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苑,鄒筱
(湖南工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
安麗苑,鄒筱
(湖南工業大學 商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實踐教學是工商管理專業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湖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反饋調查和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湖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以用人單位和學生真正需要的專業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強實踐導師隊伍建設和改革實踐教學考核形式等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工商管理;實踐教學;調查分析;策略
工商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管理、經濟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1];其核心在于“應用”, 要求掌握學科基礎性理論及基本技能,并同時要具備很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管理運營能力[2]。因此,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顯得特別重要。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既有在校內進行的課內實驗、課程實習、 案例大賽、創業大賽、畢業論文等形式,也有在校外進行的認識實習、專業實習 、畢業實習等形式。但是效果如何,學生的評價如何,用人單位是否滿意,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環節是否需要完善和改革,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已入職工商管理畢業生對學校實踐教學的評價和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特征,分別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調研。畢業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工作之后對母校的實踐教學評價可靠性更強。按市場需求培養人才,以用人單位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為目標,切實做好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的成長[3]。
1.1對入職畢業生的反饋調查
1.1.1問卷設計與實施
調查對象為已畢業的工商管理類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畢業生對工商管理類專業通用管理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重要程度的評價(各項能力重要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按升序排序,通用能力最高值為9,專業能力工商管理及市場營銷最高值為8,人力資源管理最高值為6),以及畢業生對母校實踐教學的評價。問卷使用問卷星定向發送至已畢業學生。問卷有效回收131份,學生樣本畢業時間為半年至三年以上,其中工商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占46.56%,市場營銷專業方向的學生占21.37%,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占32.06%,樣本從畢業時間、專業方向均有一定代表性。
1.1.2調查結果分析
其一,已入職學生對在校時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去向,82.44%的集中在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市場化程度高的單位,這些單位的能力需求更能反映真實的市場需求。對學校的實踐教學,畢業生認為對入職后工作幫助大的實踐教學是畢業實習(67.94%)、專業實習(51.91%)和案例大賽(39.69%);而畢業生在工作中體會到在校期間實踐環節比較薄弱的是專業實習(60.31%)、案例大賽(49.62%)、課程實習(44.27%)、畢業實習(36.64%)。74.8%的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應加強實踐性教學。這也反映了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環節,也是最薄弱的環節[4]。

其二,已入職畢業生對實踐能力需求認知。從入職后的評價來看,畢業生認為通用管理能力中第一重要的是溝通能力(7.58),其次是表達能力(5.79),第三是學習能力(5.7)。從專業能力來看,各專業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前三項如下:工商管理專業方向為組織與協調能力(6.56)、計劃與控制能力(5.74)、營銷管理能力(5.33);市場營銷專業為業務談判能力(6.25)、營銷策劃能力(6.04)、市場調研能力(5.29);人力資源專業為人員關系管理能力(4.5)、員工培訓管理能力(4.14)、員工招聘能力(4.02)。1.2對用人單位的調查
1.2.1問卷設計與實施
調查對象為工商管理用人單位,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類專業通用管理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程度的評價,并對各項能力重要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序,以及接收學生實習的意愿。調查問卷使用問卷星,抽取以湖南地區為主的13個省市的45家用人單位的不同層次的管理者進行發放。有效回收45份,參與回答者中基層管理者占樣本的26.67%,中層管理者占53.33%,高層管理者占20%;從事管理崗位年限1~3年的占26.67%、3~5年的占15.56%、5~10年的占37.78%、10年以上的占20%;樣本從管理層級到管理年限均有一定代表性[5]。
1.2.2調查結果分析
其一,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能力的要求。一是對管理通用能力的要求。單位管理者最重視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前四項通識能力依次為:溝通能力7.29、團隊合作能力6.67、組織能力6.38、協調能力6.18。按職務層級對能力的要求進行交叉分析,注重的前四項能力位次略有差異,高層管理者最注重組織能力,中層、基層管理者更注重溝通能力。二是對專業能力要求。 單位管理者最看重的各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前三項專業能力分別是:工商管理專業為組織協調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營銷管理能力;市場營銷專業為營銷策劃能力、市場調研能力、業務談判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人力資源規劃能力、員工培訓管理能力、人員關系管理能力。
其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實踐經歷的看重程度與接收實習生意愿。調查顯示,單位招聘工商管理類本科畢業生時,93.33%的管理者重視畢業生的實踐經歷;82.22%的單位管理者愿意接收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實習以提高實踐能力,愿意接收時間長度1~2個月、2~3個月各占40.54%;不愿接收工商管理學生實習的單位,主要原因是人太多、流動性大以及保密制度等。
1.3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能力需求的比較分析
