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 包迎艷
?
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因素及策略研究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 包迎艷
目前,我國各中小學在新課程的背景下,紛紛探索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自主探究,高效活力有效教學策略研究”“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有效教學研究”“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等,就如何改變課堂教學結構,如何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教學效益的研究雖已有涉及,但還不夠深入。
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以生為本的課堂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展區”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才能最大程度發生共振共鳴;只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任務的“首要責任人”,教師由教的“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效課堂才能實現。因此研究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探求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策略是必要的。
審視我區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1)教師教學目標定位模糊,沒有基于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教學往往“零起點”;(2)教學方式還是以教師引導,乃至牽引為主的講練結合;(3)高年級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
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此,我們提出了“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因素及策略的研究”的課題,旨在通過優化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突破以往陳舊、束縛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力求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從各個方面探索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被動的地位,還學生以生動活潑的天性,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能富有個性地學習。
1.實踐方面:立足課堂教學,將理論研究與課堂中呈現的疑難相整合,彌補已有研究的不足。
2.理論方面:關注學生課堂學習與相關理論之間的關系,對相關概念、功能、分類、心理機制等進行系統研究,可以獲得比較領先的理論成果。
3.教師和學生發展方面:將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問題、難點問題作為突破口,力圖探討和解決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問題,提出減少課堂教學中的低效勞動和無效勞動的具體措施。從而教師確立正確的課堂教學理念、改善課堂教學行為,進而提高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的個性發展。
研究將從不同的研究視角認識、分析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因素。系統描述探索形成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并通過對優秀教師開展課堂學生活動案例的積累,形成一些理性的思考,對本區域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發展。
研究以課堂為現場,以學習為重點,以學生為關注中心,是立足于教學實踐基礎之上并最終指向教學實踐的。它關注細節,關注過程,關注反思。我們將著重研究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研究內容一:影響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因素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廣泛收集與整理,系統地梳理出關于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已有成果;研究小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心理機制,為科學地開展課堂活動提供基礎。問卷調查我區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現狀,分析出影響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相關因素。)
研究內容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研究分析影響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心理因素。按低年級語文不同課型研究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影響,并尋求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策略。教師的教學行為涉及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研制、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情感的投入、教學評價的調控等。)
研究內容三: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研究內容四: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研究組核心成員是本區域的骨干教師
核心組成員良好的專業、職務、年齡等能夠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核心組成員在省市級核心刊物上發表有質量的學術論文多篇。成員有多次參與省級及市級課題的研究的經歷。
2.圍繞本研究所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
核心組成員在新課程實施期間,積累了大量關于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案例,并且多次通過研討,對該研究有初步的認識。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涉及的相關概念進行了初步整理。這都為下一步扎實開展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和清晰的思路。
3.完成研究的保障條件
研究主持人所在單位為專業的教育研究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的時間、研究所需要的資料、設施等保障條件完全能滿足研究工作的需要。參與研究的一線教師包括學校行政人員和優秀骨干教師,這些都為深入學校開展實踐研究提供了便利。同時,本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的工作,研究活動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因此,不論從教科研部門內部還是從工作推進的角度,研究工作能得到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