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妹
基于課程標準的“傳感器技術及應用”教學實踐探究*——以“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為例
徐春妹
基于課程標準的專業課堂教學改變以往“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的兩張皮現象,既給教學確立了質量底線,又為教學預留了實施空間。以專業核心課程“傳感器技術及應用”的“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為例,進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探究,聚集核心素養,關注全面發展,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路徑。
課程標準;項目教學;教學實踐
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中“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倡導的理念是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圍繞中職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突出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的培養,積極反映職業崗位規范和最前沿的技術要求,體現了職業技能學習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高度融合,反映了“以生為本、學以致用”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最新精神。專業教師作為專業課程教學的實施者,應改變傳統“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偏重原理、輕視實踐操作、忽視學生情感”的教育偏失,將標準倡導的新理念與教學實踐相融合,基于標準確立教學目標、規劃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評價、改進教學,為專業教學確立質量底線,并為專業教師教學實施提供彈性空間,讓標準對專業教學實踐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標準中明確指出課程設計思路要緊貼工作崗位實際要求和職業發展,以項目為載體組織教學單位,精選傳感器典型應用案例為教學項目;各項目以傳感器應用電路的實驗或安裝與調試過程為路徑,設計若干個學習任務,將傳感器的結構、特性、原理、應用等有機融入學習任務?!肮I電子秤實驗”以具體的工作項目為載體,以一個工作過程為中心,將重量檢測傳感器的結構特性、工作原理等融入“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學習,在“互聯網+”環境下跨界整合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學習任務、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學習情境、與生產實際對接的實踐操作、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在探究、協作、實踐、分享中建構知識。
教學目標源于課程目標,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充分考慮到中職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聚焦中職生全面發展,關注核心素養,在原有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實踐、發展、安全、職業”六個維度的專業課程核心素養,形成一個系統、連續、有機融合的整體課程目標?!肮I電子秤實驗”項目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在分析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設計了基于核心素養六個維度的可觀察、可檢測的學習目標,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工業電子秤實驗”教學目標
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情境,實現“做中學、做中教”,注意將核心素養的養成融入教學實踐活動,使核心素養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教學組織需4學時,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項目實施在傳感器實訓場所的傳感器系統實驗臺上進行,配備應片變、荷重傳感器、檢測儀器等“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所需器材(套/2~3人)。
2.為保證實驗效果,對授課對象進行科學配置,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30人,分為10組,每組1套實驗器材。
3.將“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劃分為三個工作任務:認識應變計及應變計的粘貼、工業電子秤的工作原理分析與選型、“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的安裝與調試。
4.按照“工業電子秤系統工作分析→功能框圖識讀→電路原理分析→重量檢測傳感器的選型→‘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的安裝、調試、維修”的工作流程組織教學活動。
5.學生按小組領取工作任務,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流程進行資料檢索、工作任務分析、工作方案制訂、工作計劃安排、人員分工、具體實施、檢查、展示、多元評價、報告撰寫等。
6.項目實施中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協作的意識,培養學生溝通、協作能力。
7.項目實施過程中高度融合規范操作、嚴謹求實、追求質量、工匠精神等職業素養的培養。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強調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突出評價的導向、教育與激勵功能,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表2為基于標準的“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評價體系,在制訂項目評價體系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接職業標準,及時引入行業、企業評價,圍繞“知識、能力、實踐、發展、安全、職業”六個維度的核心素養選取評價內容,制定評分標準,科學地確定考核分值、扣分細則等,總成績=自我評價*20%+小組評價*20%+教師評價*60%,評價過程真實、客觀,結果可量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項目評價體系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有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師還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與學生商討遇到的問題的改進策略。

表2“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評價表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中,由于實習實訓經費等條件限制,學校不可能逐一購買不斷更新的器件與設備,教師和學生也不可能經常到工業現場進行實際操作。標準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強調課程資源開發應注重企業生產實踐現場的課程資源利用,把工業現場使用的各種設備,系統的運行、調試以及故障檢測等作為教學資源案例。
以“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為例,教研組老師與企業人員合作開發設計基于課標的項目教學資源,開發過程包括“總體規劃—編制腳本—素材收集—后期制作”四個步驟,如圖1所示。第一步,確立“工業電子秤實驗”項目教學資源總體設計思想、資源內容、教學策略、制作人員;第二步,編寫項目所需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維信息的腳本;第三步,根據前期編寫的腳本進行素材收集,可從工業現場拍攝應變片、荷重傳感器等重量檢測傳感器實際應用的照片、視頻,也可從專業技術網站搜索相關應用資料;第四步,將拍攝到的資料進行圖片處理、原理動畫制作、工業電子秤的3D解剖、現場應用錄像的后期制作等。

圖1 基于課程標準的“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課程資源開發
“工業電子秤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成為一種學習工具,可以多角度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提高學習效能。如工業電子秤的工作原理比較枯燥,教師設計了動畫視頻,動態化、形象化呈現工業電子秤的工作原理;又如將應變片的粘貼技術做成互動的仿真操作軟件,讓學生可操作、可演練;再如工業現場中電子秤的應用視頻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學生看得見、可操作的工業場景,深化了學生對未來工作的認識與體驗。教師則因為要與企業合作開發資源,所以要經常到工業現場去調研新型實用的儀器、設備,了解生產一線的技術與工藝,這有助于教師接受新知識、新設備、新方法和新理念,提高了教師專業實踐技能與教學能力。
“工業電子秤實驗”是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傳感器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實踐的典型案例,可供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教師教學借鑒。筆者希望以此案例拋磚引玉,啟發更多的專業教師共同思考,在不斷地專業課堂教學實踐中改進、突破、完善,使標準合理地落實到專業課堂教學中。
G712
A
1005-6009(2016)47-0056-03
徐春妹,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江蘇連云港,222000)教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本文為中國職教學會2015年度立項課題“企業實踐促進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專業教學水平提升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02-227)及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立項課題“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案例及實踐成果轉化研究”(課題批準號:B/2014/06/07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