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將樂縣城關小學 陳 琳
?
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與研究
福建省將樂縣城關小學 陳 琳
【摘 要】
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師們進行美術教學時,應該加強對于合作模式的探討,并逐漸加大學生們的合作學習力度,努力提高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其課堂參與性。這樣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有利于發展學生德,智,體,美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進行自我思考,獨立創作的空間。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小學美術 設計運用 教學研究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美術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它結合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以及同學們自身性格,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對事物的感知敏感度和創作能力等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享工具,分享創作靈感,作品的表現形式,以及運用的知識技巧。在這個過程中讓同學們開闊思路,從更多的角度學習。不僅使學生們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而且獲得學習的興趣與體會成功的喜悅。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有限,許多內容需要同學們互相交流,交換想法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學《夏天的午后》這堂課,同學們要討論選擇從哪個角度能夠最好的表現自的想法,是將側重點放在天空的變化還是地面的景色或者人們的形色等等。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在固定的題目下找到多種表達方式,學會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自我認識能力以及創作能力。
(一)組內分配任務,共同完成作業
組內成員彼此較為了解,組內同學有的擅長畫自然景觀,有的擅長畫人物,有的擅長畫建筑,讓同學們自主選擇要完成的部分,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并且在完成之后交給老師進行指導修改,組內同學們共同努力,會高效優質的完成作品。
(二)互相評價,彼此促進
組內選出組長,由組長組織小組進行作品的評價,組員們自由發言,講評作品的優缺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想法,自我反省,學習別人的長處,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進步水平。使學生快速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
(一)小組間進行合作,相互促進
組內成員人數有限,彼此熟悉較快。在互相了解了創作方式與想法之后,便要放開視野到全班,聽取更多不同的創作方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將各組畫作交換,每個組評判自己拿到的畫作,學習他人的長處,使每個同學能夠積極參與。
(二)小組之間設置比賽,提高課堂趣味性
一些創作功底不夠深的同學對于個人比賽可能不會太積極,但是如果設置小組之間的比賽,會激發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每個學生的創作熱情。例如在《我眼中的春》的小組畫作比賽中,每個小組各創作一幅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評判,選出最美畫作,最新穎畫作等等。由此來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同學們的創作熱情。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要積極倡導同學們不要孤立封閉,學會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和結果。例如在一次自由命題的教學中,給同學們充分的自由空間,自由表現自己的想法,并在教室進行展覽,并且同學們可以收藏自己欣賞的畫作,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創作積極性,學會更多的創作技巧和方法。
總之,小組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形式。它是我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獲得興趣,獲得進步,獲得快樂的一種方法。不要讓它流于形式,而將它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且不斷創新,讓它不斷豐富,帶給同學們更多的益處。
【參考文獻】
【1】錢初熹.視覺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美術學習評價【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