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亞平
2016年3月23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市舉行,這標志著瀾湄合作機制上升到首腦會議層面。瀾湄合作機制是沿岸六個國家共同參與的機制,也是該次區域迄今為止規格最高、發展最為迅速也最為完善的機制。可以說,瀾湄合作機制開啟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新起點。
由中、老、泰三國共同建設,橫跨湄公河連接泰國清孔和老撾會曬的清孔——會曬大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出,中國愿意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瀾湄合作機制是中國在次區域提供公共產品的重要實踐。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并不只是一種單一的合作模式和路徑,而是包含著不同的相互層疊的次區域合作倡議,“因地制宜”也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相較于其他地區,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因此,更有望成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突破口。瀾湄合作機制的實踐,必將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促進中國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東方多瑙河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西藏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部,流經中國云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的湄公三角洲,最終匯入南海。這一被稱為“東方多瑙河”的國際河流,既是沿岸各國的自然邊界,也是連接沿岸各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天然紐帶。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涉及面積26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34億,是瀾湄沿岸各國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域內外國家開發和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末,法國探險隊就曾希望沿湄公河打通進入中國的航道,但暗礁、險灘等自然壁壘使這一計劃不了了之。上世紀50年代,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提出了一些湄公河開發計劃,但隨著中南半島的戰爭烽火和武裝沖突,湄公河的國際合作開發陷于停頓。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冷戰的結束為次區域合作開辟了契機。相關各國提出了各種合作機制,如1992年亞洲開發銀行倡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湄公河委員會、東盟倡導的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孟印緬斯泰經濟合作等。
不過,這些合作機制要么集中于單一領域,要么收效甚微,并不能滿足次區域合作的發展。迄今為止,亞洲開發銀行倡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是最具成效的合作機制,但多邊機構的主導性質也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其他合作機制,如美國倡導的“湄公河下游之友”、日-湄合作機制等,均將中國排除在外,其意圖頗值得玩味。
開啟南南合作
盡管瀾湄合作由來已久,但當前的這一合作機制卻是新生事物。
作為第一個由中國發起和主導的新型周邊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機制是中國參與次區域合作的新起點,標志著中國在次區域層面從國際機制的參與者走向倡導者、設計者和主導者。在這個意義上,瀾湄合作機制和“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機制等,是中國在次區域、區域和跨區域等不同維度上的機制創新,表明中國愿意在次區域、區域和全球各個層面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
瀾湄合作機制代表了南南合作的新模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此前的大部分合作機制,無論是亞行主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還是美國主導的“湄公河下游之友”、日-湄合作,都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和設計的南北合作模式。
瀾湄合作機制開啟了次區域南南合作新模式,它是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礎上的合作共贏機制。第一,這一機制將沿岸六個國家都包含在內,各國平等協商,自愿參與、共建、共享,并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第二,就合作領域而言,以往的瀾湄次區域合作機制,往往只涉及到次區域合作的某個領域。如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主要關注區域一體化,湄公河委員會主要關注水資源管理。但瀾湄合作機制確定了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這三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第三,就合作內容而言,瀾湄合作機制確定的五個優先領域: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和農業減貧合作,既是瀾湄次區域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次區域的響應。
因水結緣
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中,李克強說,瀾湄合作因水結緣。
瀾湄合作機制是迄今為止次區域六國共同參與的唯一水資源治理平臺。各國雖均受益于瀾滄江-湄公河豐富的水資源,但不同國家在沿岸的位置和掌握的水量不同,導致它們在水資源分配上存在著結構性的權力不對等。由于中國是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上游國家,西方國家借此鼓吹中國威脅論,甚至宣稱中國為這一流域的“體系制造者和特權把持者”。
瀾湄合作機制明確提出,通過各種活動加強瀾湄國家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及利用方面的合作,如在中國建立瀾湄流域水資源合作中心,作為瀾湄國家加強技術交流、能力建設、旱澇災害管理、信息交流、聯合研究等綜合合作的平臺。這不僅意味著,沿岸國家將從注重對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轉向水資源綜合治理,也表明中國在瀾湄水資源治理上的角色轉變,從參與者走向了主動倡導者。
水資源合作成為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
最新的佐證是,2016年3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為照顧流域國家的關切,中國政府決定克服自身困難,盡最大可能作出努力,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此舉將惠及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希望能夠對緩解下游旱情有所幫助。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