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明
十年前,當新課改蓬勃開展時,我校開始了校本教研的初步研究。當時我們的認識是:教師的真正成長不在于崗前培訓與脫產培訓,教師能力的提高主要來源于教學實踐的反思及同行交流,校本教研才是教師繼續教育和專業成長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教師自主對實際工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解決新問題,使自身的教學觀念和行為得到改進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研究和培訓得到有機的結合。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知名教師、骨干教師所起的引領帶頭作用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所形成的合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所體現出來的向心力。而將這些認識落實為具體實施的平臺是教研組。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集體,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這當中,教研組建設起著關鍵的作用。教研組是開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實施單位,校本教研的活動大部分都在教研組內進行,由教研組實施。從這個意義上說,抓好教研組建設,是落實校本教研的根本保證。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的校本教研在保存傳統優勢的同時,已展現出新的面貌:它不但是學校集體教研、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孵化器,更是學校課程改革推進的基石。我校圍繞教研組的建設,在促進校本教研的開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完善組織架構,分級建立教研組,加強監督
根據不同的需要,建立兩級教研組:中心組和年級組。學校選教學能力強的骨干教師為組長,明確其職責。中心組按學科分為語文、數學、綜合三個組,中心組圍繞教學中的重點、熱點、難點開展學校層面研討,實施校級小課題研究。學校的大型教研活動由中心組負責。年級組只針對本年級的內容進行研討,日常教研工作在年級組內進行。
為了加強管理,每一學科教研組都有領導負責,每個中心組有一位校級領導蹲點,年級組有一位主任負責。管理做到了五個“堅持”:①堅持每月檢查一次教學常規。②教導處每月召開一次有年級學科組長、各室負責人參加的教務工作會。③堅持巡堂檢查制度。④堅持教師間賽課、聽課制度。⑤堅持校處級干部深入聽課制度,加強教學指導(以2014年下學期為例,領導共聽課320節,人均30節)。
二、豐富教研組活動內容,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堅持年級組集體備課制度,我們采用“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獨創,反思提高”的備課模式。年級組長準備課標及相關資料,每期輪流擔當主備教師,提出一章節備課材料,要求提出對重難點的獨立見解。其余組員充分補充。參考成功的典型案例及同課異構,形成較一致的方案,并報教導處存檔。
2.定時進行典型課例研究。根據“互動促進”原則,教研組定期研究優秀的錄像課,對經典的課例反復研究,撰寫評課材料。課例分析有助于教師參考及對照他人與自身的具體經驗,對自己的教育情景有更清楚明確的分析與了解,教師從案例中獲取知識和策略,獲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經驗。
3.錄像反思,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上課時不可能記住自己上課的每一個細節,完成教學后通過與聽課教師的交流得到的信息畢竟是間接的。因此,我們可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將教師上教研課、公開課的過程錄下來,存入電腦,教研組根據研討重點,回放錄像片斷,進行針對性說明和點評。有時要錄幾次進行比較。在自己反思和同伴互助中容易找出不足,突出體現了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及自我反思,不論是聽課教師或參與備課上課的教師都可得到提高,對教師成長有極大作用。
4.近兩年,微課教學的興起拓展了校本教研的空間。我們借鑒胡鐵生老師提出的“微課堂教研”,以某個教學主題(主要是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等為主要對象,整合課堂教學中提供或生成的微課、視頻等各種資源,采用現場研討與網上虛擬教研相結合的方式,在年級教研中對微課進行了初步嘗試:選擇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如紙花制作、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等)制作微課,教研時針對微課設計進行討論、交流、評析,將以前的專題討論變成生動的課例評析。有時幾個成員分別制作微課,進行比較研討。更多教師把“微課”資源借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學校領導也敏銳地認識到微課對于開展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開始組織專家進行微課制作指導,舉行微課設計比賽。初步建立微課資源庫,主要是下載的微課,少部分為本校教師制作。資源庫提供了豐富的、多樣化的微課資源。這些資源既可以用于教學,又可以進行互動交流評價,使交流研討具有實效性,推動校本教研向更深層次發展。大家的留言討論等視頻或文本可以反復觀看,有效提升了教師的交流面和反思層次。當然,“微課堂教研”的開展層次比較淺,才剛起步,還需進一步研究。
三、將教研組建設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研訓結碩果
1.學校定期組織年級、學科組長外出培訓、學習、回校交流經驗。
2.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多種形式加強學習,先后請了教科院王偉虹副院長,渝北名師汪紅、余國原等專家分學科進行專業基本功培訓,分批選派骨干參加上海市竹園小學、區實驗小學等新課程賽課觀摩。
教研組圍繞專題的研究活動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近年我校培養出市級骨干教師2名,區級骨干15名。僅2014—2015學年度教師獎獲國家級2項,市級53人次,區級21人次。其中葉楠的微課《紙花制作》先后獲得市級一等獎、國家級二等獎。
我們認為,成功的教研組建設,不僅能形成團結合作的教育教學科研團隊,有力促進校本教研的開展,而且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趙國忠,傅一岑.微課:課堂新革命[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