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明
經過幾年的推廣和種植,衡水地區的核桃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隨之而來接到的關于核桃病蟲害方面的咨詢也越來越多。根據這幾年的調查研究,衡水市核桃園發生較重的病害有核桃細菌性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核桃褐斑病、核桃潰瘍病、核桃腐爛病及核桃枝枯病等。
1.核桃細菌性黑斑病
1.1危害癥狀
(1)幼果受害:開始在果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病斑,無明顯邊緣,周圍呈水漬狀暈圈。發病輕時,病斑中央下陷龜裂并變為灰白色,果實略呈畸形。雨天,病斑迅速擴展,并由外果皮向內果皮(殼)發展,使果殼變黑,核仁干癟。危害嚴重時,導致全果迅速變黑腐爛,提早落果。近成熟時發病,病斑僅限于外果皮,危害較輕。
(2)葉部受害:最先沿葉脈出現圓形小斑,后擴展成近圓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外緣有半透明狀暈圈。雨水多時,葉面多呈水漬狀近圓形病斑,葉背更為明顯。嚴重時,病斑聯合,葉片皺縮、枯焦,病部中央變為灰白色,有時呈穿孔狀,致使葉片殘缺不全,提早脫落。葉柄、嫩梢上的病斑長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稍凹陷,病斑繞枝干一周后,造成枯梢、落葉。
1.2發病規律
細菌在病枝、潰瘍斑、芽鱗和殘留的病果等處越冬。細菌從氣孔、皮孔、柱頭、傷口等處侵人,借雨水、花粉、昆蟲傳播,可多次侵染。該病發病程度和早晚與雨水密切相關,4-5月雖然有侵染條件,但因干燥少雨,少見發病,6月下旬果實上開始形成病斑,7月中下旬,雨水增多,果上病斑迅速擴大或變黑腐爛,進入雨季后,幼嫩枝條也開始感病,葉片角斑癥狀明顯。該病的發病程度與品種類群、栽培水平、樹勢關系密切。本地核桃比新疆核桃抗病,晚實核桃比早實核桃抗病,但尚未發現免疫品種。
1.3防治方法
(1)結合修剪清除病枝病果并燒毀。(2)及時防治核桃舉肢蛾、山核桃蚜蟲、長足象等危害果實的害蟲,減少果實上的傷口和傳播媒介。(3)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發病嚴重的地區核桃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雌花開花前后噴50%的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15萬單位的農用鏈霉素、大生M-45(800倍)。生長季節連續噴2-3次殺菌劑,可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交替使用(雌花花前、花后、幼果期各1次)。
2.核桃炭疽病
2.1危害癥狀
(1)果實受害:果皮上出現褐至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中央下陷,病部有黑色小點,有時略呈輪狀分布。溫濕度適宜時,黑點處涌出粉紅色孢子團。病斑數十個連成一片,使果實變黑腐爛或早落。發病輕時,核殼或種皮部分變黑。果實成熟前發病,病斑只局限在外果皮(青皮),對核桃影響不大。
(2)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形成大小不等的褐色枯斑,其外緣有淡黃色圈。有的在主側脈問出現長條枯斑或圓褐斑。潮濕時小黑點處涌出粉紅色孢子團。嚴重時葉斑連片,葉子枯黃而脫落。
(3)芽受害:在芽鱗基部呈現暗褐色病斑,有的可深入芽痕。
(4)嫩梢、葉柄、果柄受害時,均出現不規則或長形凹陷的黑褐色病斑,引起芽梢枯干,葉果脫落。
2.2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枝、葉痕、殘留病果芽鱗中越冬。病菌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自然孔口中侵入。一般幼果期侵入,7-8月份發病,可多次進行再侵染。發病早晚、輕重與高溫、高濕有密切關系,比黑斑病發病較晚。炭疽病發病程度與栽培水平、密度、樹勢有關;不同品種和品種類群抗病能力差異很大,本地核桃比新疆核桃抗病,晚實核桃比早實核桃抗病,品種類群內抗病能力也不同,但尚未發現免疫品種。
2.3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改善果園的通風透光條件,清除病枝落葉并集中燒毀。(2)雨季前交替噴1:2:200的波爾多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進行防治。(3)選擇抗病品種。
3.核桃褐斑病
3.1危害癥狀
受害葉片上的病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3-0.7厘米,中間灰褐色,邊緣不明顯呈暗黃綠色至紫色。病部有黑褐色小點略呈同心輪紋狀。病斑聯合形成大片枯斑造成早期落葉。嫩枝上病斑呈長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稍凹陷,邊緣褐色,中間有縱向裂紋,其上散生黑點,嚴重時造成枯梢。苗木受害后可造成大量枯梢。
