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馬云娟
淺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優化策略
江蘇省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馬云娟
讀與寫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長期以來,學生對讀極為重視,相反對于寫卻不太重視,這導致后期很多學生非常厭煩寫作文。鑒于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寫作為讀的一部分來進行,讓學生逐漸適應讀與寫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達到讀寫的和諧統一。
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策略
最新出版的《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讀與寫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將在閱讀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更好地運用到寫作練習之中,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的提高。
所謂仿寫句子,指的是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講解過程中,適當將一些精彩的語句選出來,引導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和賞析,思考相同的語言自己去描述應如何描述,最后讓學生依據這個句子的結構去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從而逐漸提升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如,在講授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時,當講到“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的搖晃著,散發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這一段的時候,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大家看看這句話中有哪些詞語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呢?”學生朗讀了幾遍后說:“姹紫嫣紅、陣陣芳香、一只只”。“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大家明白嗎?假如讓大家替換一下這些詞語,大家會如何表達這句話。”學生們思考了一段時間后,有的同學說:“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都開了,春風將這些五顏六色的花朵吹來出去,引來很多蜜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誰能根據這個句子描述一下秋天的情景?”學生們探討后說“秋天到了,樹林中的樹都變成了金黃色,秋風吹來,一片片葉子隨風飄落,好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黃色的地毯。”
在閱讀過程中,課文中很多優秀的段落都可以找出來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不斷積累學生對遣詞造句的能力。
所謂續寫課文,指的是當帶領學生學完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結局引導學生去思考課文的后續內容,即假如你是作者,后面的內容會怎么寫。這樣一個看似毫無相關的內容,卻對學生想象力的提升有很大影響,這需要學生在理解作者的課文宗旨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能續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比如在講授課文《變色龍》一文時,課文的結尾這樣寫道:“加沙告訴我們,變色龍的數量不多,難得碰到。于是我們將它送回到原始森林。”教師講完最后一段后,這樣引導學生:“課文最后作者交代了將變色龍送回到原始森林,大家誰能想象一下送回原始森林后又發生了什么?”如此就給學生提出了續寫課文的任務,這樣一個思考題的寫作范疇是很到的,學生既可以從送變色龍的路上發生的事情展開描寫,也可以寫送到原始森林后看大的其他動物等。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深思過程中,最后很多同學給出了不同的續寫文章,比如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在送變色龍回原始森林的路上,變色龍剛開始非常緊張,兩眼瞪著我們不敢動,我們一邊走一邊逗它,漸漸的它開始放松警惕了,并給我們做起來小游戲,我們還將自己的食物給它出,最后送到原始森林后,它非常開心的回頭對我們點了一下頭,仿佛對我們微笑了一下,然后消失在大森林中。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樣的文章是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后寫出來的,盡管有時會覺得有些缺乏合理性,但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從中受益。
縮寫文章并不是將每篇文章的第一段話留下,其他的語句都不要,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將每段話的內容概括出來,做到既不改變文章的整體大意,又能縮小全文的篇幅。縮寫看似比較簡單,其實需要學生具有極強的概況文章的能力,需要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準確的判斷哪句該留、哪句該改、哪句該刪,因此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第一段,學完后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進行縮寫練習:“第一段我們講完了,下面誰能給我們概況一下第一段的段落大意?”學生思考后回答:“談遷經過千辛萬苦編出了一部明朝編年史——《國榷》”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這個段落大意基本正確,下面誰能將談遷書寫這部書時的過程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況出來呢?”教師用這種方式來讓學生進行縮寫練習,學生會覺得教師過渡的比較自然,經過思考后,有學生回答:“談遷生活在明末清初,小時候他非常喜歡讀書,并立志要編寫一部明史,但他家非常窮,買不起書,因此只能到處抄書,經過數十年的奮斗,歷經六次修改,他最終終于編出了這本名叫《國榷》的編年史。”
學生縮寫課文的前提是理解課文大意,因此教師先讓學生將段落大意概況出來,然后在引導學生逐漸分析他成功地過程,在不斷的閱讀與分析過程中,學生漸漸的縮寫出課文。
總之,提高小學生語文讀與寫的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語文學習成績,還可以讓學生在后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讀與寫原本是語文課中的兩個相對獨立的環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喜歡將二者獨立起來,其實這樣做是不正確的,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閱讀的同時,完全可以兼顧一些寫作內容,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將一些精彩的語句記錄下來,分析這些語句的結構及詞語,并嘗試用其它的語言進行敘述,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續寫課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縮寫課文,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快的提高寫作能力。
【1】伏鳳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
【2】蔡新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1)
【3】曹利娟.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摘錄策略的意義及運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