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衛群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
按專業設置學生黨支部以黨建促學風的探索與實踐
康衛群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高校合理設置學生黨支部,是保障學生黨建工作的前提。通過對比以往學院支部設置模式存在不足的實際情況,找準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按專業設置學生支部,將支部與專業學科對接,以提升黨員專業水平促進全院學風的科學支部構建格局。
專業設置黨支部;探索與優勢;實踐成效
大學生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設置學生黨支部是保障學生黨建工作的前提。引導本科生黨支部科學、合理的設置,將學生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結合起來,以黨建促學風,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原有設置模式為按年級班級設置黨支部,即每個年級1個大黨支部,共設置4個年級黨支部,4個年級的黨務工作分奇、偶數年級由兩位輔導員指導管理,在大黨支部下根據人數逐增再以班級細分。這種按年級班級設置黨支部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支部規模大、發展不均衡,不利于黨員的發展和教育管理。2011年,筆者負責外國語學院2007級、2009級的黨務工作,2007級黨員(預備黨員)人數為107人,2009級才24人,2個年級共131人,下分7個小支部管理,一個年級大支部至少管轄著10個班級,支部聯系學生數動輒一兩百人,成為典型的大支部模式[1]。 由于支部人數多,不同專業的黨員之間接觸少、相互了解不深,組織生活會上黨員交流甚少,民主評議流于形式,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成為空談,發展黨員成為組織生活的主要內容,這樣也造成了支部活動開展困難重重。人數偏多的大支部模式也使得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難度頗大,效果不理想[2]。此外,一、四年級發展任務較輕,而二、三年級的發展任務重,發展任務的不平衡導致了低年級黨員人數少,而高年級的黨員人數又偏多,這樣在低年級按年級設置黨支部實際上是“名存實亡”,一年級支部正式黨員極少,往往無法組建支部,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把這少數的幾個人湊排在人數相對較少的高年級支部,高年級支部對新生黨員的情況完全不了解,這樣也就導致低年級黨員尤其一年級黨員沒有歸屬感,黨員意識薄弱,甚至出現只有參加支部大會時才知道自己所屬支部的情況,從而大大削減了低年級黨員創先爭優的先鋒作用,無法引領班級優秀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利于黨員的發展。二是黨支部穩定性弱,不利于支部工作的延續和傳承。按年級班級建立黨支部,雖然也有其優點,但它不具有穩定性。根據一年發展兩次黨員人數的變化情況,支部的設置情況及支委也隨之調整,難以繼承和發揚好的做法和傳統,許多支委由高年級的黨員擔任,當支部各項工作走上正軌,卻往往因為學生畢業而自然解散,流動性較大,不利于支部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支部優良傳統難以延續和傳承[3]。此外,往往還出現因為畢業生黨員的畢業,低年級正式黨員不足3人無法組建支部的情況。三是支部建設與學習內容相脫節,不利于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支部建立在多個專業之上,不同專業的黨員,一起開展組織活動,難以找到共同的興趣點和共鳴點,確定專業性較強的主題比較困難,這勢必影響深入的專業性學習交流,不利于學風建設的促成,組織生活的內涵和效果也大打折扣,戰斗堡壘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四是與思想政治工作脫離,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建立在多個專業之上的年級大支部,較少開展以圍繞專業學習、黨性教育、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內容為主的組織生活會,會議主要是討論黨員發展與轉正,專題教育活動太少,黨員的黨性修養難以得到提升;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前后表現不一,在學生群體中難以樹立典型、難以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難以發揮黨員應有的作用。五是黨支部覆蓋面窄,不利于黨員的培養和發展。一般情況下,一年級無黨員,二年級有預備黨員無正式黨員,按年級建立學生黨支部,會出現一、二年級沒有學生黨支部的格局,學生黨支部不能全覆蓋,這樣勢必影響對低年級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黨員發展。
鑒于原有以年級班級設置黨支部模式存在弊端,2013年外國語學院開始探索新的支部設置模式,嘗試實行按專業縱向設置本科生支部模式;2015年形成了以專業縱向設置為主,以橫向班級設置為輔,將支部與專業學科對接的構建格局。這種模式優勢在于:一是解決了支部規模大、不穩定等問題,確保了學生黨支部全覆蓋。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緊密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黨員發展要求“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在目前黨員發展數量大減的前提下,按專業縱向設置黨支部十分切合實際,一個專業一個支部,每個支部包括同專業縱向四個年級的本科生,黨支部在新生入學以及畢業生離校時也能通過靈活的搭配使黨員的流入流出保持動態平衡,黨支部人數及規模也能夠基本保持穩定。這種設置模式既確保了學生黨支部的全覆蓋,在管理上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有利于支部書記與專業主管黨務老師對支部的管理。同時,穩定的黨支部規模及結構也是各項規章制度得到貫徹實施、優良傳統作風得到持續的有力保障。二是有利于發揮傳幫帶作用,以黨建促推學風建設。高年級黨員數量多且專業功底強、黨性修養高,能夠較好地發揮傳幫帶作用,在專業學習、綜合能力提升等方面都能給予低年級入黨積極分子或黨員有效指導;開展支部活動時高年級黨員有經驗、低年級黨員有熱情,支部活動將更具特色和活力,確保了支部生活的質量。此外,專業統一,可以促成不同年級黨員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支部間的比、學、趕、幫、超,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而帶動整個學院的學風建設[4]。三是與教師黨支部、學科專業相對接,提升支部成員專業水平。選擇專業為設置點,把學生黨支部建在專業上,引導本科生支部與專業教師支部結對共建,通過專業基礎上的結對共建活動,提升支部黨員的專業素養,同時也通過優秀教師老黨員的人格、學識等全方位熏陶,達到全面提高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按專業設置黨支部符合專業性要求和人才培養的目標性要求,有利于學生黨支部成為各年級各專業的核心,有利于院(系)人才培養工作,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四是有利于發揮學生黨支部的積極作用,整體推進思想政治工作。黨員是學生中的優秀成員和先進分子,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按專業縱向設置黨支部,用支部的力量凝聚所有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在本年級、本專業學生群體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以點帶面,促進思想政治工作[5]。五是黨建、就業結合工作模式,助推考研、就業、過級率的提升。本科生的專業性均很強,按專業設置的支部不僅能在學業、學風上起到促進作用,在過級、畢業生考研、就業等方面也能進行推動,畢業生黨員對低年級黨員進行專業過級、考研、就業技巧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以及考研就業信息的提供,有助于提高專業黨員的過級率、考研率和就業率[6-7]。
