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永 王 萍
改變獲取信息、分享內容、互相溝通的方式
劉向永1王萍2
隨著云計算的出現與普及,教育迎來了“云”時代新的挑戰。云計算催生了學校管理嶄新的內容與形式。制度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主要方式,必須主動迎接云計算的挑戰。云背景下的學校制度管理的創新與實踐需從重塑理念、更新內容和理性執行等三個方面著手。
云計算;制度管理;創新
隨著云計算的出現與普及,教育迎來了“云”時代新的挑戰。云計算使得數據處理、傳輸及分享的成本極大降低。云計算進入學校教育以后,不單單產生了云教育、云課堂,云管理也逐漸成了學校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推動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基于云服務的信息化管理,帶動學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制度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主要方式,必須主動迎接云計算的挑戰。本文從重塑理念、更新內容和理性執行等三個方面就云背景下的學校制度管理的創新與實踐進行了論述。
學校作為一個知識型的組織應成為平等、對話、交往的場所,是學校組織成員不斷成長的地方。正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樣,學校制度管理是構建有效的知識型組織較為重要的途徑之一。綜觀當前學校制度管理現狀,由于學校管理者意志的體現,呈現出權力控制傾向。正如許春良等人所言:“不管是前期的制度建設,或是后期的制度執行,都一貫延續了對權力的過分依賴。”
隨著云計算、移動設備普及、社交網絡等技術融入學校管理生態之中,信息加快流動,讓信息隨時能夠被獲取和使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時,溝通、協作和決策隨即產生。無論是后勤管理、教務管理還是學生管理,學校管理都實現了云端的及時化處理。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對于學校制度管理的挑戰不容小覷,要求制度管理理念亟待重塑,從迷戀權力的制度管理轉到以人為本的制度管理。云背景下學校管理結構也從金字塔式層級管理走向無邊界的扁平化管理過渡。在扁平化管理下,教師和學生主體意識將更為高漲,將更加愿意根據數據和信息服務去做出決策,而不是僅僅被動成為學校制度管理的對象。學校制度管理必須要回歸關注人、服務人和發展人的本質要求上。學校制度不是要成為人發展的桎梏和枷鎖,而是為了真正地讓其發揮人的潛力和價值。
學校制度管理要做到以人為本需要:第一,制度管理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即是為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把人僅僅看作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忽略人性本身,是非常不道德的。學校制度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學校作為一個組織的正常運轉。“人確因與他人共存而改變。他的才能不可能在其獨處的情況下,光靠自己而發展起來。”第二,制度管理需要讓更多人參與制度制訂與執行。學校制度管理要努力實現學校制度建設與執行的共享,而不是學校領導層的權力獨斷。云計算和云平臺等使得更多的人易于參與學校制度管理過程之中,能夠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以創新的手段展開教與學。
隨著云計算逐漸走入中小學校,日常學籍管理、課堂教學管理以及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等方面都實現了云平臺統一處理。云計算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數據服務、共享的平臺,但也需要學校制度內容建設相應地更新和升級。正如高速公路需要嚴格細致的規則、制度,因為在高速公路上不遵守制度則需要付出慘痛代價。云計算、移動互聯也如高速公路一樣,學校需要不斷制訂更加嚴格和細致的管理制度。
第一,針對統一的數據處理平臺,需要統一學校內的數據標準。由于云管理平臺需要統一進行數據處理,不能由學校、教師或學生自行設定數據格式。學校必須根據上級要求和云平臺數據標準修改或制訂《學生學籍信息管理制度》《教師人事管理制度》等制度,適應云計算對于數據統一標準的新要求。
第二,針對云背景下新狀況,需要制訂新規章制度。在云計算普及應用的背景下,學校管理涌現出許多嶄新情況,需要學校及時制訂新的管理制度。例如,很多學校都引入iPad進入學校課堂教學,學校要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對學生使用的時間進行調節和控制以保護孩子的視力,同時保護兒童的注意力和學習專注力。學校就要制訂有關學生使用iPad的管理制度,能夠對教師、家長和學生等使用iPad做詳細的規定和要求。
第三,適應云背景下網絡安全的需要,需要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隱私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由于學校信息都運作在云平臺上,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登錄云平臺進行應用,導致信息安全風險增加。學校要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保護學校和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例如,學校需要制訂云管理平臺的管理機制等制度。
云計算、移動互聯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學校管理制度執行不能再是以往的剛性執行,而是需要樹立一種尊重人性、注重人的發展的管理理念,以此來弱化制度管理過程中“剛、冷、硬、死”等弊端。學校管理制度執行要更多激發管理對象的內在管理,強化過程管理等等。云背景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執行要從以往的權力控制走向解放,實現理性回歸。
第一,從制度強迫到引導自我管理。引入云平臺、社交網絡以及移動設備以后,學校內的人員交流實現了社交化,無論是校領導、中層干部、普通教師和學生、家長都能快速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這使得原本刻板、機械的學校管理制度執行在原有基礎上注入了生活化、人性化的元素,使學校管理更有趣、更便捷、更流暢,顛覆現有管理模式,引導管理對象從被動管理走向主動管理,不斷匯聚正能量,通過每個人的自我管理,來實現學校卓有成效的管理。
第二,強調制度執行過程中的“求善”。求善意味著學校制度不是要將每個教師、學生作為有惡傾向的普通個體。制度的存在應該是起到幫助或保護他“內在善性”的作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很多人把管理當成一種工具,認為管理是用來操控的,因為它的目標是要讓工作有結果,就必須操縱控制工作者的行為。管理者要做的是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這就是管理的本質。”對學校制度執行中“求善”的倡導,其終級目標是喚起教師對管理制度的自律化遵行,而并不是否定或拒絕制度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觀及其合理性。
第三,制度執行從結果考評到過程監控。在云背景下,所有的數據都能夠實現在云平臺上及時獲取和更新,過程性的監控比傳統的管理更加容易。學校管理制度執行將不再局限定位于以往簡單結果評價,不能夠再是簡單的實現績效排序,而是能夠及時根據過程性的數據給予被管理者以及時的提醒和監督,實現更好地幫助被管理者的成長。
云計算正在改變我們獲取信息、分享內容和互相溝通的方式。要真正超越技術解決技術對人的奴役的根本途徑在于技術和人的精神的融合,即創造新的秩序、范式與文化。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技術對學校制度管理的變革,不單單體現在物化層面,更多是體現在文化自覺,使得學校制度管理能夠從依靠制度控制走向教師自我管理,工作狀態應呈現為“我想做”而不是“要我做”,真正實現文化自覺。
G47
A
1005-6009(2016)37-0020-02
1.劉向永,江南大學教育技術系(江蘇無錫,214122)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化學習;2.王萍,江南大學教育技術系(江蘇無錫,214122),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