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民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303)
?
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彭愛民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303)
根據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和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要求,對英語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重新定位,構建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依據這些模式,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重點以及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旨在重新明確新形勢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014年12月6日,廣東本科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4年年會在惠州學院舉行。此次年會探討的主要內容是對“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一次預讀,以便各地方院校能順利依據“國家標準”制定各自的“校級標準”。本文結合2014年年會探討的主要內容以及地方院校面臨轉型改革的新趨勢,分析地方院校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問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在不斷調整和改革。最近國家教育部“高校改革方案”已出臺,全國將有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類或職業類教育高校。數量上這些院校占到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的50%,足見改革力度之大。到目前為止,我國高等教育趨向于千篇一律的同質化方向發展,各高校開出的專業和方向大同小異,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重理論輕技能,造成畢業生缺乏實操能力,課程設置也不夠合理,造成畢業生就業率下滑,人力資源被擱置,而技術崗和行業精英崗大量冗余。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或職業類教育轉型勢不可擋且刻不容緩。
英語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所學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和包括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真正運用到所從事的工作或社會實踐中去的人才,即能學以致用的人才。人才要能用,才能“符合市場需求”,而“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理念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教育的最迫切任務。縱觀我國英語專業的發展定位,從20世紀80年代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確立,使該專業獨立于其他人文學科,培養“知識型”或“研究型”人才,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1];20世紀90年代末,為適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教育部重新修訂和調整了《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英語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即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運用英語在教育、文化、經貿、外事、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為“英語專業+X”(X表示“復合學科”)[1];2003年,高等教育進入擴招階段,即由精英培養轉向大眾化培養階段,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為“英語專業+nX”(n表示“復合學科的門數”)[1]。目前很多高校已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狀況和特點,按照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各具特色的英語專業人才,如武漢工程大學的“E+”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雙專業一體化管理模式、上海理工大學實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清華大學實行的外文實驗班培養模式等[2],這些模式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了,老師們的實踐指導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依據高校改革方案,把英語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厚基礎、多語種、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型和應用型高級外語人才,依托大學綜合性學科教育資源,培養外語語言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強、具有靈活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本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繼續深造的外語專門人才”,明確了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和方向。各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以此為目標和依據,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和職業類教育型高校轉型,地方院校的各個專業要實現與人才市場充分接軌,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實現學術、技術和職業三者結合,使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社會應用能力和工作能力。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應以行業性、專業性、實踐性為主導,以教學為主流,主要培養工程應用型、技術應用型、服務應用型、職業應用型、復合應用型等專業應用型人才。英語類專業主要培養服務型、職業性和復合型等應用型人才。要培養這些類型的人才,必須考慮以下幾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是指由地方院校與地方企業簽訂培養合同,地方企業全程參與地方院校的英語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培養過程的管理,指派英語類理論知識豐富和實踐能力強的企業專業人員到學校兼課并指導學生到地方企業頂崗實習,提供實訓設備和實習場地,為學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學費、獎助學金,學生畢業后直接到該企業就業。地方院校培養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應緊密聯系當地知名相關行業企業,與他們聯手共同培養專業對口的英語類應用型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直接面向地方用人單位培養應用型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盲目性,學生畢業時也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就業率也就有了保障。
二是“分段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是介于目前國內許多高校普遍采取的“專業招生、專業培養”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之間的一種培養模式。把人才培養分成幾個階段。根據這一培養模式,英語類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以考慮英語類專業的各個專業和方向,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實行大類招生和培養,使學生打好專業基礎,基礎課程甚至可以涵蓋高級英語、高級寫作、高級聽力和高級閱讀等原設于大學三四年級的課程;到大學三年級再實行專業或方向分流,集中專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知識的學習。“分段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在于能節約教學和師資資源,提高教學和實踐效率。
三是“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是產業部門與地方高校在遵循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優勢互補式共同協作、共同育人,是利用地方高校和地方行業、企業、政府部門、培訓機構等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以培養適合地方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與地方產業、培訓、科研等部門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踐經驗和能力為主的工作場所結合起來。產學研合作教育可分為引入期(1984-1989)、探索期(1989-1996)、穩步探索期(1996-2003)、創新發展期(2003年起)[3]。地方院校英語類專業實行這種“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
四是“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的要求,結合當前出現的就業難與用工荒較為突出的矛盾問題,對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進行研究,從而找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最佳模式,為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個更加適用、更加有效、更加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思路。
結合以上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地方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英語類專業是否符合地方社會的需要和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地方高校要結合當地市場的人才需求,選擇相應的復合學科來培養。需要什么樣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則培養什么專業方向的英語專業人才。如惠州學院依托惠州市眾多日企優勢,采用日語專業協同辦學,設置日英雙語方向,主修日語兼修英語,培養英日語雙能型人才,與當地日企協同培養專門人才,就業形勢良好,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當地企業的歡迎。
二是英語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否符合地方高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辦學宗旨。決定地方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宗旨的是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兩大因素,而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同一所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和宗旨呈現出穩定性和靈活性,由于辦學理念通常具有連續性和繼承性,所以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宗旨長期呈現穩定性。
三是英語類專業的培養方案總體思路是否清晰,基本框架是否合理。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制定培養方案時,要處理好英語專業和英語專業其他方向之間的關系,避免片面地將專業方向作為專業來辦的思想和認識傾向,通過教育局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這一問題逐漸統一,逐漸規范。
四是英語類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體現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是否以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導。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一定要多強調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增大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如英語(教育)、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課時可以安排1~2個學期。要合理協調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除課程設置以外,還要注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目前應用型人才的教學主要采用講授法、實驗實訓法、操作練習法、實習作業法、項目研究法、案例教學法等。其中英語專業運用實驗實訓法應注意做好實訓準備工作,明確實驗要求和做法,做好實驗報告,如“語言測試實驗”等。英語專業操作練習法主要有商務英語實訓、外貿實訓、說課與評課、微格教學等,這些方法應常用于實踐教學環節。
五是英語專業的應用和實踐環節是否得到提升。地方院校英語專業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應用與實踐環節,把應用與實踐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努力探索適應基層實際工作需要的人才培養的新路子。目前地方院校英語專業應用與實踐環節還存在較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企業、事業單位開展的實習實訓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大部分地方院校畢業實習生在企事業單位實習時間不足,有的甚至短到幾個星期,畢業生還沒來得及適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就結束了實習生活;實習內容方面,畢業實習生往往以參觀為主,還停留在見習觀摩階段,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并不多;在實習報酬方面,畢業實習生勞務報酬微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報酬;由于近年畢業生過多,地方院校和企事業單位都難以很好地組織畢業生成規模實習。所有這些都構成畢業實習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障礙,影響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為規避以上障礙,地方院校應高度重視畢業實習生應用與實踐環節。
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要依據自己的辦學實際和自身特點,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建構適合自身發展的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地方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明確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本科英語人才。
[1] 劉琦,吳瓊.論新形勢下高等師范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意義內涵[J].中國高教研究,2011(1):88-90.
[2] 方穎芝.知識、能力、素質:新形勢下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J].外語界,2014(4):96.
[3] 張忠家,黃義武.產學研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校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9.041
20160410
2015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綜合類教改項目)(GDJG20151028)
彭愛民(1969-),男,湖南長沙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研究。
H315
A
1674-5884(2016)09-0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