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紅
(大連教育學院 職業成人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116021)
?
大連市中職英語學科教育教學調研報告
于 紅*
(大連教育學院 職業成人教師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116021)
對大連市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整體情況作了較為全面而詳實的調查,通過調查數據從我市中職學校英語課程設置及教材選用情況、英語教師的基本構成情況、教育教學現狀、研訓需求及專業發展愿景五個維度進行了客觀分析,并結合調查分析中所呈現的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解決措施與建議。
英語;中職;教育教學
為了解與把握大連市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整體情況,明確今后的研訓工作方向,更好地發揮研訓工作對基層教師的服務與引領作用,同時也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筆者對大連市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展開調研。調研涵蓋全市28所中職學校(學校類型以教育局直屬學校及行業公辦學校為主,不包含民辦私立學校),調研形式以座談、訪談和電子調查問卷為主,調研內容包括英語課程設置情況、英語教師的基本構成情況、教育教學現狀、研訓需求、專業發展愿景五個方面。
1.英語課程設置與教材選用情況
英語是中職學校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職英語課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與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基礎模塊為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教學時數為128-144學時;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與安排教學,教學時數為54-72學時;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教學時數不作統一規定,依據“一綱多本”原則,教材選用采取國家規劃教材+行業教材+校本教材相結合的方式,靈活、按需征訂。
(1)基礎模塊。各校均在一年級開設基礎模塊,教材均為外研社的國家統一規劃教材《英語》(修訂版)一二冊,但教學時數相差較大,最多為256學時,最少僅為64學時。與大綱要求的128-144學時標準相比,有25%的學校課時數量未達標。
(2)職業模塊。有39%的學校在三四學期開設職業模塊,2-4課時不等。教材包括外研社的國家統一規劃教材《英語》(職業模塊)、校本教材和行業規劃教材。
(3)拓展模塊。多所中職學校近年來高職考試一本錄取率達到100%,許多學生有強烈的升學愿望,調查中有71%的學校在五六學期開設拓展模塊,為每周2-4課時,有些學校還增設2節晚課,以滿足學生升學需求。教材既有高教社和外研社的,也有教師整理的講義。
2.教師基本情況
目前大連市中職英語教師總人數為160人。
(1)性別構成。女教師為150人,占93.75%;男教師僅為10人,占6.25%,這與全國英語教師隊伍“女多男少”這一普遍現象相吻合。
(2)年齡構成。35歲(含35歲)以下68人,占42.5%;35-45歲(含45歲)53人,占39.38%;45歲以上39人,占18.12%。45歲(含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占81.88%,說明我市中職英語教師隊伍的年齡比相對合理,趨向年輕化。
(3)教齡構成。按照教師職業生涯以教齡1-5年為形成期、5-10年為發展期、10-15年為成熟期的認定與劃分,中職英語教師的教齡構成情況:1-5年形成期教師18人,占11.25%,其中3年以下正在教育教學適應期的教師13人,占8.125%;5-10年發展期的39人,占24.375%;11年以上成熟期為103人,占64.375%,其中教齡20年以上為45人。可見我市中職英語教師隊伍中成熟型教師占據了半壁江山,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及骨干力量。
(4)學歷構成。本科學歷教師128人,占80%;研究生學歷教師32人,占20%。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要求,我市中職英語教師的學歷全部達標。在32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中,80后24人,占75%;2013-2015年新入職的13位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10人,占76.92%,這說明年輕教師學歷水平較高,也表明近年來中職英語教師的入職門檻有所提高,競爭日趨激烈。
(5)專業類別構成。非英語專業畢業26人,占16.25%;非師范類畢業54人,占33.75%;非師范類非英語專業11人,占4.23%。這組數字對于學科特色明顯、專業要求嚴格的英語教學來說并不樂觀,也大大拉低教師隊伍專業素養,這一現象在市內行業特色鮮明的學校以及縣區較為突出。
(6)職稱構成。初級職稱及無職稱教師29人,占18.1%;中級、副高職稱教師各65人,各占40.6%;正高職稱教師1人,占0.7%。依據申報高級教師資格的要求,滿足教齡10年以上條件的103人中,只有65人即63.1%具有高級職稱資格,說明職稱構成與教齡構成不相匹配。
(7)“252名師”構成。在中職學校“252名師”中,英語學科的領軍教師0人;學科帶頭人2人,占全市總人數4%;青年骨干教師16人,占全市總人數8%。領軍教師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安于現狀、發展倦怠的尷尬境地。
3.教師教育教學現狀
(1)教育教學工作量。從調查統計數據得知,目前我市中職英語教師周課時量基本保持在6-15節,教學工作量適中;但在招生數量較多的學校,60%英語教師的周課時量超過16節,教師教學任務繁重;51%教師在學校都擔任班主任工作,這說明英語教師在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擔負著艱巨的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基層學校教育教學一線的主力軍。
(2)教學相長情況。99%的英語教師認為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與能力完全或基本勝任中職英語教學,教師的職業自信度較高;77%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工作基本或完全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教師的教與學是相互促進與提高的。中職英語教學不同于同學段的高中英語教學,教師不僅要具備生活常用詞匯,還要掌握相關行業或崗位的職業英語詞匯;另外,學生英語基礎差異較大,有“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傾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既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又要突出職業教育的崗位特色,這對教師的學科素養與教學技能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掌握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當今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問卷中,90%的英語教師自認為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各級各類信息技術培訓。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32%教師每次上課都使用,52%經常使用,16%偶爾使用,這為以微課為載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
(4)英語教學障礙。70%的教師選擇“學生的素質問題”,24%的教師認為是“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5%的教師選擇“領導不夠重視”,1%選擇“教材內容問題”。這一結果表明,當教學遇到阻力之際,大多數教師更愿意歸因于外界客觀因素,極少有人從自身主觀因素尋找原因。面對中職學生素質低、尤其是英語素養參差不齊的事實,教師不應抱怨與推諉,而是接受與改善,嘗試探索恰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扭轉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不利局面。
4.教師對研訓活動的需求