其一,通用管理能力需求分析。除了最注重(第一位)的溝通能力和最不看重(第八位)的創新能力,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看法高度一致,第二、三位能力重要性的排序存在較明顯的差異:畢業生第二看重的表達能力,用人單位排在第五;畢業生第三看重的學習能力,用人單位排在第七;而用人單位第二看重的團隊合作能力,畢業生排在第五;用人單位第三看重的組織能力,畢業生排第七。其二,各專業能力需求比較分析。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看法:工商管理專業基本一致,特別是前三項完全相同,為組織與協調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營銷管理能力;市場營銷專業也基本一致,前三項都包括營銷策劃能力、市場調研能力和業務談判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略有差別,排在前三位的,前者依次是人力資源規劃能力、員工培訓能力、人員關系管理能力,而后者依次為人員關系管理能力、員工培訓能力、員工招聘能力。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多樣,但收效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實踐能力定位不明確。由于缺乏有效的校企溝通,實踐教學沒有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科學平衡和充分地設置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術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實踐應用課程,從而無法全面系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各項素質。2)實踐導師缺乏。實踐教學任務往往是由理論教師兼任,而部分理論教師根本就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對實踐的流程、規則等不明確,從而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也因此對實踐課程不重視,實踐課程流于形式。 3)校企合作難以落實。雖然調查中絕大多數企業愿意接收實習生,但由于班級人數太多、流動性大以及保密制度等,要將學生安置在企業里全面參與實踐經營活動,落實往往有一定難度。4)實踐教學考核評價不完善。學校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以學生的實習報告為依據,缺少科學、合理的標準,使得實踐教學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實踐教學水平評價困難。
3.1以真正的市場需求為目標,準確定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通用能力的培養以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為主要目標。在專業能力方面,工商管理主要以組織與協調能力、計劃與控制能力、營銷管理能力為目標;市場營銷專業主要以營銷策劃能力、市場調研能力和業務談判能力為主要目標;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要以員工培訓能力、人員關系管理能力和員工招聘能力主要目標。這樣定位的目標既適應企業的需要,也是畢業后學生真正需要的能力。實踐課程的內容設計、組織形式、考核等都可以提高學生上述能力為目標而展開。
3.2加強實踐導師隊伍建設,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課導師隊伍建設,一方面是走出去, 老師走進企業,參與企業項目或企業頂崗,真正提高實踐指導能力;另一方面是請進來,聘請知名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兼職擔任,他們長期工作在經營管理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對學生提出的實踐問題可以更細致地解答,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知識和能力。對于學生要積極引導,在實習之前做好充分的實習動員,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考勤,使學生堅持全程參與實踐活動,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必要的支持。
3.3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學生到企業參與實踐難以落實的原因,必須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實習基地,分班級分批次走進企業,而不是整個年級同時進入企業實習,降低企業接收難度;二是加強項目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現代企業經營更多是以項目的形式開展的,有些項目學校和企業可以一起合作,將企業項目引進校園,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4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不同的實踐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宜對學生的實踐成果實行多元化考核。其一,以任務為導向,實踐要求個人完成一項任務的,根據個人任務完成情況考核,進行成績評定;團隊合作形式的,以個人在團隊中承擔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整個團隊任務完成情況結合進行考核;校外實踐引入企業導師考核評價,作為成績參考依據。其二,成績評定標準,由指導老師、實習企業導師及學生個人的評分各占一定權重綜合評定。其三,考核內容包括現場操作、答辯、項目策劃、實習報告、工作成效等。此外,對于實踐環節表現突出、有創新成果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提高實踐的積極性。
實踐教學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環,以企業和學生需要的能力設置實踐內容和形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兩種方式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創新項目式校企合作模式,選用多元化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學校、老師、學生、用人單位共同努力,能夠培養市場和學生都滿意的實踐能力。
[1] 鄒筱,黃蘊潔.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四維結構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9):72-75.
[2] 何雄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1(26):155-156.
[3] 佟金萍,宣亞蕾,朱陳松.基于供需雙向調查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5(10):126-128.
[4] 齊鑫,張曉梅.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探索,2015(7):91-93.
[5] 鄒筱,譚長德.高校大學生創業園項目孵化力提升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100-103.
(責任校對謝宜辰)
20160412
2014年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規劃項目(XJK014BGD024);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改課題(JG2015B102)
安麗苑(1978-),女,甘肅景泰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技術創新、項目與技術經濟評價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10-0100-03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