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軍/江蘇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動監”分析與思考
張宗軍/江蘇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江蘇是全國最早探索實施畜牧獸醫信息化的省份,1980年代如東縣在全國率先實行免疫標記,即在打過疫苗的豬耳朵上剪一缺口,表明已經實施過免疫,這是防疫信息化的雛形。此后江蘇發明了塑料免疫耳標,后又在耳標上標記郵政編碼以區分不同地區,現在使用二維碼免疫耳標,在一些地區還使用電子耳標。這些,都為動物標識及產品追溯以及畜牧獸醫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2015年以來,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意見,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提升農業水平、助力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措施,互聯網農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是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的根本職能,要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的動物衛生全鏈條風險控制,保障養殖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就必須依靠信息化手段。
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大數據是指在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及管理服務過程中,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采集、傳輸、匯總而形成的,主要包含九個方面的信息。一是養殖信息,畜禽地方品種、引入品種、培育品種,不同規模存欄、出欄數量,養殖保險,家庭養殖農場、養殖專業合作社、國家及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等。二是防疫信息,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養殖生態環境控制、驅蟲、診療、消毒滅源,免疫病種、時間、次數、劑量和免疫接種人員。三是檢疫信息,產地檢疫申報點設置及檢疫申報、受理,檢疫人員、協檢人員,檢疫動物數量、健康狀況、動物調往目的地、移動電子出證。四是流通信息,省際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設置、運輸檢查消毒,國內外生產及市場狀態,畜牧業成品、半成品、深加工產品市場供求,動物及動物產品價格行情。五是屠宰信息,畜禽屠宰場設置,入場檢查、宰前隔離觀察、屠宰同步檢疫、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檢測、抗生素殘留檢測、動物產品品質檢驗。六是無害化處理信息,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及鎮村收集點設置,病死動物數量、圖片、影像、處理,病死動物保險理賠、無害化處理補貼發放。七是投入品監管信息,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獸藥及獸用疫苗的生產企業、流通銷售、市場經營、養殖使用,瘦肉精、違禁藥物、畜產品質量檢測。八是防疫物資信息,動物免疫標識、檢疫證章標志、強制免疫疫苗招投標、防疫應急物資儲備。九是機構與人員信息,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動物防疫、畜牧技術推廣、動物診療等機構,官方獸醫、執業獸醫、助理執業獸醫、村級防疫員等人員。
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促進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發展,離不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結合江蘇“互聯網+”發展和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實際,可建設“一體兩翼”的“互聯網+動監”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一體”,指畜牧獸醫管理應用系統,其本質或核心是一個大數據應用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管理系統軟件,需要對涉及畜牧生產、加工、流通、經營等方方面面的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分析、匯總,從而實現畜牧獸醫數據共享與交換,實現畜牧獸醫工作實時、動態和科學管理。要集中整合畜牧獸醫各方力量,啟動軟件研發、大數據開發,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與畜牧獸醫工作相關的若干個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管理服務模塊,實現全省畜牧獸醫信息的互聯互通。“兩翼”,指動物衛生監督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一是在生豬屠宰企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省際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大型畜禽養殖場、獸藥飼料生產經營機構、動物診療機構和其它有關動物衛生監管重點場所,通過與江蘇省電信公司開展合作,依附電信公司的“全球眼”遠程視頻監控技術平臺,建立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可視化、全覆蓋、適時監管、證據可保存可追溯。二是動物衛生監督移動電子監管系統(動監e通),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中國電信網絡技術,實現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化管理從電腦PC端向移動手機端的轉換,在一部能登錄網絡的智能手機上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動物檢疫環節、流通環節及動物衛生監管等各項工作,并與電腦PC端實現相互轉換,實現移動執法。
使用“互聯網+動監”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可以實現八大功能,即:一是顛覆傳統產業,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畜牧業這樣的傳統行業,“互聯網+動監”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二是改變工作模式,“互聯網+動監”作為一種技術革命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大數據將養殖、經營、流通、加工、銷售等環節的信息有效連接,進而形成新的工作模式、盈利模式,讓傳統的工作方式脫胎換骨。三是提供決策參考,利用信息化對生產形勢、疫情走勢、質量行情等作出有效判斷、提前預警,為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客觀、高效的管理手段,為當地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提供及時、權威、科學的決策參考。四是提升服務質量,通過信息化便于管理相對人知曉政策、規范經營行為,提升了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更融洽了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關系。五是提高工作效率,“動監e通”系統具有及時、方便、快捷的特點,可極大提高基層執法工作效率。六是降低監管成本,可有效彌補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執法人員力量不足的問題,僅以無害化處理工作為例,既減少了監管人員核查工作量、降低了監管成本,又有效杜絕了虛報謊報、串通騙取補助現象的發生。七是實施科學管理,“動監e通”為每一位執法人員配備一個獨立的帳號并與手機號唯一綁定,對執法人員開展監督檢查的地點、時間、路線進行GPS定位,實現科學化、痕跡化管理。八是實現動物及產品可追溯。利用信息化平臺,可真正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環節的全程可追溯,真正實現動物及動物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監督留痕”,有效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建議在推進“互聯網+動監”信息化管理與服務平臺建設時,重點要在“四化四眾”上下功夫。“四化”即:一是數據采集職能化。數據采集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而畜牧獸醫信息化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信息數據面廣、量大,必須明確數據采集的具體職能部門分工,保證數據采集及時、有效。二是重點環節物聯化。免疫標識、檢疫票證、智能手機等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信息儲存、傳輸工具,還是信息采集、使用工具,必須實現之間的物聯互通。三是關鍵場所可視化。屠宰場、檢查站、無害化處理場等,始終是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的關鍵場所、重點內容,必須通過安裝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監管可視化、全天侯、全覆蓋。四是所有模塊關聯化。畜牧獸醫管理應用系統下的若干應用模塊,之間既相對獨立,更要有效關聯,可以獨立使用,又互聯互通,針對不同使用對象設置登錄端口,最大限度發揮其功能。“四眾”即:一是組織上依靠眾扶。各級政府、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都要樹立信息化觀念,真正認識到信息就是資源和財富,把推進信息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發動,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重視、基層理解、各類畜牧生產經營主體主動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技術上依靠眾創。“互聯網+動監”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創新工作,也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業務工作。要內強素質外求合作,積極發揮眾創功能,對內要建立信息化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專家隊伍,對外要利用網絡技術、軟件技術資源,組建技術專家團隊,緊密合作、合力攻堅。三是資金上依靠眾籌。“互聯網+動監”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公益性很強的工作,應當堅持政府主導,政府投入為主。同時,堅持“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可以積極錄求合作共建,吸引信息網絡公司、畜牧生產經營主體、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實現政府企業共建、優質資源共享、信息服務良性互動。四是工作上依靠眾包。“互聯網+動監”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協調工作機制,根據所設立的不同功能模塊成立若干工作小組,做到既要集中力量、總體規劃、統籌考慮,也要分包實施、分步推進、責任到人,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推動力、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