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佟明高
摘 要:五型班組是學習型、安全型、清潔型、節約型、和諧型班組的簡稱,本文通過五個方面介紹了創建五型班組的一些方法,主要內容是提高安全意識和落實崗位責任來創建安全型班組,狠抓崗位培訓和加強崗位練兵來創建學習型班組,優化工藝操作和控制生產成本來創建節約型班組,強抓設備完好和美化現場環境來創建清潔型班組,強化民主管理和營造和諧氛圍來創建和諧型班組。
關鍵詞:班組;安全型;學習型;和諧型;清潔型;節約型
班組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層組織,是企業一切工作的落腳點,是公司經營成敗的關鍵。總而言之,對于企業來講,想要不斷生存及發展,就需要加強班組建設,提高班組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班組管理水平,進而為企業創造利益,提升競爭力,因此創建好五型班組就成為了關鍵,那該如何創建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安全意識,落實崗位責任,創建安全型班組
企業安全管理的落腳點在班組,防范事故的終端是每一個員工,員工的安全了企業才有發展。在班組管理過程中,牢固樹立“生產講安全,安全為生產”的思想,要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始終把安全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要務,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規章制度開展工作,把安全工作落實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每一輪班的安全活動學習,學習內容以現場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各類事故為主,針對事故學習要認真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并且認真舉一反三。班組要養成安全嘴邊掛的習慣,對各項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強調多次,不安全的事寧可不做。不斷增強安全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沒有安全意識,就不可能有安全行為。
“我的崗位我負責,我在崗位你放心”,班組崗位責任制的詮釋,要想班組安全,就必須落實好崗位責任制,班組當班期間保證安全生產是我們的職責,做到各崗位操作正常,做到保質保量的裝置巡檢,都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關鍵。
班組施行操作“唱票確認”法,保證操作正常。操作“唱票確認”法就是崗位在執行每一步操作時,必須先向內操匯報將要進行的操作內容,由內操進行二次確認后,請示值班長及大值運工再傳達給外操執行,例如:焦炭塔崗位改高溫放空操作和電脫鹽切水操作。值班長下達指令,班長與崗位人員一起討論操作要點后操作,班員操作每一步都要向內操及小班長匯報,內操及小班長確認后方可執行下一步操作,通過內外操的配合,有效的遏制了違章及事故的發生。
班組施行巡檢“四定”法,保證巡檢正常。巡檢“四定”法——定時、定線、定要點參數、定匯報。即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路線、重點設備參數檢查,崗位站點匯報的巡檢方式。同時班組強化日常巡檢質量,班組制度規定:交接班、日常巡檢過程中理應發現的問題未發現扣-5/次,重復性問題加倍考核;通過嚴格落實巡檢“四定法”和制度保障,實現了崗位巡檢質量受控。
二、狠抓崗位培訓,加強崗位練兵,創建學習型班組
構建學習型班組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在不斷發展、設備在不斷更新、工藝在不斷改進,促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加強培訓教育,努力營造學習氛圍。每周的技術課內容班長都會組織班員學習,學習完成以后并且簽字,班長隨時抽查。同時技術課內容還邀請車間專業技術人員給班員講解,以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班組年初制定班組學崗計劃,上報車間職教口,同時指派師傅。形成一幫一、一對一,采取分層級有針對性的培訓。班組制定配套的獎勵制度,使得班員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通過每個月的班務會對頂崗情況進行公布,對按計劃完成學習目標的進行獎勵,對沒有按期完成的,要求師傅和徒弟查找原因,及時改進。
所謂分層級培訓就是對于不同層次的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對學崗人員采取“每班一圖”和“每月一考”方法,對老師傅采取“每旬一練”的方法,對骨干力量采取“單兵對練”的方法,使得新員工能夠快速成長,骨干力量的技術水平穩中求進,老師傅能夠在操作上從容應對,目前所在班組18名成員中有14名全崗操作手,占全班人數的78%。
班組每一輪班開展的崗位練兵,班長都會要求班組每位員工熟記自己崗位的操作。在現場生產工作中,實行“以老帶新,以新幫老”的學習工作方式,做到“學中幫、幫中學”。這樣班組業務技能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一旦發生突發情況每個崗位人員都清楚自己崗位應該進行的操作,通過班員的努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三、 優化工藝操作,控制生產成本,創建節約型班組
能耗是車間考核班組的重要指標,節能降耗是班組重要的任務,為能夠完成車間下達的任務指標,班組每天對當班期間的能耗進行計算,對班組的產品收率進行統計分析,做到班班有分析,問題有對策。
每月開展經濟活動分析,對當月的能耗和產品收率進行匯總,查找出能耗和產品收率高、低的原因,總結好的經驗與車間技術員交流,對有利于降低能耗的操作進行固化,以達到優化工藝操作和降本增效的目的。班組通過制度學習,將節能降耗的理念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里,時刻杜絕“長流水”、“長明燈”、“小白龍”等現象的發生,做到節能降耗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責任共負、風險共擔的習慣,增強員工的“經營”意識和“危機”意識,更好的做到節能降耗。
充分利用每月舉行的QC活動,為裝置安穩長運行獻言獻策。班組根據現場出現的問題作為QC課題,目的就是通過班組人員共同努力解決這些棘手問題,對照問題全員討論并且按照“P- D- C- A”循環程序開展活動。
