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金龍
隨著21世紀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勢在必行。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不僅僅是教學的對象,更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蓖瑫r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讀·疑·悟”閱讀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改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朗讀是學生體驗課文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力求學生在了解課文前進行通篇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更好地創設語言情境。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一邊播放音樂課件,一邊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融入故事當中,真正感受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的處境。通過配音樂朗讀,使學生深深被課文情節吸引。教師也可以采取讓學生自行選擇感受最深的情節用自己的情感方式進行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谏弦浑A段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大膽質疑。例如,學生可提問“小女孩敢劃開一根火柴是為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小女孩臨死前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美好的幻覺?”等等。質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疑,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解疑、答疑,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暢所欲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有的放矢,促進學生積極探討發現的能力,激活學生思維,發掘學生潛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用尊重學生在學習當中的獨特體驗”。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學生在質疑探究后,對課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理解過后,每個學生的感悟也會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寫一篇讀后感或小隨筆,也可以將課文內容想象成一幅畫面畫出來。在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下,課堂將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的舞臺。
“讀·疑·悟”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施,可以使教師整體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閱讀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也是寫作的重要前提。通過這種模式教學,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語文素養,汲取豐富的精神食糧,茁壯成長。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