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學 劉 杰
基于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的策略探微
江蘇省淮安市新民路小學 劉 杰
本文從探索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入手,逐步從構建融洽氛圍,激發學生熱情;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差異;激發學習興趣,縮小兩極分化等幾個方面入手,希望通過運用這些策略,縮小兩極分化,讓學生們獲取共同進步。
兩極分化 尊重差異 激發興趣
小學生在最初開始學英語時,他們對英語充滿好奇,因為好奇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但隨著知識內容的增多,他們需要記憶背誦,學習慢慢成為了負擔。當他們開始厭煩時,他們就會對英語反感,失去繼續學習的信心。這種變化過程,是學生學習心理變化的一種正常現象,于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兩極分化現象日趨明朗化了。什么叫兩極分化,其實就是優等生越來越好,學困生越來越差。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因此,要想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我們首先要從建立師生關系著手。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若喜歡老師,他們就會愿意學。教師要放下身段,要尊重、關心、信任后進生,要與他們交朋友,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研究他們,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當他們有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的給予表揚,讓他們有信心繼續展示自己。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我們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滿懷信心的繼續學習。如:課上進行小組對話時,我們要盡量創造機會讓后進生主動參與。若他們表現的好,教師一定要夸獎,越夸越機靈,當他們被教師賞識、被教師重視時,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會越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防止兩極分化,就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了解學生的需求,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把握學習難度,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我們在教學中,會發現有些孩子反應快,掌握得非常好;有些孩子開始學得慢、很吃力,但經過努力也能突飛猛進。所以,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單詞 “orange” 時,對于中等生,我們可以要求他們會用單詞寫短語:“ a yellow orange ” 、 “ a big orange ” ;對于優等生,可要求他們會用單詞造句: “ I have a yellow orange. ”“ This is an orange. ” ……對于后進生,如果他們能夠記住單詞,我們就可以表揚了。這樣分層次教學,既能滿足優、中等生的求知欲,也能讓后進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獲取共同的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科內容本身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特別大的。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本身感到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才能縮小差距,讓兩極分化現象漸漸消失。
例如,在進行對話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合作時,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共同進步。在小范圍內說英語,還能消除羞澀感,讓他們敢說、愿說,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展示各自的才能。孩子們集體榮譽感很強,如果給他們設定目標,他們就會拼命地指導、幫助后進生。當他們獲取成功時,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會不斷地攀升。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以此來鞏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英語歌曲比賽,英語詩歌朗誦競賽,課本劇欣賞,手抄報大賽,講故事比賽等等,這些活動既可以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又能鞏固教學內容,并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雖然,小學英語兩極化現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一個難題,但只要我們鉆研教材,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圍繞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來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把教學與教育緊密結合為一體,它一定會有所改觀的。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學生千差萬別,同是后進生,也各有各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人人得到應有的發展。
或許“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 。讓我們永遠記住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給后進生以更多的熱心、誠心、耐心,使一塊塊璞玉熠熠生輝!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