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加強高校外國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進行探討,然后分別以外國文學中詩歌、散文、小說以及戲劇為例對如何在高校外國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高校;外國文學;審美教育;分析
文學作品對生活和藝術的描繪主要通過語言這種載體,雖然相對比音樂、繪畫、舞蹈以及雕塑等形式具有直接的審美特性,但是其也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備的審美特點。因此,對于高等學校的文學教師來說,除了向學生傳授大量的文學理論知識同時,也應該帶領學生不斷挖掘外國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審美因素,以不斷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外國文學作品的主要審美因素及教學方式
在外國文學中,詩歌、散文、小說以及戲劇是四種主要的體裁,下文將分別結合這四種主要的體裁,對高校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主要審美因素及教學方式進行詳細探討。
(一)外國詩歌
以筆者看來,外國文學中的詩歌主要包括情感美與哲理美兩個方面,在情感美中不僅體現了文辭的優美,而且在文字中還蘊含了豐富的感情。如《我愿意是急流》,富含了作者熾熱的感情在內,因此,教師在講授這些作品的時候,應該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以達到心靈的碰撞。此外,西方人往往比較理性,喜歡對哲理進行探索,這些在詩歌中也有著一定的體現。比如,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在《文學傳記》中曾經寫到:“一個人,如果不是一個深沉的哲學家,他絕不會是個偉大的詩人?!倍F實中也是,他往往都在思考著生命的價值以及人生的真諦。而作為教師來說,在講授該類詩歌應該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詩歌表面的涵義延伸到深層次的理解,從而使其產生共鳴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二)外國散文
雖然散文也是和小說、詩歌以及戲劇并列的文學體裁,其審美特征是語言精煉、情境交融以及形散神聚。不過,外國的散文和國內的散文還是有著一定的差異,比如,我國的散文比較注重抒情與議論,而國外的散文則更加注重思辨,通過闡釋哲理來抒發情感。筆者通過對很多國外的散文閱讀后發現,首先,它們往往在語言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挖掘,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深刻魅力。此外,還應該對散文的語言思辨性進行關注,對其背后的民族心理進行挖掘,進而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外國散文中的不一樣的美,并進行欣賞,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
(三)外國小說
小說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其主要是通過對人物、情節、環境的描繪來表現出現實生活。和其他的文學體裁相比,小說的“真實性”更加真實,當然,其所表現出來的時代背景、創作手法以及作品所表達出來的主旨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領略到人物形象上的審美價值,以《裝在套子里的人》這部外國小說為例,在該部作品中,恐懼是主人公別里科夫最大的特點。現實生活讓他感覺到非常不安,只有禁止的東西才會使他的內心感到踏實,相反,沒有禁止的事物會讓他懷疑與感到不安。因此,在具體的講解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反面認識到什么樣的人格才是健全的,從而幫助學生端正他們的人生觀。
同時,情節也是小說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小說主題的表現都是通過情節來展現的,比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時,作者為了突出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為了追求奢華富貴的生活而命運坎坷的悲劇,先是寫女主人公從逆境到順境,筆鋒再轉入逆境。然后從波瀾起伏中,突出瑪蒂爾德的悲劇。作者在小說結尾處,描寫女主人公瑪蒂爾德遇到故人,得知項鏈其實是贗品的真相。小說戛然而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領悟到很強大的震撼力,從而使得學生受到深刻的審美教育。
(四)外國戲劇
對于外國戲劇來說,國人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悲劇美與荒誕美兩個方面,在悲劇美的作品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羅密歐與朱麗葉》,其中通過對這對相愛的青年男女為愛情獻身的悲劇,從而為讀者展現出了強烈的悲劇效果。雖然雙方家庭的世仇,不允許二人在一塊,但是二人寧可付出生命也要與對方長相廝守,這種愛情悲劇帶給了一代代讀者強烈的震撼。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領悟到生命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激勵學生去珍惜與熱愛生命。
此外,荒誕作為上世紀外國文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也是文學審美的一個重要特性,以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為例。作者創作這部作品的思想背景是人類處境的荒誕與痛苦,設計了兩個流浪漢弗拉季米爾和埃斯特拉岡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做的一件事就是等待戈多。而教師在開展審美教育中,應該引導學生去正確對待這種荒誕的生活,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生活中的丑與美,從而激發他們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
二、結束語
總之,在高校外國文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外國文學所展現的社會美、藝術美以及自然美等去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繼而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胡羽晴.論中學外國文學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海南師范大學,2013.
[2]趙琨.淺談高校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2,09:120-121.
[3]李艷梅.高校通識教育與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培養——以通識課“外國文學名著鑒賞”為例[C].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浙江工商大學教學改革論文集,2012,0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