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多渠道挖掘農民收入增長點
本刊評論員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江蘇省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克服上半年多發頻發的自然災害,大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總體平穩, 上半年農民收入增幅8.8%左右,農業經營性收入增長總體穩定。促進全年農民增收的關鍵在下半年,各級農經農業部門要創新思路,主動作為,全力打好以秋補夏攻堅戰,確保實現全年農民增收目標任務。
突出以秋補夏奪豐收,鞏固提高大宗農產品經營性收入。一要更大力度抓好田管措施,努力實現全年農業豐收。要針對今年的特殊情況,加大組織發動力度,強化分類指導,一著不讓抓好肥水運籌、病蟲防控、科學改補種等措施落實。針對可能發生的災害天氣,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最大限度控制災害損失。二要更大力度抓好農產品促銷,努力解決農產品價低賣難問題。今年夏熟生產已經出現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影響了農民增收。要發揮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各類主體的作用,帶動農產品銷售。要用好江蘇農業國際展覽中心、上海農交會、農業部農交會、省農洽會等展示交易平臺,加大促銷力度。要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進更多的農業經營主體、優質農產品網上營銷。三要更大力度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高效設施農業建設,抓緊做好農業受損設施的修復,確保全年新增50萬畝設施農業。加快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提升示范區、糧食規模產業基地建設。適應國家調減玉米種植的新要求,加大淮北地區旱改水力度。
突出綠色發展促轉型,積極培育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統籌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一要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促進節本增效。各地一定要轉變發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加快普及節水節肥節藥技術,加強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農業提質轉型、節本增效。二要大力發展立體復合農業,提高土地綜合經濟效益。大力推廣新型農牧結合、農田立體種植、稻田綜合養殖、林地綜合種養等高效模式,提高單位耕地產出效益。要加強試點示范,總結典型經驗,打造一批樣板。三要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拓展功能增加效益。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發展空間和農業多功能性。繼續開展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推介活動,深入開展休閑觀光農業示范縣、示范點創建,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水平。
突出改革開放添活力,讓農民獲得更多發展紅利。按照《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要求,根據時序進度,強化改革質量,扎實有序推進,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要基本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這項工作98%的行政村都已啟動,但不平衡性很大,各地務必要高度重視,加大行政推動力度,找準薄弱環節,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按期按質完成。二要積極推進各項改革試點。認真做好全國人大授權的東海、泗洪、如皋、太倉等10個縣(市、區)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農業部確定的宜興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更大力度推進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管理工作,完成“陽光行動”試點任務,抓緊總結成功經驗,爭取逐步擴大范圍,加以推廣。三要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主動適應農業國際化的大趨勢,加大農業對外招商引資引才力度。加強農產品境外促銷,拓展海外市場,增加出口。要加大農業走出去步伐,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非洲等國家投資建立農產品基地、農業園區等,提升農業走出去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