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奇 楊元媛
(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淺析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中的運用
□李宇奇楊元媛
(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四川成都610059)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園林景觀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在不同的人居環境之下,配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本文以綜合性公園、居住小區為分析對象,分析這兩個區域的植物配置的特點,總結植物配置的特點并提出有關植物配置的建議。
植物配置;植物造景;人居環境;景觀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6.032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園林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有其所需要遵從的原則,在不同的環境之下,其配置的主要形式也應有所不同。
我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受到國外園林景觀的影響,存在較多的問題。
1.1綠化中草多樹少,空間利用單一
1.2植物配置模式化,千篇一律
1.3植物色彩單一,缺少彩葉樹種
1.4植物功能單一
1.5沒有層次,雜亂無章
1.6樹種單一,生態效益低下
2.1統一的原則:
植物的景觀配置及造景講求和諧統一的原則。所謂統一,則是植物的整體的搭配無論是從顏色、形狀、層次上都能夠體現出一種整體的協調性。
2.2調和的原則:
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注意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根據不同的環境情況而配置不同的風格的植物造型。紅色的樹種往往給人以活潑的感覺。適宜配置在氣氛愉快的娛樂的場地。
2.3韻律和節奏的原則:
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在空間和形式上做到高低變換,將不同大小的植物進行合理配置。使得植物在層次上有所變化,形成以喬、灌、草相結合的植物搭配,并且在變化的過程之中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
園林景觀項目之中,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是不可或缺的,其主要的形式可能是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人居環境之中,配置的植物和配置的形式有所不同。植物所造之景也有所差異。公園和居住小區是人們最常去的地方,其植物配置的形式最貼合實際也最有研究的意義。
3.1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在綜合性公園中的運用
綜合性公園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游憩娛樂、科普教育、人文活動、園林藝術、環境品質等于一身的綜合體。
文化娛樂區:文化娛樂區游人量大,是整個公園中的核心區域。周邊應布置高大喬木,形成濃重綠化景觀,以減少該區域的噪聲。區域內用小喬木、花灌木或綠籬進行小區分隔;布置花臺、花壇形成繁花似錦的植物造景,以烘托該區域的熱鬧景象。
兒童游戲區:兒童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于新鮮的事物保持著很大的熱情。通常顏色鮮艷,造型奇特的東西更加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和關注。植物的配置應當選取果實形狀奇特的植物進行配置,如觀賞石榴等植物。在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時應當少用有刺的植物,以免對他們造成傷害。
安靜休息區:在植物的配置上應當要注意植物的空間圍合,營造封閉空間和半封閉的空間,選用黃楊等植物可作綠籬,已達到降低噪音和減少灰塵的作用。
3.2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在居住小區中的運用
我國城市居住區綠化中植物配置與造景多見以師法自然、回歸自然為主的造景手法,營造出優良的居住環境。居住區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主要分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3.2.1居住區公共綠地植物配置造景。居住區公共綠地即小區的公共空間,該區域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共同使用的綠地空間。植物的配置和造景應當做到將營造簡潔大方的開放空間或利用植物的圍合做半開放空間。
3.2.2宅旁綠地植物配置造景。宅旁綠地包括宅前、屋后,是最貼近居民生活的空間環境。植物的配置上應當做到有標志性,可以作為小孩和老人的指引性方向。宅旁綠地的植物配置的樹木不宜過高,以免擋住人們的視線,主要是以防風、防沙、降塵、降噪和改善小氣候為主。
通過對綜合性公園和小區的植物配置的分析,發現在不同的人居環境之中,植物配置和造景的側重點明顯不同。“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一直是園林植物配置和造景之中應當遵守的規則。植物配置和造景應當遵循自然的規則,注重生態性的選擇。改善植物配置缺乏生態性的情況,增強喬——灌——草的搭配。增加植物配置的生態穩定性,同時也就是減少后期的維護。
1004-7026(2016)06-0053-01中國圖書分類號:TU98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