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
摘 要:在初中教育時期,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歷史知識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對于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發展、了解文化底蘊、增強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意義。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強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掌握的問題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其學習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能力。初中的學習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其從懵懂逐漸建立起自身個性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當中學生會對周圍的生活環境變得非常敏感,因此這一階段正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但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社會實踐都起著無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當今初中的歷史課程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盡全力去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并且激勵學生憑借自身的認識主動分析討論問題,教師在一旁觀察并加以適當提醒暗示,從而保證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日常的教學課程中,教師應該多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去回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由思考并加以深刻理解,總結出自己在課堂上所了解到的重要知識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正確面對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找出弱點并主動出擊,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相關的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動力
良好的興趣是學生在學知旅途上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上自主探索、積極思考。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講解,而且還要注重設置一個與本節課內容相符合的歷史情境,以此為了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學習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樣做能夠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追求探索以及輕松愉悅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而且還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總而言之,創設歷史情境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并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學習自信心的非常有效的路徑,與此同時,這也是用以提升學生在整個初中歷史課堂上能夠擁有更高學習效率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
三、通過積極的評價來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與成功感
初中的學習階段由于學生接觸的知識面更廣,知識內容更加復雜,所以導致了學生內部逐漸拉開了距離,出現了參差不齊的情況。在整個初中的歷史教學之中,教師應該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給予足夠尊重,以此確保學生的心理不會出現高低不平的狀況,促使全部學生對于學習都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與此同時,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學生的個性差異來評價整個集體,應該將注意力放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特別是對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激勵與引導,鼓勵學生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樹立一定的自信心。
在歷史課堂的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每當出現問題或者是對問題有了一定的看法與解答時要積極舉手發言,努力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足夠的發揮機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運用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定檢驗,不管學生答案是否準確,都應該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能夠在鼓勵中接受自身的不足與學習上的失誤。
四、對于教師自身的相關要求
現代化教學模式對于初中歷史教育方面的要求以及對于教師本身的要求,相較于傳統的教學來說都有了很大不同。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師在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跟隨著時代的腳步以及學生的發展動態進行相應改變,從而摸索出一個更符合當代學生思維模式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就目前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效率來講還有很大的不足與弊端,這些不足之處使得學生不能進行有效學習與理解,從而導致了學生群體中不斷有厭學狀況的發生,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不斷進行創新、優化,不斷完善教學的過程,盡最大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在整個初中歷史方面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培養與引導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共同進步。教師大力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并在日常的授課當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教育方式的改善,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新時代的教育當中讓自身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學習的動力得到有效、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沐春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3(10).
[2]連家平.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3]王淑艷.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文房四寶,2013(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