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張 明 汪鳳蘭 邢鳳梅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
并發癥出現時間及數量對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張小麗1張明1汪鳳蘭邢鳳梅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關鍵詞〕并發癥;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
有效的自我管理是防治糖尿病(DM)并發癥發生的有效途徑〔1~3〕。本研究旨在探討并發癥出現時間及數量對住院DM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便利抽樣選擇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入住河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DM合并并發癥患者217例,均符合DM診斷標準(WHO,1999),且出現以下1項或多項并發癥: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②高滲性非酮癥DM昏迷(經治療清醒后);③感染;④DM大血管病變;⑤DM腎病;⑥DM視網膜病變;⑦DM神經病變;⑧DM足。排除伴有其他非DM引起的嚴重心、腦、肺疾病;有嚴重精神疾患、認知功能障礙、語言表達不清者。
1.2方法采用統一的調查量表,調查者解釋研究目的及填寫要求,取得合作后,由患者自行填寫。對不能自行填寫者,由調查者逐條讀給患者,并根據其口頭回答代為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225份,回收有效問卷217份(96.44%)。男115人,女102人。年齡23~85〔平均(56.87±15.85)〕歲。其中<50歲61人,50~59歲56人,≥60歲100人,初中以下86人、高中89人、大專以上42人;在婚166人、不在婚51人;家庭人均收入<1 000元30人、1 000~1 999元67人、2 000~2 999元82人、≥3 000元38人;居住情況:與家人同住192人、獨居25人。
1.3調查工具①一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其中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付費方式、家庭收入狀況、居住情況及職業等,疾病相關資料包括病程、患病時間、并發癥出現的時間及種類、住院次數等。②DM自我管理測評量表共21個條目,有6個子量表,分別涉及飲食、運動、遵醫囑用藥、血糖監測、足部護理及吸煙情況。詢問患者在過去7 d內從事以上活動的天數,并以此天數作為該條目的分數。在每個維度內部計算諸條目的平均分作為該維度的得分,每個維度均單獨計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好。量表的Cronbach α為0.82〔4〕。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結果
2.1自我管理水平現狀住院DM合并并發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較低。飲食得分為(2.64±0.69)分、運動得分為(2.57±1.13)分、血糖監測得分為(3.11±1.74)分、 足部護理得分為(3.77±1.31)分、遵醫用藥得分為(5.78±1.38)分。
2.2不同患病至出現并發癥時間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患者患病至出現并發癥時間與飲食、運動管理相關(P<0.01),出現并發癥時間晚的患者飲食管理水平高。運動管理水平隨著患病至出現并發癥時間的延長而降低。見表1。

表1 不同出現并發癥時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較 ±s,分,n=217)
2.3不同并發癥數量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DM合并并發癥患者飲食、運動、遵醫用藥自我管理水平與并發癥數量有關。
并發癥數量多的患者飲食、運動、遵醫用藥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并發癥數量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較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很多研究〔5~9〕結果一致。本研究中患者飲食、運動維度自我管理水平得分尤低,可能與患者對DM飲食控制的了解不夠全面、充分、存在一些誤區,DM基礎知識、運動及代謝監測相關知識掌握較差〔10〕,而忽視了飲食與運動療法的重要性有關。
DM患者藥物、飲食、運動綜合治療在很大程度上要改變患者原有的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生活及心理負擔,加之長期患病使患者極易產生懈怠情緒,嚴格的飲食控制及終生的藥物治療使眾多患者對此難以承受,對治療缺乏耐心和恒心〔11〕及對藥物副作用的擔心,從而降低了依從性。加上DM并發癥的出現緩慢,使患者短期內未看到其嚴重后果而產生僥幸心理,造成大部分患者認同合理飲食、運動、用藥有助于控制血糖,但并未建立相應的健康行為〔12〕。適當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13〕,從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DM患者的飲食情況應嚴格執行醫囑,每天控制進食熱量及體重,可以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5〕。長期堅持DM飲食,進餐定時定量,并且做到總熱量和營養成分必須適應生理需要;積極參與鍛煉,加強疾病自我管理以長期控制血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4參考文獻
1凌淑慧,華雪艷,付曄.社區綜合管理對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5B):1403-4.
2中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3.
3趙燕萍,李秋華,嚴謹,等.以健康促進俱樂部為平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評價〔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1):72-3.
4王星火,田向陽,石建輝.605名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及危險因素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11(4):180-2.
5賈蕓,王君俏,劉偉.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7):21-3.
6石蓮桂,吳艷平,張麗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積極度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5):10-2.
7孫勝男,趙維綱,董穎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3(46):125-8.
8Johnson-Brooks CH,Lewis MA,Garg S,etal.Self-efficacy impacts self-care and HbA1c in Young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J〕.Psychosom Med,2002;64:43-52.
9Clark DO,Frankel RM,Morgan DL.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self-management among socioeconomically vulnerable older adults〔J〕.J Gerontol,2008;63(5):312-9.
10 呼慶紅,梁真,歐慧婷,等,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7;14(9):3-6.
11劉莉,耿建林,王修乾,等.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物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的探討〔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11(3):114-6.
12杜曉梅,王云霞.社區老年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防治知信行現狀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3;11(9C):2572-4.
13張立立.運動與糖尿病的研究〔J〕.醫學綜述,2004;10(5):285-7.
〔2014-12-07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6-1489-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096
通訊作者:邢鳳梅(1964-),女,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及健康促進模式研究。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自籌經費項目(122777110);2015年度河北省科學研究課題計劃項目(20150083)
1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
第一作者:張小麗(1977-),女,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評估及健康促進模式、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