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佳慧
(湖北民族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
民族院校大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失分原因及對策研究
江佳慧
(湖北民族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民族院校大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失分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因識字量少使得第一題和第二題失分率高,二是因發音有系統性錯誤或缺陷導致前三題都有不少扣分,三是因第四題說話時間過短導致大幅度扣分。根據上述原因,可采用的對策:一是提高普通話水平;二是進行測試技巧培訓,包括將課程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結合、進行模擬測試培訓、培養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等等。
民族院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失分原因;對策
民族院校大學生由于漢語基礎差異較大,其普通話水平及測試成績也有很大差別。以湖北民族學院為例,該校的少數民族學生主要來自全國不同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縣。根據國家相關要求,文科師范類專業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應在二級甲等以上,理科相關專業在二級乙等以上,將來從事播音主持行業的學生必須在一級乙等以上[1]。從湖北民族學院學生的測試結果來看,近半數學生通過多次測試才達到預期等級。測試成績差的學生失分原因大體相似,有的因識字量少導致第一題和第二題失分率高,有的因發音有系統性錯誤導致前三題都有不少扣分,還有的是因為第四題說話時間太短而失分嚴重。
1.1操作失誤
部分學生由于測試前沒有認真了解測試流程,導致測試時無法正確操作電腦,從而出現了不應有的失誤。具體表現為讀單音節字詞時采用了按列認讀的順序,沒有按規范順序逐行認讀,因此導致扣分。第一題的字詞是單行與雙行采用不同顏色交錯印制的,有的學生只認讀了其中一種顏色的字詞,結果漏讀了一半。還有一些學生使用電腦的習慣不佳,測試時右手一直放在鼠標上,出現了前面的試題還沒有讀完就不小心點擊進入下一題的情況。另有部分學生進行第四題說話測試時沒有及時說話,經過長時間等待才開口,導致扣掉了缺時分。這些失誤除了極少數是因為緊張過度所致以外,大多是由于沒有進行考前培訓,或者沒有認真學習測試流程導致的,完全可以避免。
1.2普通話水平低
普通話水平低下呈現出三種不同情況:一是從小學習本民族語言,到了高年級才學說漢語,識字量偏低;二是受方言影響,聲韻調發音出錯的頻率很高;三是前兩種情況的綜合表現,識字量低,發音不準。
1.2.1識字量少
民族院校少數學生自幼學習并使用民族語言,高年級時才學習漢語,漢語基礎較差,識字量不夠。這些學生認讀單音節詞語和多音節詞語均有一定障礙,常常碰到不少生字,只能錯讀或不讀,從而導致失分,比如該校新疆籍的維吾爾族學生就存在這種情況。其實這些學生發音標準度還是比較高的,只要加大識字量,測試成績就會有大幅度提高。也有少量已不懂自己民族語言的學生,自小在漢語環境習得漢語但不注意生字的學習,自身漢字儲備量太少,在測試中對一些單音節字詞的讀音把握不準,對不認識的字胡亂給出讀音,最后導致失分較多。
1.2.2發音錯誤或有系統性缺陷
規律性發音錯誤在聲韻調上均有體現。就聲母而言,主要的系統性錯誤表現為平翹舌不分、鼻邊音不分或f、h不分。湖北民族學院的民族學生以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為主,絕大部分學生平時使用西南官話,只有少數學生仍然使用民族語言。西南地區多數方言區沒有鼻邊音的差異,兩者混用,使得學生在測試中無法擺脫方言的影響,如將“水牛”說成“水流”。有部分地區只有平舌音沒有翹舌音,有的學生在測試中一律把平翹舌音讀為平舌音,如將“山水”讀成“三歲”。還有的學生由于記不清楚或矯枉過正,又把本就是平舌音的字讀成了翹舌音。西南地區f、h不分的方言片不多,因此只有這些方言小片的學生常將二者混淆。相對而言,平翹舌不分的學生基數大,單音節字、多音節詞語及朗讀、說話部分均有明顯的平翹舌音混淆錯誤,失分比例也高。

就韻母而言,最突出的失誤是前后鼻音不分,如將“聲明”讀成“申明”。也有少數學生將舌面后圓唇元音o[o]與舌面后不圓唇元音e[]混淆,如將“過河”說成“過活”。另有極少數學生將舌面前圓唇元音 ü[y] 與舌面前不圓唇元音i[i]混淆,如將“小魚”說成“小姨”。因為前后鼻音出現的頻率要高于其他幾種容易混淆的韻母,因此前后鼻音不分的學生失分率要高于其他學生。另外是兒化韻的錯讀,兒化韻根據韻腹和韻尾的不同讀音會有差異,許多學生不管有什么區別,見兒化韻就直接加讀er[]音。結果往往錯讀2~3個,導致0.4~0.6不等的扣分。
