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馬新迎
班級管理工作繁雜,事務瑣碎,很多班主任總感覺工作既苦又累,大事小情事必躬親,焦頭爛額,班主任累,孩子們煩。事實證明,這種傳統(tǒng)的“保姆”式、“家長”式的管理方式已經(jīng)被時代淘汰,要成為高明的班主任,只對學生約束與管理是不夠的,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對班集體的責任感勢在必行。責任心是一種心理品格,也是一種道德素質(zhì)和能力要素。班集體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陣地,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對學生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責任心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形成集體凝聚力,引導學生向有利于集體的方向發(fā)展,它是形成和鞏固良好班風、校風的思想基礎和保證。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有為而治,明確職責,實行崗位責任制
1.在班級管理中,要樹立班級的奮斗目標,在明確每人的奮斗目標中培養(yǎng)責任心
采取崗位責任制的方法,做到人人有工作、人人有職責,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擔任具體的工作,為班集體作貢獻,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老子說:“天下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細。”把責任感教育具體化為行為要求,學生就不會覺得那么盲目。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為集體負責的觀念。
2.科學管理,使崗位責任制順利實施
班主任在剛接班時,應征求大家的意見,制定班規(guī),建立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展班級管理競賽,把學生像分班一樣分成幾個大組,每組的男女生比例要均衡,同時盡量做到性格、特長多樣化,以利于小組活動的開展和互補性。小組將在學習、衛(wèi)生、紀律、兩操等各方面進行競爭。在崗位責任制實行中,教育學生應該努力去做,做完后每人要反思“我盡力了嗎?我努力了嗎?”作為集體的一分子,要為集體爭光,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素質(zhì)全方面發(fā)展,讓每個學生尋求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
3.正確把握實施崗位責任制的度
推責和擔責,這一直是孩子心靈的兩個對立矛盾,也始終存在,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既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又要讓孩子學會有限擔責,讓孩子明白責任不是負擔。過分夸大責任的重要性和義務性或者過分夸大一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也是對個體生命的不尊重。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量力而行,讓學生明白他們的有限責任,學會有效擔責,這是實行崗位責任必須把握的度。
二、無為而治,大膽放權(quán),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班主任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不能只靠說教,有了責任意識還不夠,還要通過集體活動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把責任落實到行動上,讓學生從小就有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的意識。因此要特別注重讓學生參加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責任的意識。
“無為”治班的奧妙重在抓好宏觀管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責任意識。而走好這一步,關鍵要培養(yǎng)好班干部,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必須有一個優(yōu)秀的班委會。班委會成立后,班主任要大膽放權(quán),不是做班干部的領導指揮,而是做他們的堅強后盾、顧問。告訴他們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盡管干,努力探索不可能沒有失誤,出了錯老師會承擔責任。有了班主任的充分信任、理解和支持,班委會的成員們自是各盡其責、各顯神通,生出許多奇思妙想。
班主任適時“偷懶”一下,學生就會變得勤快一些。學生覺得自己就是主人,積極主動性就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比如衛(wèi)生,放手給每個學生,“每人桌椅下方一小塊兒,小小責任區(qū)人人來把好關”。自己負責自己腳下的地方不能有紙屑,自己的課桌不能有刻畫等等。教師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學習、健康、生活負責。
三、輿論引導,營造氛圍,促進責任恒久
為檢查責任落實情況,實行崗位評分和同學投票相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崗位表彰。崗位評分即根據(jù)每天崗位履職盡責情況獲得分數(shù),每周一總結(jié),表揚盡職盡責的責任人,每月投票,評選優(yōu)秀崗位責任人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宣傳好人好事,努力樹典型、揚正氣。同時要注意激勵后進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增強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不使這部分學生游離于集體之外。每個人都有崗位,每個人都有事做,責任心驅(qū)使他們在班級管理的崗位上盡心盡力,積極創(chuàng)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例如,小組長收作業(yè)為提高效率自己打印同學名單。花卉管理員從家拿來噴壺清晨細心澆灌花草等等。
在責任心教育中,還可以引進競爭機制,促進學生全面提高。借助競爭機制,努力營造“自己的事自己做,班集體的事爭著做,別人的事幫著做”的良好氛圍。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競賽管理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首先提高了學生競爭意識,激發(fā)了他們的進取心。其次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組內(nèi)形成了合作的氛圍,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大大增強。這種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非常自然地遷移到每個學生對待集體的態(tài)度上來,從而使班集體的凝聚力大大增強。最后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負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小組中,人人都是主人,都要對小組負責,小組的榮譽和同伴的相互督促,使得學生學會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學習、紀律、品行等方面的自我約束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
總之,責任心是學生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yǎng)學生在班集體中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更是學生個人成長、品德發(fā)展的需要,一位高明的班主任一定是善于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學生都會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主人,要對班級負責,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當然德育任重而道遠,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責任感就是凝聚這個大家庭的黏合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們就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參考文獻:
劉建光.淺談中學生責任心的培養(yǎng)[J].教師,2014(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