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后房小學 陳秀文
?
如何讓習作教學日常化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后房小學 陳秀文
《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不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沒有重視利用生活資源,導致學生的寫作思維非常狹隘,學生在寫作時絞盡腦汁,卻還是無法寫出優秀的作文。在小學的習作教學中,日記、周記是學生平時練筆的重要方式,教師如何讓習作日常化?
好的習作離不開生活大舞臺,學生的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在引導時要立足學生實際,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話題,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小學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少寫或不寫無話可寫的命題作文,以減少學生對習作的心理恐懼感,巧妙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文,使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北京光明小學特級教師武瓊有一個很好的做法:提倡學生寫日記,日記寫得好的學生可以免寫課本中的作文。日記是學生作文訓練的重要方式,由于日記是學生記錄生活點滴的,學生在寫的時候自然會想到生活實際,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得恰當,學生對日記就會產生興趣,他們的寫作興趣也會被逐漸激發起來。
如有一次我讓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難忘點。有個學生這樣寫道:他在上學路上看到一位小學生扶著一位盲人老奶奶過馬路的事。但我在讀他的日記時,根本讀不出難忘的情節,學生應付式的寫出一些細節,只是在文章總結地寫出“這件事多么難忘啊!”脫離生活實際,憑空杜撰,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習作思維就會越來越狹隘。為此,我特別同這個學生進行對話,通過對話讓他意識憑空杜撰對習作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然后,我結合“難忘的一件事”啟發他,“發生在你身邊的人或事,你認真回憶下,哪些最令你難忘。”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事,如父母親在他生病的時候,為了照顧他的感人事跡。又如,某次考試不理想,同學的勸導和鼓勵,從而讓他產生繼續加油的信心。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這個同學終于找到了寫作方法,并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在以后的習作時,他緊扣生活實際,精心布局,感情真摯,寫出有水平的作文。
時代進步飛快,微博、博客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隨著計算機的全面普及,現在的小學生課余時間都會接觸到電腦,教師要學會利用這些先進的平臺為學生的習作找到新的載體和突破口。如微博、博客是學生寫作的重要平臺,微博是學生碎片化的寫作,而博客能讓學生較為完整的寫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寫作思維選擇合適的平臺,如當學生的靈感點來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微博上寫出來,而當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思路時,可以用比較長的篇幅記錄在博客上,同時,還可以將自己平時的優秀習作放在博客上。由于網絡平臺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互相關注同學的作文,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論,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網絡平臺進行評論,從而將課堂評價延伸到網絡上。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博客網址集合在一起,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同學的博客,并鼓勵同學之間互相評論。教師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評論,教師的評論會引起一些學生的討論,教師要讓評價更加的開放,使網絡評論走向開放。可以說,搭建網絡評價平臺突破傳統教師單一的評價模式,使學生感受到評價的樂趣,并在評價中提升習作修改的能力,這也正是培養學生習作修改能力的重要策略。網絡平臺的引入,讓“寫作――評價――寫作”成為了一個良性循環,讓評價在信息時代下變成了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評價熱情被點燃了,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在習作教學時,如果學生的習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積極的想法,感覺自己被重視了,在以后的習作過程中,他們自然就會更加認真的對待。如有一次,我們班有一個學生的習作被我在課堂上當成范文讀給同學們聽,我在讀的時候,發現他聽得特別認真,同學們對他的習作的評價他也聽得特別認真。從這次之后,我發現他寫得特別認真,他希望自己的習作能再次被老師當作范文讀給同學們聽,他的習作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為了讓學生養成習作的習慣,我要求學生經常關注本班同學的微博或博客,通過互相關注促使學生養成寫作習慣。如有一位學生將自己參加學校舉行的地震逃生演練寫入博客,不少學生看到之后,他們也積極的將自己參加地震演練的感受寫到了自己的博客,在閱讀他們的博客時,我發現學生的記錄特別的細膩,他們不僅細致入微的記錄了整個演練過程,還將同學們在演練中驚慌失措的情形也淋漓盡致地描寫下來。它的習作引發了同學們的議論,有的說寫得非常真實,有的說寫得非常詳細,大家各抒己見,將習作推向了高潮。當然,由于網絡的快捷性,有些學生在寫評論時,容易出現錯別字,教師要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養成細致的習慣。可以說,好的習慣并影響著學生的終身成長,習作引導也是一樣,只有讓學生養成習作的好習慣,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才得到有效發展。
總之,想讓習作日常化,教師要抓住習作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為學生的習作引入生活素材,并積極利用新興的互聯網平臺,使學生感受到習作的樂趣,并養成習作的習慣,從而讓學生不再害怕習作,不再憑空杜撰,習作變成了學生自由表達的天堂,習作讓學生的語言積累更豐富,語言表達更靈活,最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