之分。季節性導致了旅游業需求和供給出現短暫的不平衡,從而出現淡旺季的供需不平衡現象,從而推動旅游地、旅游企業對旅游資源進行重新配置。
旅游的季節性可以被定義呈現周期性的反復變化,它通常是指通過游客的數量、停留天數和旅游交通等一系列指標為載體表現出現來的短暫的需求不平衡現象。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前往海南、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提前感受夏天的暖意;炎熱的夏天前往黑龍江、俄羅斯等溫帶、寒帶地區感受絲絲的涼意。反季旅游(antiseason tourism)概念的提出是相對于季節旅游(或應季旅游)而言的,指避開旅游高峰期而開展的旅游活動,目的是協調淡旺季旅游的需求不平衡,實現旅游資源在各季節的使用效率均衡,減少資源閑置帶來的損失。反季旅游可以使旅游者擁有更充分的選擇權,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在合適的季節以合適的價格選擇出游,從而更直接的提升旅游的質量和游客滿意度,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旅游的淡旺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旅游市場的淡旺季,另一種是旅游景區的淡旺季。
旅游市場的淡旺季指的是節假日為代表的黃金周旅游,如五一、十一等長假期。自從國家把假期集中于主要的節假日,導致旅游市場上淡旺季涇渭分明。一方面,人們為了較長時間的節假日而歡呼,但是另一方面造成了一系列旅游景點閉塞、交通混亂等社會問題。所以在此情況下開展反季節旅游,既可以避開旅游高峰期及擁堵的人群,又可以安心舒適的享受旅游過程帶來的愉悅感。但是這一點需要政府相關有效措施的及時出臺以及人們旅游觀念的及時轉變,適應新型旅游市場的開發。
旅游景區的淡旺季通常與旅游市場的淡旺季相掛鉤,但是又有所區別。旅游市場的淡旺季很大程度上影響旅游景區的淡旺季,但是反過來卻不一定。如夏季不一定要去海邊玩水嬉戲,冬季不一定要去北方觀雪景打雪仗等等。
2.1鼓勵積極發展反季節旅游,有利于轉變旅游思維觀念
傳統意義上冬季寒冷,年期將近,普遍被認為旅游淡季即將到來,可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隨著冬季的來臨,我國大部分地區逐漸步入冬季,許多旅游目的地已經過了通常意義上最適合旅游的時機,但是隨著旅游地硬件條件的改善和觀念的變化,反季節旅游悄然誕生,部分游客選擇在通常意義上的淡季出游,以相對低廉的旅游成本享受高質量的旅游服務和感受不一樣的風光美景。因為旅游地為了提高旅游資源和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在旅游淡季時采取低價格策略,并且游客少,易于管理和控制,旅游服務的質量會有顯著提高。
2.2鼓勵積極發展反季節旅游,有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嚴峻社會問題,構建和諧社會
傳統意義上的季節性旅游通常導致導致某個旅游景區或地區常常超出其合理的承載力,不僅與旅游地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相違背,而且顯著影響了了旅游者的旅游服務質量感知和評價,并且經常引起破壞社會秩序的問題。如2013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各大景區出現“爆棚”、“擁堵”、“滯留”的現象。10月2日,九寨溝景區接待游客4.78萬人次(最大承載量為4.1萬人次,最佳日容量為1.8萬人),部分游客因不滿候車時間過長而情緒激動,翻越棧道,強行攔車,以致觀光車受阻并引發連鎖反應,最終4 000多名游客滯留景區;又如最近上海外灘事件,排除其他因素不說,很大一個客觀因素也是由于當地旅游客實在太多所導致。
2.3鼓勵積極發展反季節旅游,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
當前社會旅游淡旺季十分涇渭分明,節假日后,旅游資源閑置的現象并不新鮮,也非特例。如2006年10月20日,由于游客數量減少,烏魯木齊與柳園(原敦煌火車站)之間的旅游專列停運。一方面,大力發展反季節性旅游有利于使旅游資源在旅游淡季時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為防止資源閑置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又能為當地創造經濟收益,一舉兩得;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旅游景區或地區的相關人員加緊旅游創新,充分更進一步深層次的挖掘當地旅資源,并以此作為跳板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完善當地旅游空白,增強當地旅游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如木蘭天池景區為喚起游客出行熱情,借助當地農副產品,景區推出了“草莓園”、“板栗園”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體驗游”項目,力爭在淡季獲得一定受益,扭轉入不敷出的局面。
3.1為實現潛在旅游產品的開發
開展反季節旅游并不是一件紙上談兵之事,而是要切實的落實到旅游規劃上,思考如何創新旅游產品使之在反季節的層面上讓廣大旅游者欣然接受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故此不僅要思考現有旅游產品的提升和完善,更重要的是開發當地潛在的旅游資源,使之成為新的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優勢,并且能夠適應反季節旅游市場的需要。
3.2為轉變游客思維觀念
