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詩瑤 韋世雷
淺談信用證不符點產生的原因
文/張詩瑤 韋世雷
國際貿易中,信用證結算模式下,賣方(受益人)持全套單據議付結算時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條款要求不一致之處稱為“不符點”,或者說所提交的單證表面所載信息之間,或與信用證規定的單證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判別不符點是以單據表面所出現的文字或符號的表示形式為依據,即使單據出現的文字或符號與信用證要求的文字或符號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但若表示形式不一致,那么“不一致”的地方就是“不符點。
如果信用證結算下,議付單證存在不符點,開證行或付款行可以拒付。如果出現此情形,賣方陷于被動,結匯成功與否將視買方的信用,面臨嚴重收匯風險。如果買方愿意接受單據,那么付款銀行會根據不符點扣罰賣方費用;如果進口商據此不接受單據,賣方就會遭到銀行拒付。
常見的不符點交單有下面幾種表現形式:(1)交單日期超過信用證有效期;(2)實際裝運日期與信用證裝運日期不符;(3)受益人交單超過銀行審單21天;(4)運輸單據存在不清潔等瑕疵;(5)運輸單據類別錯誤或不可接受;(6)提單信息不符要求;(7)啟運港、目的港或轉運港與信用證的規定不符;(8)(9)匯票上面付款人的名稱、地址等不符;(10)匯票填寫錯誤;(11)貨物溢短裝執行不符;(12)發票上面的貨物描述與信用證不符;(13)發票抬頭人的名稱、地址等與信用證不符;(14)保險金額不足,保險比例與信用證不符;(15)保險單據的簽發日期遲于運輸單據的簽發日期(不合理);(16)技保的險種與信用證不符;(17)各種單據的類別與信用證不符;(18)各種單據中的幣種不一致;(19)匯票、發票或保險單據金額與信用證規定不符;(20)匯票、運輸單據和保險單據的背書錯誤或應有但沒有背書(21)單據沒有必要的簽字或有效印章;(22)單據的份數與信用證不一致;(23)各種單據上面的嘜頭不一致;(24)各種單據上面的貨物數量和重量描述不一致。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幾個方面:外貿公司單證崗位工作人員由于業務知識的局限,制單員短期內很難熟悉所有類型的信用證,因此,在單據制作過程中往往就會出現差錯;制單工作人員工作上的疏忽也是產生不符點的一個因素,如企業名稱字母打錯、各個單據金額信息不一致等造成實質性不符點;工作不嚴謹未能識別信用證的 “軟條款”,導致后續無法實現單證一致導致信用證出現不符點;第三方單據不符合信用證要求,如提單無“已裝船”批注、有其他不良批注、分批裝運或轉船、啟運港貨目的港等與信用證不符,等等。
2.1 深刻理解信用證結算的操作要求
信用證是根據買賣雙方簽訂的貿易合同開立的,但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貿易合同以外的文件,而不依附于貿易合同。開證行對受益人的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是不能推卸給進口商的,必須自己承擔,這體現了信用證的銀行信用性質。所以從性質上講,信用證結算首先是一種銀行信用,開證銀行以自己的信用作為付款保證。開證銀行保證當受益人在信用證規定的期限內提交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時履行付款義務。但銀行并不是無條件的承擔付款義務的。對銀行而言,信用證業務是單據業務,即銀行僅憑信用證受益人提供的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承擔付款義務。銀行為了降低業務風險,并將嚴格審查單據表面的一致性,凡不符合這一原則的單據,均有可能遭到拒付。信用證中結算單據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單據,包括商業發票、保險單據和運輸單據,基本單據是必不可少的;附屬單據,如產地證、檢驗證書、海關發票、裝箱單或重量單、受益人證明等。但不管那類單據。單據間必須邏輯一致。所以信用證結算工作必須做到“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單證一致”。
2.2 嚴格執行“單單相符”、“單證相符”、“單證一致”的工作規范
嚴格按要求制作單據,單據提交之前認真審核單據。在繕制單據時,要做到正確、完整、及時、簡明、整潔,并在交單前仔細審核全套單據,以確保單貨相符、單證相符、單單一致。交單之前對單據進行仔細認真的審核,以確保單證一致、單單一致、單貨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貨款的順利收回,獲得應有的利益。比如包裝單據的毛重和體積的總和必須與運輸單據上的毛重和體積相符;各單據的出具日期應該符合它們邏輯上的先后關系。
2.3 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外貿業務首先應該知道從尋找客戶到最后交單退稅的一個整體流程,這樣才能把握住每一個環節不出現漏洞。所以從業人員首先要充分熟悉外貿業務流程: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通關手續、裝船、運輸保險、提單、結匯。其次熟知不同業務模式下,尤其信用證模式下,各個單據填制要求、獲取渠道等業務。因為不同結算模式下,單據制作要求往往不同,甚至個別情況下差異非常大。所以制單等業務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積累業務經驗。最后是要不斷提高制單工作人員的認真負責、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沒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做事浮于表面,本身就容易出紕漏,何況國際貿易中相對復雜的信用證結算業務。這是解決所有工作差錯的最核心問題。
作者單位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