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聞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建立健全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體系做出部署。《通知》指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是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抓手。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決策部署,按照“創新機制、擴大覆蓋,精準施策、促進均衡,強化激勵、推動落戶,維護權益、消除顧慮”的原則,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通知》提出了十條具體政策措施: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逐步完善并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雜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加快實施統一規范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支持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中的失業人員進行失業登記,并享受職業指導、介紹、培訓及技能鑒定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扶持政策;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根據戶籍人口測算分配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向持有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需求;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考慮持有居住證人口因素;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等。
為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切實加強特殊保護,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通知》明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要堅持“依法依規、規范劃定,統籌規劃、協調推進,保護優先、優化布局,優進劣出、提升質量,特殊保護、管住管好”五項原則,將《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確定的全國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到用途管制分區,落實到圖斑地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相結合,實現上圖入庫、落地到戶,確保劃足、劃優、劃實,實現定量、定質、定位、定責保護,劃準、管住、建好、守牢永久基本農田。
商務部近日印發《關于開展2016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為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決定2016年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通知》明確,此次工作的主要聚焦點在于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立農村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建立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這三方面。充分發揮示范縣帶動作用,推動示范縣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農村流通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應用和推廣,在發展農村物流、促進農產品等網絡銷售、完善農村市場體系、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推動精準扶貧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示范縣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30%以上,網絡零售交易額同比增長35%以上。
農業部近日印發了《關于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河北、黑龍江、浙江、山東、湖南、陜西等部分省先行開展主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試點探索。該辦法制定的基本思路是: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作為市場準入的必要條件,倒逼生產經營者采取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自行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確保其銷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把市場準入的壓力傳遞給生產者,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逐步構建生產經營者自律、行政監管、社會監督多元治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
江蘇省近日下發《關于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加快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到2020年,全省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實現農業生產、生態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逐步構建“功能布局
合理、資源利用集約、面源污染可控、農村環境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新格局。創建國家級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打造生態循環農業強省。化肥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5%,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達80%。
上半年,江蘇省6751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96個村正在改革,共占總村數的40%。改革實現了全省設區市全覆蓋,其中南京、蘇州、揚州、泰州已全面完成改革。改革共量化集體經營性資產559億元,累計分紅92億元。據了解,上半年,江蘇省農委在各設區市選擇一個村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重點是村級財務公開推送、村級資產資源流轉公開交易、涉及農戶利益的重要村務公開操作。半年來,各試點村通過開辟“e陽光”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農民關心的村級財務資產情況,以及農民一家一戶應得補貼和應繳費用等信息,并實現干群網上互動。
今年以來,江蘇省司法廳著眼服務保障民生,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服務網點建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取得明顯成效。截至6月底,全省縣鄉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率實現100%。村(社區)司法行政服務站基本建成,村(社區)法律顧問配備率達97%。
為進一步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的事中事后監管,實現證照聯動、信息共享、聯動懲戒,江蘇工商、糧食部門從三方面著手建立起監管協作機制:一是開展資格審批前置改后置的對接;二是加強日常監管協作,三是實施聯動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