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主題論文·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張虎
為了提升“彩虹德育”培育人才的有效性,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徑,學校引入德國bbw教育集團,學習借鑒國際先進職教理念、模式、方法。分析中德兩國德育的異同,吸收德國教育的成功之處,積極探索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建設了基于中德合作育人bbw平臺。通過構建“職業行動能力”為導向的項目制課程體系,學習德國職教多元化教學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加強感恩教育、完善評價體制等措施提升合作育人的有效性。
職業教育;合作育人;德育工作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指出,建立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創新平臺,鼓勵與境外職業教育機構等開展合作。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修訂)》中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該模式對我國職教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為了解決我國職教德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正視職業學校育人面臨的新問題,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徑,增強育人的有效性,近兩年來,江蘇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蘇州高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引入德國bbw教育集團,建立蘇州中德職業技術培訓中心,開展中德職教合作辦學新模式的探索。在此過程中,既引入了德國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設備,也引入了德國職教的先進管理模式,為“彩虹德育”中德合作育人提供了新的路徑,增強了職業學校培育人才的有效性。
傳統校企合作之所以容易陷于企業冷淡、學校熱情、政府為難的怪圈,是因為合作方權利及義務不明確,合作育人落實不到位。bbw平臺是指以德國bbw教育集團為媒介,將蘇州新區政府、新區歐美企業和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聯系在一起,開展職業教育教學,政校企共同育人的創新平臺。圖1是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的生態鏈示意圖,bbw集團將政校企三方的合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合作方權利及義務明確具體,方案切實可行,實施過程及效果可控可測。

圖1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的生態鏈示意圖
(一)中德兩國德育的相同點
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德國德育目標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愛國、民主、自由、誠信意識,做事嚴謹、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負責任的,以及有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可依賴的自由公民、勞動者。
中德兩國德育的目標是趨同的,借鑒德國德育對學生“做事嚴謹、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負責任的”的要求,使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的培養更加具有操作性。
(二)中德兩國德育存在的部分問題
筆者作為中德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的跟班中方教師,兩年來通過查閱資料、現場教學以及與多位德國培訓師的溝通,概述了中德兩國德育存在的部分問題,如表1所示。

表1 中德兩國德育存在的部分問題
中德兩國德育雖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兩國的德育目標是趨同的,為了克服自身問題,完善德育體系,中德合作育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構建以“職業行動能力”為導向的項目制課程體系
“職業行動能力”是德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思想,由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和個人能力三個能力維度組成,而方法能力、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又是三個能力維度的組成部分。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體現在bbw所建立的項目制課程體系中。在育人過程中中德雙方教師展開滲透式的道德教育,要求學生每門課程都要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進行探究和思考,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每門課程的教學中,全部課程都發揮著育人的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單個項目完成后,教師和學生不僅要對這個項目完成后的結果做出評價,還要對加工過程中材料的損耗、安全意識的防范、工量具的使用規范等做出評價。在項目制教學過程中,逐步推廣仿真企業班級管理模式,加大校企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力度,深度推進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引導學生培養責任意識,樹立職業理想。
“職業行動能力”為導向的項目制教學把傳授學生思想道德知識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通過主體性的道德實踐體驗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提高思維判斷能力和道德決策能力。
(二)學習德國職教多元化教學模式
在實訓過程中德國培訓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常見的是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法。德國教師上課的流程是:給學生指定任務,學生討論、查資料、制訂計劃,學生向教師請教,教師檢查講解,學生完成計劃,最后評價反饋。這樣的上課方式學生很有興趣,又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和表現力。
此外德國培訓師在實訓過程中還采用了學習型工廠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和學生匯報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基于德育和智育雙重目標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公民道德素養的提升和學生的健康發展。通過對德方培訓師的實際觀察,反思自身的教育,中方教師進一步更新了德育理念和范式。多元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團隊中正確定位,提高了學生團隊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存在感和自信心。
(三)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在不少職業學校里,德育內容很大程度上已脫離學生的生活,缺乏實踐性,不能很好地和企業需求相結合。我校通過與bbw職教集團的合作辦學,不僅吸收了原汁原味的德國“雙元制”教學經驗,而且開展了“雙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實踐。先后與威卡自動化儀表(蘇州)有限公司、卡瓦科爾牙科醫療器械(蘇州)有限公司和蘇州西門子電器有限公司等合作,形成了具有本土氣息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培訓中心的學生到優秀企業實習,借助企業的管理加深了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我校通過企業的反饋來針對性地改進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企業也派出人員來到學校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例如培訓中心有個學生在校期間有過多次遲到早退的情況,多次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到企業實習后,感受到企業文化對時間的嚴格要求,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生也以進入優秀企業為目標。回校后,中方團隊再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個學生再也沒有發生遲到早退的現象。學生的職業觀念得到改變,良好的職業性格開始形成。
(四)加強感恩教育,完善評價體制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離不開中方專業德育教師的指導。針對中職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狀,德育教師和中方專業課教師開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比如: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念同學的幫助之恩,感念老師的教育之恩等。筆者在跟班過程中,德國培訓師Enno要離開中國回德國工作。一節普通的班會課,學生表達了對Enno老師的熱愛,師生積極互動,彼此祝福,學生表達了對外教的不舍和感謝。學生不缺乏感恩,中德合作育人通過教育要把學生“教”成懂得感恩的人。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重視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對育人的參與,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個人共同參與的育人機制,并重視各路徑之間的互補和良性互動,形成一個發散性的育人路徑網絡,實行多元評價體系。圖2是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評價體系邏輯結構圖。

圖2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評價體系邏輯結構圖
德國培訓師、中方團隊和企業人員編寫了職業道德規范手冊,將質量、服務、誠信和團隊意識等企業的核心價值涵括其中,并將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學生除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外,還必須通過相關專業的職業道德考試,由此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
在學員工作半年后的調研中,企業負責人對學員給出了較高評價。表2是企業對學員表現的評價表,評價標準分為5個等級——1.不合格:不符合要求;2.較差:低于一般,略需提高;3.一般:基本達到要求;4.良好:經常超出要求;5.優秀:遠超出要求。權重系數分別為0.3,0.5,0.7,0.9和1。
企業負責人對培訓中心畢業學員在工作上的表現評價都在85分以上,學員能很快適應公司環境,動手能力強,較之前學校畢業生職業素養有顯著提高。

表2 企業對學員表現的評價表
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借鑒德國德育的成功經驗,把傳授思想道德知識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借助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完善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日常教學和校企合作中體會到真實、復雜、多變的道德環境,學生通過主體性的道德實踐體驗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bbw平臺下中德合作育人模式增強了育人的有效性。
G711
A
1005-6009(2016)47-0038-04
張虎,江蘇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009)教師,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及德育。
*本文為2015年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立項課題“基于bbw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HGZ20150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