就聲調而言,主要是調值有系統缺陷,其次才是讀錯聲調的情形。最突出的失誤是上聲的發音不完整,214調值僅讀到21部分。根據《湖北省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2],測試的每個題都跟語音標準度有關系。第一題讀單音節字詞規定“語音錯誤,每個音節扣0.1分;語音缺陷,每個音節扣0.05分”。第二題錯誤和缺陷的扣分標準均高出第一題一倍。第一題100個音節中四種聲調大約各占25%,若每一個上聲都有缺陷,那么僅在聲調一項上就會扣掉1.25分,若第二題出現上聲缺陷則會扣得更多。另外,第二題還容易出現的聲調類錯誤是輕聲的誤讀,該題一般會有3~4個輕聲詞,若都讀錯,則會失掉0.6~0.8分。
1.2.3語法錯誤
語法錯誤常出現在說話題中,部分考生由于平時說普通話沒太在意語法規范,對普通話的語法規則不熟悉,說話時方言語匯及方言表達形式頻繁出現,導致詞匯語法項扣掉了2~4分[3]。該校的民族學生除了維吾爾族都會說本族語言外,其他少數民族只有少數學生能說本族語,大多數民族學生均說不同的漢語方言。測試中不少同學受方言的影響,出現了一些方言詞匯,如把“豬、羊、雞”說成“豬子、羊子、雞子”,把“看不見、聽不見”說成“不看見、不聽見”等等。這些錯誤對最終考試等級的確定影響很大。
1.3說話不合要求
第四題說話題共計40分,占測試總分的40%。測試能不能達到相應級別,與這個題的得分密切相關。很多測試不理想的學生都與說話題發揮失誤有很大關系。常見的失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3.1說話時值太短
部分考生選完說話題目后開始長時間思索,沒說多少內容3 min時間已到。還有部分考生自始至終重復幾句話,信息量太少。另有部分學生斷斷續續說了幾句話,總時不超過1 min。這些情況都導致了大幅度的扣分,甚至作無效語料處理了。無效語料以0分記,這樣無論前面考得多好都沒法入級了。
1.3.2語料無效
有少量學生直接把剛朗讀的文章借用到說話題中,以朗讀文章來代替說話,結果被判為無效語料[4]。也有極個別學生出于惡作劇心態以唱歌代替說話,這些均為無效語料,也會使該題作0分處理。出現無效語料往往是考生對考試極不認真,對自己極不負責的一種表現。這種極端情況出現頻率很低,但卻是不入級的主要原因之一。
1.3.3離題
部分考生所說內容與自己所選的題目毫無關聯,出現離題情形[5]。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充分準備,臨時用自己準備過的話題來湊數。如有的同學說的話題是“我向往的地方“,但自始至終在談對一位明星的看法。還有的考生離題是因為看錯題目,如把“節日”看成了“節目”,結果一開口就離題萬里。
提高普通話水平需要一個過程,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論認識,又需要不斷的訓練和實踐。要把普通話學好首先要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意愿,需要通過現代漢語、寫作、普通話訓練等多門課程的綜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1課程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結合
語言類課程可以讓學生學到普通話的一些基礎知識,諸如聲韻配合規律、音變規則、語法規范、書面表達技能等等。只有將這些理論知識及實踐訓練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以口語形式準確熟練地展現出來。這些理論要熟練掌握并內化到知識體系中必須有長時間的反復訓練。因此,學完理論后的技能訓練同樣舉足輕重。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聲韻調發音技巧,音變發音技巧,聽辨音訓練等等。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只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將課內學到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之中。
2.2增強對我國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的了解
部分學生缺乏加強普通話學習的意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對我國的語言文字政策沒有足夠的了解,認為自己所說的話別人能聽懂就行,標不標準,水平高不高都無所謂。湖北民族學院有不少師范類專業,普通話作為師范生的一項基本技能,不能停留在能讓人聽懂的程度上。將來這批學生如果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持證上崗,若普通話水平達不到要求將對其職業生涯產生不利影響。
2.3一對一幫扶訓練
