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蘋果生產大國,蘋果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5%。2015年我國蘋果產量4 100萬噸,大豐收的同時各地銷售市場卻出現了萎靡不振的情況,多地蘋果滯銷嚴重。
1.現狀:高產與低收并存
2015年是讓全國果農格外揪心的一年,面對全國范圍的蘋果大豐收,不少果農卻陷入豐產不豐收的局面。
“忙活一年,蘋果雖然豐收了,可是到現在也沒有客商來收購。”2016年1月5日,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村民趙雙澤蹲在自家門檻上,望著家中堆積如山的蘋果,看不出一絲豐收的喜悅。趙雙澤告訴記者,2015年自家收獲了2萬千克蘋果,可是到現在也不見有客商前來詢問,聯系前些年的客商,都說已經收夠了蘋果。
記者隨后根據趙雙澤提供的客商電話隨機打給了兩個客商,其中一個說蘋果收夠了不收了,另一個則說要實地看看果品質量再確認收不收。趙雙澤無奈的對記者笑了笑,表示這樣的情況他已經歷過好幾次了,“如果到2016年春節還不見有客商來收蘋果,就只能看著蘋果爛在家里了。”
記者隨后從陜西省果業局了解到,2015年陜西省共種植蘋果1057萬畝,總產量達到1100萬噸左右,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果品出口量下降和進口水果沖擊等因素影響,蘋果售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與2014年相比下降30%左右,平均1千克蘋果下降近2元錢,但是早熟蘋果和一些高品質蘋果,價格下降幅度較小。
同為果業大省的河南、山東也遭遇了產量增加、銷量不佳的狀況。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山東省蘋果庫存仍有相當數量的蘋果尚未銷售,而河南省由于品種較為單一,并且集中上市,也出現了大量積壓的情況。
“原來還考慮能不能收回成本,現在只能是盡量減少損失,這一年算是白忙活了。”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農民李忻民說,2015年當地蘋果收購價格比2014年低了一半多,目前基本是給錢就賣。
對于大范圍的滯銷壓力,還是有不少地區蘋果銷售情況良好。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果農王靖告訴記者,2015年自家采收蘋果8 000千克,除了預留一部分準備春節銷售,其余的蘋果早已被客商收購。他說:“雖然價格比起去年略有降低,但是整體上還是掙了一部分錢,2016年考慮擴種幾畝地。”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農民趙存良對此深有同感,“價格比去年低了1元/千克左右,但是在銷售上影響并不大。”他說,2015年11月底的時候,自家的蘋果已基本售完。
2015年我國蘋果銷售情況兩重天,一邊是庫存如山,一邊是銷路不愁。針對這樣的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征兵說,造成市場滯銷或者熱銷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各地的自身因素產生差異,同一地區也不盡是一種情況,這屬于正常的市場現象。他表示,2015年的蘋果銷量整體上呈現下滑趨勢,2016年會不會有所回暖還要看進一步的發展。
2.瓶頸:品種結構需調整
“蘋果的滯銷問題不能單一的從某個方面來考慮,而是要看到蘋果品種結構還需要調整。”王征兵介紹,目前我國蘋果在種植上品種較為單一,少數幾個品種卻在如此大的面積里種植,國內競爭過于激烈;而果品質量則呈現出優劣并存,參差不齊的現象,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形成有效競爭力。另外,2015年蘋果產量猛增、我國蘋果出口量嚴重縮水也是造成蘋果滯銷的一個重要因素。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推廣處處長、園藝學院教授韓明玉表示,2015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趙政陽培育出的“瑞陽”、“瑞雪”兩個蘋果新品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國蘋果品種以日本的“紅富士”獨大、國產蘋果品種“秦冠”獨木難支的窘迫局面,為國產蘋果進軍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未來可能引起我國蘋果產業的變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5年陜西省蘋果銷售情況較好的都集中在陜西省北部山區和渭北高原地帶,如洛川、鳳翔、白水等地,雖然價格較去年有所下降,但基本沒有出現滯銷的情況。而關中平原到渭北高原邊緣地帶的蘋果價格較低,銷售難的情況比較普遍,如陜西的咸陽、禮泉等地。據了解,這主要是蘋果優生區和非優生區競爭的結果,陜西省北部山區和渭北高原從海拔高度、光照時間、水土等自然條件更適合蘋果生長,無論是果形還是口感都很好;而關中平原和渭北高原邊緣地帶的自然條件與優生區明顯有一定差距。在未來的競爭中,非優生區的劣勢地位會越來越明顯。