3.2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殘組織內越冬,借風雨傳播,5月中旬至6月初開始發生,7-8月為發病盛期。多雨年份或高溫高濕情況下病害發展迅速。
3.3防治方法
(1)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2)6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噴1次1:2:200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4.核桃潰瘍病
4.1危害癥狀
多發生在樹干及主枝基部,初為褐、黑色圓形斑,直徑0.1-2厘米,有的擴展成梭形或長條形。在幼嫩及光滑枝皮上病斑呈水漬狀或形成明顯水泡,破裂后流出褐色黏液,遇空氣變黑色,隨后患部形成明顯圓斑。后期病斑干縮下陷,中央開裂,病部散生許多小黑點。嚴重時病斑迅速擴展或數個相連,當環繞枝干一周時則出現枯枝或整株死亡。病皮上出現較大的黑色粒點似線條狀排列,遇潮時黑點上長出白色至乳白色分生孢子角。秋季病部表皮開裂,大量黑色小圓點露出。老皮上病斑呈水漬狀,中心黑色四周淺褐色,無明顯邊緣,皮下韌皮部和內皮層腐爛,可深達木質部,嚴重時密擠的圓形斑聯合可導致樹勢衰弱或整株死亡。果實受害初期病斑近圓形,褐至暗褐色,大小不等,引起病果早落、干縮或變黑腐爛,表面產生許多褐色至黑色粒狀物(子實體)。
4.2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在病組織內越冬。該病原菌屬弱寄生菌,凍傷、日灼傷病菌易感染,樹干或干基的向陽面發病較多,弱樹、干旱、土質差、傷口多的樹易感染.春季氣溫回升,濕度適宜時病菌從皮孔或受傷組織侵入,當寄主遇不利條件而生理失調時表現出癥狀,故春季低溫、干旱、風大幼嫩組織失水多時,生長衰弱的植株容易表現出癥狀。本地區4月上中旬氣溫10-15℃時病害逐漸發生,5-6月份氣溫17-25℃時為發病高峰期。7-8月氣溫上升到30℃以上時病害基本停止。9-10月病害又略有發展,11月停止發展。
4.3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健壯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能力。(2)樹干涂白,防止凍害和日灼傷。對較大的傷口進行保護性處理。(3)徹底刮除病斑或在病斑上縱橫劃傷,然后涂殺菌劑。常用的殺菌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福美胂、果富康等。
5.核桃腐爛病
5.1危害癥狀
危害核桃樹主干或各級枝條,嚴重時可造成死樹。幼樹受害后手壓患部可流出帶泡沫液體,有酒糟昧。大樹前期外表沒有明顯癥狀,到流出大量黑水時皮下已經擴展為較大病斑。幼樹主干和骨干枝呈梭形病斑,患部暗灰色,水漬狀,微腫,手壓時流出帶泡沫液體。后期病組織下陷,病斑上產生黑色粒點,溫濕度高時從黑點中涌出橘紅色絲狀物。后期病斑縱裂流出大量黑水(黑水病)。枝條受害呈枯枝狀,表現為失綠、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皮下密生黑色小點;剪傷口發病有明顯的褐斑,并向下蔓延。
5.2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組織內越冬。該病原菌屬弱寄生菌,芽痕、皮孔、剪傷口、凍傷、日灼傷等處均可產生病斑。整個生長季節多次侵染。以春季、秋季發病最多,4月下旬至5月為發病主要時期。苗木、幼樹期發病較輕,結果盛期樹發病較重。凡形成大量徒長枝、營養枝的樹,由于凍害或干旱失水容易發病。
5.3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健壯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能力。(2)樹干涂白,防止凍害和日灼傷。對較大的傷口進行保護性處理。(3)樹干涂藥。夏初樹干和骨干枝涂甲基托布津、福美胂、果富康100倍液。
6.核桃枝枯病
6.1危害癥狀
1~2年生的枝梢受害后先從頂端開始,逐漸蔓延至主干。受害枝上的葉變黃脫落。初期,病部皮層失綠呈灰褐色,后變紅褐或灰色,干燥時開裂下陷,當病斑繞干一周時出現枯枝或整株死亡,并在枯枝上產生密集群生小黑點。濕度大時,大量分生孢子和黏液從分生孢子盤中涌出,在盤口形成黑色瘤突起,大小為1-3毫米。
6.2發病規律
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弱寄生菌,腐生性強,只能危害衰弱的樹。一般立地條件好,管理水平高、樹勢旺的園內很少發生,生長勢弱或傷害重的園發病較多。北方地區常因凍害或春旱使病害大量發生。
6.3防治方法
(1)清除病枝、枯株集中燒毀。(2)加強管理、健壯樹勢,提高樹體的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