長期以來,人們長期形成了旅游淡旺季的觀念,不僅旅游者愿意選擇在旺季出行,連政府管理者在管理職能的行使上也有所偏向,會使得旅游者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期望相符合的心里享受不成正比;如果推行反季節旅游,轉變游客思維觀念,將大大減少了政府社會管理的難度,減輕了管理所帶的巨大壓力。而對于旅游旅游產品經營者來說也有利于其轉變經營觀念,合理分配旅游產品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產品價值不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
3.3反季節旅游可以適當開展,并不是完全盲目而無目的消耗大量打人財物進行開發
因為其適用的范圍有限,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符合要求,反季節旅游畢竟違背大自然的規律,開展反季節旅游必然也要付出一定代價。大多數自然景觀尤其最佳的節氣時段,開展反季節旅游必然要與其反其道而行,會失去最佳時機。如觀賞瀑布最佳時間應是其河流的汛期,而在枯竭期前往便事與愿違;又如三四月份武漢大學的櫻花初開,吸引無數慕名者前往,如錯過這一時間段便失之交臂了。所以對于反季節旅游適合在一些以人造社會文化景觀為主的地區而不太適合依靠自然的天然自然景觀。
3.4開展反季節旅游可能會增大景區的壓力,要做好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
反季節旅游畢竟不同于季節性旅游,其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呈現與季節性旅游可能需要不同的或者更高的要求和維護。同一個旅游景點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段其開放和維護可能完全不一樣,故要做好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
4.1重新定位旅游目的地形象,轉變淡季思維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象征,是文化內涵與理念的集中體現。由于受到淡季旅游思維的影響,許多旅游目的地淡旺季涇渭分明,如哈爾濱,導致淡季時旅游資源大量閑置,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原則,因此要對旅游目的地形象進行重新定位,避免過于依賴季節性。
4.2加強宣傳,推廣反季節旅游營銷
反季節旅游相對于傳統的季節性旅游而言,大眾對其認識程度和認可度極為有限,甚至眾多景區管理者的各種旅游舉措都僅僅針對旺季而推行。因此要借助以媒體和網絡為手段和平臺,大力加強和推廣反季節旅游,強化大家的認識;同時也要推廣和運用相關反季節旅游的營銷策略。
4.3加強國家政策支持,推廣淡季旅游消費
旅游市場是一只無形手,而政府則是一只有形手,推動反季節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這只手的支持和指揮,因此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國家應該根據市場和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指定相關的旅游政策、方針或者法規,支持和引導非季節性旅游的發展,讓廣大消費者和旅游企業真切的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共同促進這一產業的發展。反季節旅游作為一項與傳統季節性旅游截然相反的旅游活動,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和認識上的缺陷,這需要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技術上的支持和援助才能突破難關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4.4利用反季節性的差價吸引廣大旅游者,發揮反季節旅游的優勢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可是高品質的旅游服務價格對人們來說還是一項重大的負擔。而反季節旅游因為其季節性的差異在價格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們可以支付最少的錢獲得相對滿意甚至質優價廉的旅游產品。因此旅游景點方面要根據季節性的差異指定浮動價格滿足不同時間的價位差,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4.5相關專家的建議對策
格雷厄姆和丹尼斯(Graham&Dennis)對地中海島國馬耳他調查后發現,發現低廉的旅游交通花費極大吸引了旅游者目光,提高了出游率,為了提高反季節旅游的吸引力,旅游地往往通過深度挖掘當地特色的特色地方文化、旅游創新,來進一步填補旅游市場的缺失,協調旅游供需矛盾;菲吉尼和維西(Figini&Vici)通過社會人口統計學分析,期望獲取不同地區對于旅游吸引物的作用,以此作為反季節旅游開發的吸引物[2]。
對于旅游的季節性的問題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探討,但是對此看法不一,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對其進行了緩和。旅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而這一特征具體通過旅游者人數、停留天數和旅游設施設備的使用率等量化指標表現出來。這一特征可以使得旅游供給者重新思考和配置旅游產業資源,實現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本文對非季節性旅游的問題作了相關的敘述,希望對以后該問題的解決作出一定的貢獻。
[1]馮學鋼,孫曉東,于秋陽.反季旅游與旅游季節性平衡:研究述評與啟示[J].旅游學刊,2014,01:92-100.
[2]李揚.反季節旅游的機理、空間布局與對策研究[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5:40-42-47.
1004-7026(2016)06-0024-02中國圖書分類號:F59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