不同的方言區的發音缺陷不盡相同,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如鼻邊音分不清楚的同學可以與平翹舌音分不清楚的同學相互結對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勤說多聽練習以后再請專業老師評測其進展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矯正建議。學生根據教師建議再次開展訓練,這樣循環往復,直到學生能熟練流利地使用普通話為止。
3.1養成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
要求學生不要一直將右手放在鼠標上,避免尚未讀完時不小心點擊進入了下一題。說話時音量適中,耳麥調到合適位置,以使錄音能清晰可辨。題目要看仔細,避免漏讀。加強機測流程介紹,機測前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
3.2培訓測試技巧
要取得好成績,必要的應試技巧還是應該掌握的。根據測試內容的不同,各題的應試技巧略有側重。
3.2.1各題應試技巧
第一題主要強調對上聲的準確把握,另外若對某個單字的聲調把握不準,注意不要與前后的單字聲調重復。因為試題設置時一般會把同一聲調的單字錯開排列。第二題留心關于輕聲詞、兒化韻的誤讀,在預習時可以先把這些詞語找出來,避免認讀時遺忘。第三題朗讀注意不要回讀,避免扣不流暢分,若讀錯,不用糾正,把后面的內容認真讀好就行[6]。同時注意語速和必要的感情表達。第四題需提前準備好多個話題,以免抽到不太熟悉的話題時不知所措。進行測試模擬時要計算自己在中等語速情況下,3 min內可以說多少內容,然后根據需要準備。準備的材料要多于3 min,防止因為遺忘某一部分而說不滿相應時值。如果準備的內容已說完而時間還未到,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彌補。
3.2.2避免系統性發音錯誤或缺陷
發音缺陷對每一個題的得分均有不小的影響,因此糾正發音失誤對考試等級的確定十分關鍵。從第一題開始就盡量減少錯誤,否則就沒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的可能。有聲韻調發音缺陷的同學,如上聲調值不全、平翹舌不分、f與h不分或鼻邊音不分等,可以偶有錯讀但絕不能全部讀錯,否則就要算系統性錯誤。這就需要平時有意識地對這些錯誤加以糾正。
隨著學校教育的加強和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廣泛宣傳,普通話使用的場合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普通話水平相較以往已有了大幅度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的普通話測試成績還不盡人意,他們的普通話水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需要學校、學生、教師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使民族院校大學生都能熟練準確地使用普通話。
[1]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S].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 王群生.普通話培訓與測試[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1.
[3] 吳紀梅,羅紅流.民族院校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9-83.
[4] 譚群瑛,言秀華.民族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命題說話項缺陷失分剖析——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6):63-64.
[5] 李德龍.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命題說話”評分標準的比較與探索[J].語言文字應用,2014(3):69-77.
[6] 胡赤兵.機測背景下高校普通話教學改革芻議[J].安順學院學報,2014(3):82-83.
(責任校對謝宜辰)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519
湖北民族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4JY015)
江佳慧(1973-),女,湖北建始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漢語方言及語言文字應用研究。
H102
A
1674-5884(2016)10-01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