2013年下半年,外國語學院在部分專業開展專業教師支部與學生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嘗試按專業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的構想。其中學生第13支部(2011級對外漢語專業)與對外漢語系教師結對共建,成績顯著。該支部共14人,所有黨員積極向上,專業素養能力強,被評為優秀黨支部,畢業時,6人考上研究生,2人赴泰支教,1人考上公務員,其余均找到理想工作。學生支部與專業學科對接、結對共建的成功經驗,為按以專業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的可行性提供了實踐依據。2015年3月,外國語學院全面調整學生支部設置,以專業為設置點設置學生黨支部,分為教育英語、商務英語、翻譯、對外漢語和日語5個學生支部,支部涵蓋了學院所有專業,每個支部涵蓋了該專業4個年級的學生黨員,每個支部人數基本均衡,5個支部由2位思政教師進行指導與管理。通過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
第一,支部結構合理,傳幫帶作用明顯。按專業縱向設置黨支部的模式解決了傳統的以“年級構建模式”的弊端,黨員分布更加合理,學生黨支部確保全覆蓋。目前,支部黨員除了在組織生活會上有深入的交流外,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高年級黨員也能自覺地對低年級黨員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綜合能力提升、黨性修養等多方面的指導,優秀黨員的典范作用引領著支部成員積極上進,支部內傳幫帶的功能初見成效。如高年級黨員帶領低年級黨員組建團隊申報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研究的人數逐年提升,2016年申報的人數比2015年提高了50%。
第二,與專業對接,學習氛圍濃厚。按專業縱向設置黨支部既發揮了學院同專業教師黨員的教育引導作用,也為同專業的學生黨員提供了專業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專業統一,支部內學生黨員之間確定專業性較強的探討主題比較容易。目前,各支部組織生活會除了開展常規活動外,更多的是促成高中低年級學生黨員間深入的專業性學習交流,支部內黨員及支部間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濃厚,促推了整個學院的學風建設。此外,支部成員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獲獎及專業課題研究的比例明顯提升,5個專業支部的學生黨員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或考取技能資格證的比例均達到了60%,尤其翻譯支部共9人,7人均獲得過專業技能競賽獎勵,比例達到78%,所有支部黨員獲得校級及以上獎勵的比例達到100%。
第三,帶動考研與就業,三率得到大幅提升。同專業的黨員有相同的專業背景,在支部里可分享學習經驗、探討考研與就業面試技巧,黨員之間相互鼓勵幫助,畢業生黨員為非畢業生黨員提供考研信息、實踐機會以及就業信息,從而大大推動整個支部甚至引領整個專業的過級率、考研率和就業率進一步攀升。目前,我們已在每個支部內安排一名責任心強的黨員與學院學生就業服務部對接,擔任本專業畢業班級的就業小組成員,通過搜集就業信息及信息共享、聯系專業教師及校友資源、及時匯總畢業生就業去向,形成動態數據庫,供低年級同專業黨員學生參考,從而達到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的目的。以翻譯支部為例,2016年,支部黨員專八通過率比例達到100%,整個翻譯專業的比例達到91%,比2015年提高了8.9%,比2014年提高了24.3%;2016年,該支部畢業生黨員6人,6人畢業前均已就業或考取研究生,與2015年相比,就業+考研率提高了44%。該專業2015屆畢業生黨員多人為2016屆畢業生提供考研信息和求職信息。
按專業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是一種科學、規范、合理的學生黨支部設置模式,在支部優化調整的過程中,需要有前期的調研準備工作以及專業教師黨支部的支持,學院黨委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和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調整優化,保證本科生黨支部建設的穩步推進,培養高素質的本科生黨員,開展高質量的黨員活動,真正實現本科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達到以黨建帶團建、以黨建促學風的目的。
[1] 許偉通.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模式比較研究[J].高教與經濟,2006(4):43-45.
[2] 徐煜丹,陳芳,袁旦.高校新的支部設置模式下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高教與經濟,2007(2):39-41.
[3] 何玉初,聶平莉.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設置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12(24):261-263.
[4] 陸勇.創新高校大學生黨支部的思考與實踐[J].校園之聲,2011(11):110-111.
[5] 鄔丹盛.大學生黨支部縱向設置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2):233-234.
[6] 孫玉蘭.學生黨支部建立“1帶2”接力式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可行性研究[J].學理論,2011(1):145-147.
[7] 余秋蘭,聶永江.高校學生黨支部模式研究和探討[J].中國水運,2007(1):243-244.
(責任校對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705
2015年湖南科技大學基層黨建創新重點項目研究課題
康衛群(1977 -),女,湖南婁底人,講師,主要從事黨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G641
A
1674-5884(2016)10-0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