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碧霞 饒欣
摘 要:本文以物流人才需求為背景,以高校轉型發展為契機,對民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進行了SWOT分析,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師隊伍、校企合作、課程設置、考核方式、鼓勵學生參加競賽等幾個方面提出了適當的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物流管理;SWOT分析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物流行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行業,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符合市場需求的物流人才呢?
2015年,教育部提出,為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推動高校轉型發展,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向應用型轉變,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民辦高校應抓住此次契機,通過SWOT分析研究物流管理專業在此背景下的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制定相應的對策,為改進教學工作、培養更多優秀的物流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據。
一、優勢(Strengths)
1.教學手段多元化
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傳統的板書加口授的教學方式,如:多媒體教學的普遍化,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書本知識之外,還可以加入更多的、更豐富的內容,將各類案例、視頻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學生在掌握知識時更容易理解。
同時,為改善教學環境,各個高校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投入,以豐富教學內容,擴充教學手段,民辦高校也不例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不斷探索,如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項目式教學等,都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2.資源優勢
我國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區,城市地區經濟發展快速,各類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有實力的、較大的物流企業也不斷出現,這就給學校創造了很好的資源優勢,一方面學生需要實踐基地,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專業的物流人才,此時,學校可以和企業開展合作,利用企業資源來進行物流教學。
二、劣勢(Weaknesses)
1.缺乏專業教師
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教師來承擔教學工作。而現在的狀況是,民辦高校物流專業師資力量主要來源于剛畢業的碩士和博士生,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學物流出身,而是從經濟類、管理類或計算機類轉行過來的,雖然師資力量學歷高,但是實踐經驗不足,上課的時候不能有效結合實際進行講解,造成課堂吸引力差,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2.缺少實踐環節
物流管理專業自開設以來,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全國已經有很多的院校設立了物流管理專業,理論教學體系日趨完善,而實踐教學環節的缺少仍然是很多院校面臨的一個問題。雖然有些學校在課程體系中設立了實踐教學環節,但是由于缺少實驗設備、缺乏實訓場所和實踐教學基地,使得實踐環節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的形式開展,形同虛設。
相比于公辦院校來說,民辦院校的資金并不是來源于國家財政性經費,主要是以創辦者的投入和學費收入為經費來源,由于缺乏政府資金支持,很少有學校能夠承擔各類實訓室、實驗室的建設和維護,因而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只能點到為止。
三、機會(Opportunities)
目前物流業的發展已經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來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2014年,國務院制定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對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發展的重點、主要任務等進行了闡述,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
另外,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建議》中3次提到物流,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互聯網+”、打造智慧物流平臺、加快“走出去”的發展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必然需要物流人才的參與,這就需要培養大量的物流人才參與物流的建設和發展,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對于民辦院校來說是個不小的機會,應該抓住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好機會, 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物流人才。
四、威脅(Threats)
民辦院校面臨的威脅來自于多個方面,如:招生、就業等。
1.招生方面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目前,全國已有多省將本科第二批次與本科第三批次合并為本科第二批次進行招生錄取,這對于民辦院校來說是個不小的沖擊。如何在各院校人才爭奪的競爭中突圍而出,是民辦院校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另外,對于物流管理專業來講,社會的誤解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社會上有很多人,包括剛進入高校的物流專業學生、非物流專業的學生,都認為物流就是送快遞,對物流概念沒有正確的認識,這種誤解不斷放大,使得很多學生不想報考物流專業,覺得沒面子,這種誤解直接導致了如下局面:一方面,物流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畢業的學生不愿意從事物流行業。
2.就業方面
民辦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時受到了來自公辦院校、同類院校和職業院校的沖擊。相比于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來講,民辦院校的物流畢業生實踐經驗不足,而對于公辦院校的畢業生來講,民辦院校本身的競爭力略遜一籌,如何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勝出,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是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目前物流專業的學生就業面比較廣,社會上也存在很多不同規模的物流公司,可以說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上還是有很多選擇的,但是實際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由于物流行業的加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碰上“雙十一”、“雙十二”這些特殊的日子,更是加班加點的進行工作,有些畢業生怕累,就業時選擇了其他行業,這些接受了專業、系統教育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流失,使得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越來越大,有關數據表明,目前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口達到50萬,如何留住這些人才,都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針對上面存在的這些問題,在物流管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作如下改進:
首先,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選拔優秀的教師參加校外的各類培訓,學習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利用寒暑假分批將教師派往合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彌補實踐經驗的不足。
其二,加強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僅教師要深入企業,學生也要深入企業,要將企業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盡可能地將實踐課堂搬到企業的工作場所,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其三,課程設置的改進。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可以在學習專業核心和主干課程之前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期實習,將實習作為一門課程設置在教學體系中,并給予一定的學分,強化實習在教學中的地位。另外,在設置課程時,需要考慮理論課程與理論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安排好先修課程,同時提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
其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目前民辦高校在物流教學中受到資源的限制,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考核方式——通過試卷進行測驗,要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可以在傳統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其他考核方式,如:實際操作、上機、社會實踐等。
最后,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如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學科競賽涉及到的不再是某一個單一的教學內容或課程,而是多門課程的匯總和結合,通過參加學科競賽,可以將各類課程融會貫通,進行系統地學習。同時,在競賽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發現學生在某些知識上的欠缺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加以改進,更好地教授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1]賈衛麗,李普亮.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物流科技,2015,12:46-49.
[2]張蕾.協同創新視角下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SWOT分析[J].才智,2015(1):145.
[3]任汐.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與教學改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