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
關于南京市五年制高職學生語文讀寫狀況的調查
馬原
作為新一代的數字原住民,關于五年制高職學生讀寫現狀的調查結果不容樂觀,課題組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對策,試圖通過一些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推動學生讀寫活動的進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五年制高職;語文讀寫狀況
在“互聯網+”背景下,作為新一代的學習者和數字原住民,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那么,其數字化閱讀的現狀如何?對傳統的讀寫方式有怎樣的影響?能否通過一些科學的方式尋找到學生有效讀寫的路徑?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開展了專門針對高職生語文讀寫現狀的調查,從學生、教師、用人單位3個視角來了解高職學校學生讀寫狀況,旨在發現當前高職學校語文讀寫狀況的一些關鍵事實,為學校語文教學提供相應的參考,從中探尋科學有效的發展路徑,從而使讀寫活動走向高效。
本調查報告的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問卷的調查結果和訪談記錄,調查主要在南京市設有五年制高職專業的職業學校中進行。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299份,包括:學生版1102份,其中一年級學生占49%、二年級學生占43%、三年級學生占8%,理工類專業學生占58%、服務類專業學生占42%;在職語文教師版187份,其中擔任語文教師年限達1~5年的占18%、6~10年的占38%、11~15年的占28%、16年以上的占16%;用人單位版10份,包括制造類、服務類。
研究工具有:自編《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語文讀寫結合調查問卷(學生版)》《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語文讀寫結合調查問卷(語文教師版)》《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語文讀寫結合調查問卷(用人單位版)》。
(一)從閱讀媒介來看,學生更傾向于數字閱讀
從閱讀媒介來看,五年制高職學生最喜歡數字閱讀的比例是74.8%,占絕對優勢。而在喜歡的數字媒介中,手機的受歡迎度(57.3%)要遠高于電子閱讀器和電腦(合計17.5%)。
關于教師對閱讀媒介的態度,調查發現有88.1%的教師認為紙質書閱讀方式最好,支持數字閱讀的僅占11.9%。可見,教師普遍認為傳統的閱讀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充實自我、修身養性。
(二)從閱讀興趣來看,教師推薦書目與學生閱讀興趣匹配度較低
從閱讀興趣來看,在學生中最受歡迎的是:小說類(66.8%)、動漫卡通類(45.4%)、故事類(33.3%)、歷史類(21.7%)、科普類(3.5%)。教師群體的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推薦書單的依據分別是:名家推薦(61.3%)、同行推薦(38.3%)、教育主管部門推薦(24.3%)、學生反饋推薦(14.2%)。這一數據反映,教師推薦書單時較少考慮學生的反饋。教師推薦的書單中,學生喜愛的書目只占34.7%。與此同時,82.7%的教師認為學生不愛讀經典作品,86.8%的教師認為學生以“拓寬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等為目的而閱讀的比例很小,當前高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娛樂化、網絡化、碎片化的傾向。
(三)從讀寫方法和策略來看,大部分學生缺少科學系統的指導
調查表明,在讀書批注方面,僅有8.8%的學生在閱讀時會經常做批注,有18.2%的學生偶爾做批注。在精讀方面,69.4%的學生自認做不到精讀,對感興趣的章節才細讀,不感興趣的語段會一目十行。調查還發現,只有20.1%的學生反映能夠得到教師關于讀寫方法的指導。對教師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對學生缺乏科學系統的讀寫方法的指導”是困擾教師的難點。
(四)用人單位對目前學生的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滿意度不高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用人單位認為高職畢業生語文綜合素養不高,不愛閱讀。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對前來應聘的高職畢業生的語文能力有相應要求,并有很多用人單位認為即使應聘者的專業水平好,也會因為其表達能力差而不予錄用。權衡聽、說、讀、寫四項語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數用人單位更側重說和寫的能力,認為這兩種能力會影響學生的職場發展。
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滿意度不高。經過整理發現,學生在書面表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按呈現次數由多到少排列依次為:主題不夠明確;意思表達不夠清楚;不夠簡潔;欠條理,會出現病句、錯別字。
(一)“雙駕馬車并行前驅”——學生自由、自主閱讀和教師指導相得益彰
學校要通過良好的校園讀寫氛圍來激發學生讀寫興趣,讓學生愛上讀與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寫作,讓學生在讀與寫的探險過程中不斷發現一路的美景。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讀寫內容與文體、職場對接,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通過科學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并嘗試探索開設系列化的校園讀寫課程,將讀與寫的多種方法熔鑄于課內外活動中,總體建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借助“互聯網+讀寫”的方式,建構全景式讀寫監控評價體系
切實有效地促進高職院校讀寫活動的開展,建構全景式監控評價體系是必要的抓手。在全景視野下,教師不僅在語文課堂進行整體框架下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同時將學生的課外閱讀與學校選修課程、社團課程以及學科教學有效融通,拓展學生的讀寫空間,豐富其讀寫體驗。教師從課堂學習結果的評價推及至課外讀寫效果的監控,知能合一,實現學生讀寫素養的縱深培養。在全景視野下,教師一方面利用傳統的課堂觀察、作業評價等方式獲得學生讀寫效果的反饋;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手段,建立學生讀寫監控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生讀寫數量、讀寫效果的量化跟蹤及監控評價,通過科學的分析,獲得學生讀寫行為的個性化數據,從而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
(三)構建分類分級讀寫標準和體系,保護學生的讀寫興趣
分類分級讀寫標準和體系構建的核心理念是將閱讀與寫作的難度等級與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實現把合適的書籍、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交給學生。高職學生畢業后會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而不同的工作崗位對畢業生語文素養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學校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力層次學生的特點,結合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構建讀寫促進計劃、讀寫發展評價體系、讀寫數量分級體系等。
(四)運用新媒體手段,構建家校讀寫共同體
目前,江蘇省五年制高職學校均有大量的住宿生,在部分學校的住宿生占全校學生60%以上的情況下,如何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值得思考。學校在推進讀寫工作時,可以嘗試引入現代新媒體手段,如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站等,建立家校讀寫合作的溝通、協作信息平臺。這既有利于學校更好地將讀寫方面的要求、活動信息等及時地告知家長;也有助于家長更深層次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內容,積極主動地配合和推動學生的讀寫活動;更有利于學生、家長、學校三者間的信息協同,進而以點帶面,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G712
A
1005-6009(2016)47-0066-02
馬原,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財經分院(南京,210000)教科部副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