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麻家塢鎮(zhèn)南暢支學校 盧玉霞
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河北省任丘市麻家塢鎮(zhèn)南暢支學校 盧玉霞
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有效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談了幾點做法。
低年級的小學生,因為他們的識字量有限,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對于他們來說都有難度,所以這就需要老師恰當有效的范讀。以便幫助他們正確深刻地理解文本。我執(zhí)教《風鈴草》一課時,有的學生在讀“林邊長著風鈴草,尖尖的嫩葉細細的腰,紫色小鈴掛滿身,對著鳥兒點頭笑——”雖然突出了“尖尖、細細”表現風鈴草的美麗,但幸福快樂表現的不夠。于是,我就抓住這一點進行引導:“對著鳥兒點頭笑(我把手放在體側打開,滿臉笑容的左右點了點頭,露出了快樂的表情。)你的讀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鈴草,誰再來讀一讀?”于是下一個同學讀時,也學起我的樣子,小胳膊打開,點著頭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這樣評價式的范讀,一方面通過評價肯定了學生,幫他們樹立起了朗讀的信心;另一方面,通過評價,讓學生知曉了朗讀的要領,學會了如何去讀。
孩子天生對圖像、音樂有興趣。運用現代手段把它們與文字結合起來,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就很容易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喚醒他們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水墨徽州》時,由于徽州對學生很陌生,我采用水墨畫配上音樂制成多媒體課件渲染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如當早晨的陽光灑向波光閃爍的練江,烏篷船、水鳥、拱橋人影、街市……輕柔古箏的樂曲流瀉出陶醉愜意;而當漫步徽州的街巷高大的馬頭墻、潺潺流淌的小溪,伴著飄飄渺渺,悠悠然然的音樂,讓大家都成了畫中人;冬天漫漫的雪花飛舞,高大的牌坊、古老的祠堂兀自靜立在銀白的世界里,輕柔的音樂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隨著古箏曲伴奏下的巨大水墨畫卷徐徐展開,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文章內容散發(fā)出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同學們沉醉地欣賞,就如同走進了水墨徽州。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隨著課件的播放,飽含深情地朗讀起來。現代化的手段,足以創(chuàng)造一切我們語言所無法達到的境界。
朗讀有多種形式。根據課文內容不同,來選擇適合的朗讀形式。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靈活運用朗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悟性”。如: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誦;古詩文可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文中的情景,搖頭晃腦的吟誦,品悟作者用詞的精巧和表達的意境。有的課文人物之間對話較多如《小馬過河》《美麗的公雞》等,分角色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體驗,走進人物,內化文本,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需要激昂的情緒,渲染宏大的氛圍場景,集體朗讀更能制造聲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安塞腰鼓》第二自然段的全班齊讀,讓人感受到安塞腰鼓那磅礴的氣勢,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詩的材料》一課配樂朗讀,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荷花池,變成了美麗的荷花仙子,隨風起舞,獲得了美好的情感體驗。
新的時代需要不斷的突破與超越。在朗讀教學中我們要勇于創(chuàng)新,促其長足地發(fā)展,使之更為有效。如我執(zhí)教《匆匆》一課時,我改用了詩歌的形式呈現。下面是描寫時間匆匆文本的詩歌形式。
于是——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時,
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天黑時,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
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
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嘆息,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再如:將古詩變童謠,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學習中來,幫助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如教學《小兒垂釣》時,把它編成了這樣的童謠:
頭發(fā)凌亂小孩童,
真是幼稚又聰明。
側身藏在草叢里,
學習大人來釣魚。
有人走來要問路,
遠遠擺手心中急。
這樣,根據小小的童謠,學生通過短時間的誦讀,很快的就會理解背誦《小兒垂釣》了。
興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多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和舞臺,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產生朗讀的興趣,從而提高朗讀的積極性、有效性。課堂教學中,應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排演課本劇就是一個好的方法。我采取的方法是:先重點培養(yǎng),再全班展示,接著以點帶面,最后全班總動員。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指導培養(yǎng)。例如,我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文時,課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課上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傲慢的鐵罐和謙虛的陶罐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的模仿,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一旦有了朗讀技能技巧,自信心就會增強,他們躍躍欲試的想展示出來。此時,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被激發(fā),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課堂上,我長期堅持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如課前兩分鐘的誦讀展示、經典誦讀課、講評書等。這樣,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展示自我的舞臺,不但提高了朗讀水平,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落實閱讀教學“以讀文本”的要求,不斷探索高效的朗讀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胡春林.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點睛作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03)
【2】張莉麗.淺談新課程中農村小學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09(09)
【3】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1(05)
【4】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
【5】董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1)
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要做好示范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恰當地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朗讀氛圍和情境,喚醒他們的情感;根據課文內容不同,來選擇適合的朗讀形式;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使朗讀教學更有效;創(chuàng)設朗讀展示的機會,培養(yǎng)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