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鳳
傳統草莓栽培因育苗帶來的種苗種性退化、病毒病發生嚴重,致使草莓產量、品質嚴重下降,解決途徑是必須建立無病毒種苗繁育體系:包括脫毒苗原種中心、脫毒原種苗生產骨干、脫毒苗生產育苗大戶及脫毒苗技術推廣體系等。通過脫毒原種苗大棚避雨育苗及促進花芽分化技術,可以解決主栽草莓品種‘紅頰發展瓶頸。通過生物農藥及粘蟲色板、性誘劑等綠色綜防技術,達到草莓有機生產和綠色生產。通過集成石灰氮、有機質與日光利用等技術措施,結合水旱輪作,可以對土傳病害實現廣譜抑制,維護土壤微環境的生態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輕生長季病蟲害的發生,解決草莓連作障礙,提高草莓產量與品質,提升經濟效益。通過高架基質栽培,配套水肥膜下滴管系統、溫度調控系統、補光補氣系統等省力化栽培技術,可大大降低勞動強度,亦可將草莓生產基地發展成為高檔觀光采摘草莓園。
1.增產增效情況
栽培脫毒草莓,草莓植株死亡率明顯下降,一般不超過5%;可節省人工與種苗成本20%-30%;可減輕生長季病蟲危害,年減少農藥使用次數5次左右,降低農藥成本20%-30%;明顯提高草莓果實品質,產量提高20%,畝均增收3 000元,效益提高30%以上。
2.核心技術
(1)無病毒種苗繁育體系建立。建立脫毒苗原種中心,開展莖尖組培脫毒和檢測;在草莓主生產區建立脫毒原種苗生產骨干機構;在草莓生產重點縣和主產鎮建立脫毒苗生產育苗大戶;由各級技術部門和草莓協會建立推廣脫毒苗的技術體系。
(2)脫毒‘紅頰草莓避雨育苗和花芽分化促進技術。采用大田避雨育苗法、子苗扦插移栽避雨育苗法和架式穴盤基質避雨育苗法,開展脫毒‘紅頰草莓避雨育苗。在7-8月采用穴盤限根、調氮、控水等栽培措施促進花芽分化。
(3)設施連作障礙防治技術。
①太陽能高溫土壤消毒技術。
土壤深翻,施入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或結合秸稈碎屑,做壟,灌透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表面覆蓋地膜或舊棚膜,四周壓實,同時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陽熱消毒在7-8月份高溫時進行,時間為20天以上。移栽前1周揭膜。
②水旱輪作土壤消毒技術。
利用草莓茬后栽種水生作物,田間建立水層,形成缺氧嫌氣條件,在夏季超過30℃的地溫下可有效殺滅病菌。可采用草莓一水稻輪作和草莓一水生蔬菜輪作。水稻品種選用早熟品種‘越光等。4月中下旬早育秧,5月中下旬草莓收獲后,進行清園、深翻,栽種水稻。8月底收獲水稻,整地做壟,栽種草莓。水生蔬菜可選用蕹菜、菱角等。5月前后(草莓采收結束前)提前育苗,草莓采收結束后,進行水生蔬菜栽培。8月底前將蔬菜適時收獲,整地做壟再栽種草莓。
③石灰氮處理與太陽能消毒相結合的土壤消毒技術。
5月上旬草莓收獲末期,在草莓種植行內植入玉米。7月中旬將青玉米切成15-20厘米的小段直接人田,每畝均勻施人未腐熟糞肥和60-80千克石灰氮,耕翻、灌水并覆蓋地膜、棚膜,高溫時悶棚15天以上。移栽前一周揭膜。
(4)草莓綠色栽培技術。利用小蘇打400倍液+食用油100倍液或果醋(柿醋)200倍液及生物農藥枯草800倍液、木霉400倍液、翠貝3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利用性誘劑誘殺斜紋夜蛾,黃板誘殺蚜蟲,藍板誘殺薊馬。
(5)省力化栽培。建立連棟大棚或單體高架基質栽培模式,配套水肥滴管系統、溫度調控系統、補光補氣系統等,采用專用基質生產草莓,將規模化草莓設施基地逐步發展成為高檔觀光采摘草莓園。
3.配套技術
(1)高壟栽培。設施生產采用高壟栽培,壟面寬45厘米,溝底約30厘米,壟高20厘米以上。
(2)蜜蜂授粉。每棚放置蜜蜂一箱。
(3)合理施肥。草莓基肥應選用有機肥,每畝用量3500~4500千克,追加磷肥35千克,鉀肥20千克。追肥應避免偏施氮肥,選用氮:磷:鉀=1:1:1的復合肥。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噴施葉面肥。
(4)膜下滴灌。選擇適宜的灌溉設備,采用膜下滴灌。根據草莓長勢及生長周期,按需進行合理灌溉,避免過澇過干。
4.注意事項
太陽能高溫土壤消毒須在夏季氣溫30℃以上進行,要提前1個月翻地做壟。土壤消毒處理后,須開棚開膜,充分通風晾曬,保證有機質的充分腐熟及石灰氮的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