趙政陽在接受咸陽電視臺采訪時表示:要下定決心,加快品種結構調整,不然今后幾年蘋果市場再出現問題的話,有些區域的果農就要遭受更大的損失。除了自然條件,蘋果優生區和非優生區果農對果園的生產投人和作務技術都明顯存在差距。而在營銷方面,優生區有的已打開海外高端市場,有的利用互聯網把蘋果銷到二三線城市,完整的營銷體系是蘋果銷售順暢的有力保障。
3.出路:集思廣益找銷路
近幾年我國的蘋果產量和種植面積雙增長,果品品質卻遲遲未能明顯提高。
陜西省三農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左作祥認為,消費者已經從享受型消費逐漸轉變為環保型消費、健康型消費,對于食品安全的意識日益提高。“果農已經不能單單只注重提高產量,消費者的消費態度已經從‘吃得到變為‘吃得好。”針對許多地區大水大肥促增產的方法,左作祥認為不妥。他認為一味的增產并不能從實質上為果農增收,未來果農還要從提高果品品質上下功夫,品質上去了,銷量肯定能上去。
除了提高果品品質,果農們也應該在觀念上有所轉變。果農要徹底改變以往的“坐在家里等訂單”、“滯銷政府幫忙吆喝”的銷售態度,不斷開拓營銷思路,主動出擊利用多渠道拓寬銷售路子。
易購中國網上商城運營總監曹中和表示,果農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公共平臺開展網上銷售業務。第三方平臺泛指獨立與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按照特定的交易與服務規范,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第三方平臺有阿里巴巴、淘寶網等。在“互聯網+農業”的大趨勢下,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絡營銷逐漸成為了新一輪的流行主題,這同時也是果農們的一個機遇。果農們可以借助由專業人員培訓或指導的方式了解、熟悉第三方平臺的運營流程和操作方法,達到使用第三方平臺銷售蘋果的目的。
中國首家城鎮化網上交易平臺天行網總經理劉延表示,很多果農朋友覺得第三方平臺營銷晦澀難懂,不易上手,那可以試試用微信、微博這種覆蓋率廣、傳播速度快的移動終端做營銷,吸引更多的客商和消費者。
王征兵說,果農們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多學習,在政府、專家的幫助下,將產品做成精品,做出品牌。同時,果農還可以向消費者展示蘋果的種植過程,通過鄉村旅游來讓消費者參與到種植、采收的過程中來,這樣既能讓消費者把食品安全看在眼里,也能提高消費者對蘋果果品的認識度,從而帶動蘋果的銷售。
4.建議:建立中國農產品滯銷應急機制
中央政府及蘋果產區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當前蘋果銷售的嚴峻形勢,以創新精神,為蘋果銷售出臺一系列政策。建議建立中國(各省、市)農產品滯銷應急機制,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一,蘋果主產區,如陜西省應迅速啟動蘋果滯銷應急機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蘋果的大力銷售。如建立省內蘋果銷售綠色通道,為一切運輸蘋果的車輛減免一切公路通行費。對蘋果銷售代辦實行一定的獎勵,為蘋果客商提供優質的服務。對果汁生產廠家實行一定的減免稅費,鼓勵其穩定產地蘋果收購價。鼓勵全省人民積極購買蘋果,為果農分憂。
第二,建議非蘋果產區的其他省份,為蘋果銷售提供一切方便條件,積極鼓勵本省人民購買蘋果。當非蘋果產區的農產品滯銷時。蘋果產區的果農必然給予大力的支持。
第三,由于中國農產品的生產地域性非常的突出。建立中國及各省農產品滯銷應急機制與滯銷應急響應機制可有效解決農產品特定年份的銷售難。
第四,當前,建議建立全國蘋果銷售的綠色通道。
第五,中央政府、蘋果產區的省政府、市政府、各蘋果大縣四級政府如果每斤蘋果各拿出一分錢,最多二分錢,補助果汁廠,可有效穩定蘋果價格,大力促進蘋果銷售。優質果進市場,低端果進果汁廠。必將穩定農民收入,有力解決蘋果銷售難問題。
解決蘋果銷售難是果區果農的頭等大事。關系到果農的富裕、幸福。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徹底改變蘋果產區的現狀,走精品果業之路,是果區果農的期盼。更是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各級黨委、各級政府必須為果農真正提供現代化的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的服務,強力助推果區精品果業的早日實現,強力助推果區果農的長期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