班組開展的《降低120萬焦化1.0MPa蒸汽耗量》QC小組活動,將1.0MPa蒸汽日均耗量由357噸/天降至302噸/天,節約蒸汽量55噸/天;開展的《優化汽輪機操作,降低壓縮機4.0MPa蒸汽單耗》QC小組活動,大大減少了4.0MPa蒸汽的耗量,使車間能耗降低了0.13kg標油/t渣油,每年為車間節約23.4萬元。
又見:
(趙)安仁質直純愨,無所矯飾,寬恕謙退,與物無競,雖家人仆使,未嘗見其喜慍。女弟適董氏,早寡,取歸給養。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宋代確實存在女性寡居后歸寧的現象。前兩則史料來源是《夷堅志》,雖有虛構成分,但更多情況下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在第三則史料中甚至可以看到,在王子輿“尤旅殯京畿”之時,妻子劉氏依然回到了父母家。《宋史》中則發現把寡居女性接回娘家居住似乎不少見,而且這樣的行為也是一種被輿論所認可的行為。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女子寡居后歸寧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二)留在夫家的寡居女性
至于留在夫家的寡居女性,則是更常見的了。她們選擇寡居的原因也相對好理解一些,要么侍奉舅姑,要么撫養子嗣。比如太原人李氏,她之所以留在夫家,是因為“以有信義也”。很多寡居民婦之所以在丈夫死后留在夫家,尤其對于新婚不久夫妻間的感情基礎可能尚未建立完整便守寡的女性而言,倘若硬說留在夫家是感情使然未免有些牽強,所以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義”。這里需要提及的是,留在夫家的這部分女性多是自己支撐這個家庭,自力更生,侍奉舅姑。
但是還有一些留在夫家的寡居女性在尚未與夫家產生根深蒂固的聯系前,一般會依賴于丈夫的兄弟生活,體恤孤兒寡母的丈夫的兄弟們也會依照實際情況在生活上盡可能多地給予他們幫助:
(王)旦性沖澹寡欲,奉身之薄。……至其沒也,子素尤未官。婚姻不求門閥。事寡嫂有禮,于弟旭友愛尤篤。
又見:
宗諤風流儒雅,有醞藉,內行淳至,事繼母以孝聞。二兄早卒,奉嫂字孤,閨門之內,兒無常父,賞延所及,必先群從,及歿而己子有未仕者。
宗諤的兄弟早卒,他的妻子也是受著宗諤的奉養。此外,在《宋史》當中也有相關的事例:
(杜)纮事兄純禮甚備。在鄆州聞訃,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臨,死不瞑矣。”適詣闕,迎其柩于都門,哀動行路。悉以奉錢給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孫一人。
在這則史料里我們可以看到,杜纮的寡嫂不僅受到杜纮的侍奉,就連她自己的孩子也被很好地安置了。
對于這些留在夫家的寡居女性,尤其是對年輕新婚初寡的女性來說,想要自力更生來侍奉舅姑實在是有一定的難度。雖然不能排除獨自侍奉舅姑這種情況,但我們更容易理解和其丈夫宗家人一起生活的情況。所以很多情況下她們都會依賴著自己丈夫的兄弟來生活,這理應成為宋代女性寡居后行為選擇的一個方面。
(三)獨居
還有一部分女性寡居后,她們不會選擇與自己的親人(無論是自己的父母亦或是丈夫的親戚)一起生活,而會選擇獨自生活: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弼能為詩,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家至貧不恤也。既死,妻在鄉里,僦屋以居。
史料中反映出來的信息就是陶弼的妻子在寡居后沒有侍奉舅姑或是歸寧,而是“在鄉里,僦屋以居”。
宋代女性寡居后的生活面貌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多樣性取決于很多因素,但大部分可以根據她們的子嗣情況,寡居時的年齡以及雙方家庭情況予以劃分。因而在分析宋代女性寡居相關問題時,一定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這樣才會使得論述豐滿,結論可信。
注釋:
游惠遠:《宋代民婦之家族角色與地位研究》,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宋)范成大:《吳郡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897頁。
(元)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3483頁。
(宋)王明清:《摭青雜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頁。
(宋)吳自牧:《夢梁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76頁。
(元)脫脫:《宋史》,第12684頁。
(元)脫脫:《宋史》,第13488頁。
(宋)洪邁:《夷堅志·甲志》卷3,第21頁。
(宋)洪邁:《夷堅志·三補》,第1808頁。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1114頁。
(元)脫脫:《宋史》,第9659頁。
(元)張鉉:《至正金陵新志》,《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5882至第5883頁。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第2080頁。
(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第1827頁。
(元)脫脫:《宋史》,第10634頁。
(元)脫脫:《宋史》,第10736頁。
參考文獻:
[1](宋)吳自牧.夢梁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2](宋)洪邁.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宋)王明清.摭青雜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宋)范成大.吳郡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5.
[6](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元)張鉉.至正金陵新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0.
[8]游惠遠.宋代民婦之家族角色與地位研究[M].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9][美]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