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華陽中心小學 王小榮 陳 雅
讓學生筆底生花
江蘇省句容市華陽中心小學 王小榮 陳 雅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花費時間最多,消耗精力最大的就是批改作文,可是,收效卻不大,學生的表達能力始終得不到明顯的進展,癥結究竟在哪里?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對學生修改作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高度重視。“文章不厭百回改”,強調(diào)的就是修改環(huán)節(jié)。但這里的“改”并不是指老師的批改,而是學生的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評改能力的強弱,是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新的課程標準就進一步提出了重視修改的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 葉圣陶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可見,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給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由“學會”變成“會學”,不斷提高語文素質(zhì)。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變“師改”為“生改”,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使學生朝著“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境界穩(wěn)步前進,真正筆底生花。
“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厭百回改”,這些話很有道理。即使是大作家的文章,也是經(jīng)過反復修改才定稿的,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古代的韓愈、賈島、杜甫等等,現(xiàn)代的魯迅、毛澤東等等,他們的每一首詩、詞,每一篇文章無不是經(jīng)過反復修改,乃至于每個字、詞、句的反復推敲才定稿的。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一些字、詞、句的妙處,適當講解一些類似“推敲”的小故事,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更需要多加修改,從而確立認真、反復修改作文的觀點。另外,作文講評時,請寫作好的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反復修改的、寫好作文的經(jīng)驗,樹立起身邊的典型,效果會更佳。
學生要想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就必須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即懂得區(qū)分文章的優(yōu)劣,明白一篇文章好在那里,不足在那里,為什么好,為什么不足。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呢?可以經(jīng)常推薦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給學生閱讀,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一起來欣賞佳作,讀讀品品文章的好詞佳句,談談文章構思的精妙之處,讀讀背背自己喜愛的段落等;也可以拿出學生修改前后的文章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談談文章修改之前存在怎樣的問題,修改之后文章又好在哪里,讓學生說說文章是怎樣修改的,為什么要這樣修改。只有這樣通過美文欣賞、對比閱讀等方法提高學生作文鑒賞能力,學生才有可能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學生的腦海中有了自己修改的觀念,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但對究竟如何修改無所適從。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多種方法的“批”或“改”,滲透“改”的知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精批細改。教師通過規(guī)范的批改符號及眉批,為學生進行書面上的講解示范,使其加深對有關寫作知識的理解,明白有關批改符號的意義、用法。
2.師批生改。教師把學生的主要錯誤和不妥之處用書面符號標出,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修改,領會修改意圖,不斷積累“改”的經(jīng)驗,提高習作水平。
3.粗批粗改。教師選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上宣讀,讓大家討論,整體修改,領會文章的優(yōu)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內(nèi)容等,以便指導各人“自改”。
4.互批互改。批改別人的作文,對別人是一種幫助,對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取長補短、相互交流促進的機會。同時,看別人的作文,學生心理上有一種新鮮感,容易看出好壞來。
教師利用多種批改方法滲透“自改”知識,要注意不斷激發(fā)學生自改興趣,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改能力。
我非常信服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方法。有人請教葉圣陶怎樣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就是出聲地讀作文。小學生內(nèi)部語言落后于外部語言的發(fā)展,他們需要依賴朗讀中發(fā)出的聲音來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動。所以,出聲地讀就是“請雙耳朵做教員”,就是調(diào)動學生的語感幫助他們修改作文。因此,教師要發(fā)動學生反復出聲地朗讀自己的文章,領會錯誤所在,做到:在反復朗讀中“改”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用錯的詞;在反復朗讀中“換”拗口、意思不明確的詞句;在反復朗讀中“調(diào)”前后紊亂的語序;在反復朗讀中“添”不具體的內(nèi)容;在反復朗讀中“刪”多余的內(nèi)容。這些訓練應當是剛性的,應當持之以恒。教師對學生點滴的進步更要給予表揚、鼓勵,以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需要,有利于他們養(yǎng)成在多讀中精心“自改”的好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一切教育歸結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學生養(yǎng)成了在多讀中精心“自改”的習慣,在作文訓練中就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受注意范圍的影響,對老師習作指導時的要求往往會顧此失彼。“反思法”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與寫作要求進行對照,加以修改,有的放失地彌補習作中的不足。
如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的某種品質(zhì),要求學生完成初稿后,在反復朗讀中運用“反思法”去發(fā)現(xiàn)寫作的每一項是否在自己的作文中得到落實:1.審題是否正確。即反思作文是否是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2.中心是否明確。即反思作文是否寫某種品質(zhì)。3.選材是否合理。即反思作文所選的這一件事能否很好地反映這個人的品質(zhì)。4.層次是否分明。即反思作文是否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5.詳略是否得當。即反思最能反映這個人品質(zhì)的地方是否寫具體了。6.表達是否準確。即反思作文中的字、詞、句運用是否正確,是否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這樣,通過逐項對照、逐項修改,使學生修改的目標明確,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自改”的能力。
總之,作文修改訓練中必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長期訓練為手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文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最終達到“自能作文”,筆底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