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
摘 要: 文章通過對三年制中專、五年制高職、三年制大專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家庭因素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影響,從而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 道德情感 家庭因素
道德情感是人們在平時的生活體驗中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及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1]。一個人要確立道德情感,不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而且需要長期的實際生活體驗。在生活中陶冶道德情感是大學生德育的重要環節。
家庭因素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在學生性格的形成,道德觀、價值觀的樹立,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助力。對于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一些調查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道德情感傾向。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從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及其他高職院校在校生中隨機抽取1320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分為五年制高職大專學生440名,三年制大專學生440名,三年制中專學生440名,分別從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等方面加以調研。
二、對環境因素的具體分析
1.您是否為獨生子女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獨生子女人數占所有學生的65%,非獨生子女人數占所有學生的34%,總體而言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后,我國國民大多都落實了這項基本工作。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是否為獨生子女的數據發現,五年制大專中的獨生子女比例最高,占五年制大專全部學生的76%,而三年制大專里的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比例相比五年制大專更均衡,相互間僅有5%的差距,但非獨生子女占多數,占全部三年制大專生的52%。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是否為獨生子女的數據發現,三年制中職里的獨生子女比例和五年制大專相比最平衡,相差并不算很大。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雖然我國公民在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后,都跟隨黨的指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控制住人口增長的大問題,但獨生子女的教育,學生道德情操的養成,往往在執行完政策后,因為家長溺愛等種種因素而被忽視。
2.您所在的家庭居住地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分布大多都比較平均,其中以鄉鎮學生占總人數的34%為人數最多,居住在縣城的學生人數最少,占總人數的18%,而居住在中心城市和鄉村的人數沒有很明顯的差距。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的家庭居住地的數據發現,各項數據基本都比較平均,和總平均人數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出入。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的家庭居住地的數據發現,各項數據基本都比較平均,和總平均人數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出入。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學生道德情操的養成和其所在的家庭居住地并無太大關系,雖然在交通、視野、交際圈和認知程度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理解的偏差,但其能對學生道德情操的養成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3.您的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都在初中及以下,占49%接近半數,而以專科及以上為最終教育的家長人數最少,僅占總人數的5%,整體數據呈一個金字塔形。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的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的數據發現,整體數據依舊呈一個金字塔形,只是在五年制大專學生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中,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的差距被縮小。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的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的數據發現,整體數據依舊呈一個金字塔形,而且幾組數據相比較均沒有特別大的出入,只五年制大專學生的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中,專科的人數相比三年制大專,三年制中職,略多一些。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學生道德情操的養成和其父親或母親所接受的最終教育并無太大關系,雖然在交通、視野、交際圈和認知程度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理解的偏差,但其能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形成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4.您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在單位固定工作收入的最多,占總人數的51%,經營收入其次占24%,零工收入和務農收入的人數差距不大,分別占總人數的11%和14%。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的數據發現,三年制大專內收入來源的比例相對于五年制大專來講更平均,而五年制大專里,在單位有固定收入和經營收入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學生數量占絕大多數,但與總平均人數并無太大差別。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的數據發現,三年制中職在五年制大專的基礎上又拉開二者間的差距,在單位有固定收入和經營收入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學生數量占總人數的86%。而零工收入和務農收入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學生數量則很少,但與總平均人數并無太大差別。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學生道德情操的養成和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并無太大關系,雖然在交通、視野、交際圈和認知程度等方面會有一定的理解偏差,但其能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形成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并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5.您父親和母親生活的地點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其他和父母都在您就學地或附近生活的比例做多,分別是44%和41%,母親不在身邊的最少,只占3%,而AD兩個選項相加,占總人數的85%。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的父親和母親生活的地點的數據發現,三年制大專學生其他選項占63%,是絕大多數,五年制大專和總體數據一樣,AD兩個選項的差距都不是很大。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的父親和母親生活的地點的數據發現,三年制中職學生父母都在其生活的地點選項占63%,是絕大多數,五年制大專和總體數據一樣,AD兩個選項的差距都不是很大。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父母離家近的學生,因為從小就有父母親在身邊,很容易會滋生出嬌生慣養的壞習慣,加上家長的袒護和放縱,所以道德情感的培養很容易失衡,從而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6.您從初中到現在的住校情況
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中,現在住校的學生比例最高,占總人數的42%,而一直住校的人數和從未住校的人數差別不大,比例最小的事從前住校的學生,占全部統計人數的11%。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學生從初中到現在的住校情況的數據發現,五年制大專學生現在住校的學生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51%,而三年制大專學生中一直住校和現在住校的人數基本持平,差距不大。
對比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中職學生從初中到現在的住校情況的數據發現,三年制中專學生從未住校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4%,其次便是現在住校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37%,和總人數的平均值有較大差距。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住校可以培養一個學生的責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在離開父母之后獨自一人生活的過程中,學生的道德情感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和提升,從而形成一個更健全的人格。
三、調查結果概況及其成型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場所,對于青少年來說,有2/3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家庭是影響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極為重要的場所,家庭對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影響是多方面,家庭影響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改善父母的教養態度,宣傳倫理國學等有益的教養態度,促進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使父母與子女了解雙方各自的需要,從而從各自的需要出發處理雙方的關系;應加強社會各界對離異家庭子女的關愛,重視其道德情感的發展,做好父母的工作,努力為子女提供正常的家庭環境;應該提高父母的綜合素質,為子女樹立好的行為榜樣,潛移默化地引導子女道德情感向好的方向發展。
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幫助青少年形成積極向上、友善樂觀的道德情感。青少年無時無刻不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扶植有利于青少年道德情感發展的積極因素,弱化甚或消滅對青少年道德情感發展不利的因素。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培養是青少年成長的內在條件,對五年制大專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應引起重視。
三、如何通過家庭因素,影響五年制高職學生的道德情感
1.獨生子女普遍較懶,偏執,孤僻,不容人,但與此同時獨生子女智力較好,聰明伶俐,思維活躍,才思敏捷,記憶力好,精力旺盛,活潑開朗,興趣廣泛,情感豐富,更易于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以下應對措施:(1)不要讓孩子“特殊化”;(2)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和獨立生活的能力;(3)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集體中生活成長;(4)對孩子在思想品德上進行嚴格要求。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導師,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其性格、思想、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尤其重要,對于家庭和諧和心態發展起到更長遠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父母和子女間搭起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呢?(1)認清不足,虛心認教;(2)換位思考,沉著冷靜;(3)互相理解,坦誠相待。
3.自立作為我們的成長過程,是我們生活能力的鍛煉過程,更是我們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
該如何自立?(1)擺脫依賴性;(2)勇于承擔責任;(3)遇事要有主見。
綜上所述,五年制高職教育是以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把培養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崗位所需的技術、技能作為主要的培養內容,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在國家倡導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形勢下,基于它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自身特點,對五年制高職學生道德情感培育的研究,將對培養出新一代優秀的高等職業人才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劉為民.加強學生道德情感教育簡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7.
[2]郭時永.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