(1)是否愿意參加學科研訓活動。94%的教師愿意參加學科教研活動,5%的教師不愿意但迫于學校安排不得不去,另有1%的教師就是不想參加。
(2)參加或不參加研訓活動的原因。45.45%的教師認為“參加學科研訓活動能夠了解接受新教育理念”;41.56%的教師認為“能夠獲取新知識與技能”;11.69%的教師認為“能夠與同行進行交流學習”;另有1.3%表示“參加研訓活動是為評優晉職之需”。在不愿參加學科研訓活動的5人中,3人認為研訓活動質量不高;1人認為研訓活動不能只限于教師,而應將學生納入進來;1人未作說明。
(3)研訓方式方面。最受教師歡迎的研訓方式是案例分析,其次是實踐指導、聽課評課、交流研討,最不受歡迎的是理論講授方式。
(4)研訓內容方面。按教師對研訓內容的需求程度,依次是學科知識與能力再提高,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能力,教育前沿理論,教師基本功,信息技術,學科新發展,教育科研能力及教材開發與編寫能力。這一結果表明,一線教師最需求還是與教師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與能力。
(5)解決教學問題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時,70.73%的教師會“請教同事”,21.95%選擇“自己鉆研”,6.1%選擇“請教教研員”,1.22%選擇“校外交流”。可見,同伴互助是基層教師解決疑惑的首選方式。
5.教師專業發展愿景
(1)職業認同感。在“選擇中職英語教師這一職業的主要原因”中,52.44%的教師因為“工作相對穩定”,17.07%由于“熱愛職業教育”,10.96%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9.77%的教師是“為了就業,迫于無奈”,7.32%的教師是因為“就讀師范,別無選擇”,2.44%的教師認為“福利待遇好”。
對“中職英語教師這一職業的滿意度”,75.61%的教師“基本滿意”,14.63%的教師“不太滿意”,8.54%的教師“非常滿意”,1.22%的教師“很不滿意”。
上述數字表明,盡管我市中職英語教師當初選擇這份職業的原因比較現實與功利,但教師職業認可度較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結果依次為“學校管理與氛圍”“教研組”“校長”“教育部門”與“教研員”并列、“同事”及“教師自身的評價”。可見,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計劃與制度、教研組的整體氛圍、校長的重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而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與措施、教研員的業務引領與指導需要通過學校落實與實施,以基層學校為載體開展校本研修對于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3)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方式。調研結果依次為“教學經驗的反思與積累”“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究交流活動”“與同事交流、合作”“專家培訓講座”“學歷進修”及“閱讀專業書刊”。這一結果表明我市中職英語教師在其個人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更傾向于自省內化的方式,這與“自我反思是教師自主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一相關研究論斷是一致的。
1.加強隊伍建設
(1)優化專業結構。英語是專業性較強的文化基礎學科,教師應畢業于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學教不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行政部門及人社部門應聯合把好中職英語教師的入職關,合理篩選,確保英語教師的專業性。
(2)增強專業發展動力。教育部門應根據目前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專業課教師、公共基礎課教師和班主任周課時數,以此規范各校對教師教育教學任務的分配,為教師自主發展提供有效的可支配時間。學校要引導教師對自己的發展愿景及職業理想有清晰的認識,關注職業倦怠期的教師,提供必要的外出培訓機會,為教師成長拓展空間。
2.提高研訓質量
(1)合理安排研訓內容。教師最需求的研訓活動集中在“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能力”和“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再提高”上,未來的研訓活動要緊緊圍繞教師需求,聚焦兩個主題,合理策劃安排研訓內容,研訓形式以案例分析、實踐指導、聽評課研討交流等為主,突出實踐性、操作性,避免枯燥空洞的理論講授,使教師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切實提高研訓活動的實效性。
(2)靈活調整研訓路徑。研訓教師應及時調整研訓路徑,下沉工作重心,扎根基層學校,走近一線教師,通過“沉浸式”教研加大校本研修引領與指導,充分發揮“校本研修”“同伴互助”在研訓活動及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另外,積極探索研訓活動“互聯網+”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即時交流平臺,及時發布研訓信息,更新研訓內容,實現“線上研訓”,增強研訓活動的時效性。
(3)有力推動教學改革。一是規范公共基礎課教學,加強公共基礎課教學的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課的作用,為公共基礎課改革營造良好氛圍。二是加強信息化教學,以微課制作為切入點,以翻轉課堂為載體,實現信息化教學手段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師生共同探索移動學習與自主學習。三是實施分類分級評價。針對升學與就業兩大不同的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現類別差異與級別梯度,使評價趨于更科學、更合理。四是規范管理校本教材。有關部門應編制教材審定制度,嚴格把關,加大指導,規范管理,豐富中職英語職業模塊或專業英語的用書選擇,提高中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責任編輯:惠人]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English Education and Its Teaching in Dalian'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U Hong
(Center of Adult Education Teacher and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its teaching in Dalian'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s investigated wholly and thoroughly.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the report analyze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xtbooks selection,English teachers'composition,the status quo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teachers'research and training demand,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spect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blems revealed in the investigation,the report puts forward targeted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English;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education and teaching
G715.1
A
1008-388X(2016)02-0024-03
2016-03-22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職教師后培訓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JG16EB048)
于紅(1971-),女,山東蓬萊人,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