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尼拉·庫茲涅佐夫
古老的印度胡里節原是印歷的新年,在每年2月底3月初即印歷12月的滿月之時舉行。如今的印度人也和他們的祖先一樣,將這一天視為萬物復蘇、迎接春天的日子。
印度民族繁多,疆土遼闊,發源于印度的印度教被稱為“擁有數千個節日的宗教”。印度有許多神,事實上都是同一個神的化身,但每種神的化身都有各自的紀念日。每逢佳節,印度都會有大規模的全民慶?;顒?。印度每12年舉辦一次的靈修大會曾于2007年以7000萬的聚集人數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在眾多民族節日中,最為印度人所喜愛的還數胡里節,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印度色彩節。在這一天,人人都打扮得五彩繽紛,用顏料粉相互潑灑以送上節日的祝福。
多彩傳說
胡里節最初由何人發起、在何處產生、于何時盛行,都已無從考證,但這個傳統節日在時間的流逝中開枝散葉,民間關于胡里節由來的故事越來越多。例如,相傳毗濕奴(婆羅門教、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即保護之神)賜予印度人4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時,將胡里節賜予最下等種姓首陀羅(即農民、雇工和奴隸)。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胡里節十分受歡迎,并漸漸戲劇性地成為了跨越所有種姓的全民族節日。
在印度各地區,人們慶祝胡里節的方式各不相同,甚至關于胡里節的由來在各個區域也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流傳度最廣的是和印度教圣徒、惡魔之王赫拉尼亞喀什卜的兒子普拉赫拉特有關的一個版本。普拉赫拉特崇奉印度主神毗濕奴,拒絕承認自己的父親赫拉尼亞喀什卜應該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怒不可遏的魔王赫拉尼亞喀什卜讓普拉赫拉特的姑母胡里卡燒死自己那不肯屈從的兒子。胡里卡牽著普拉赫拉特走進火海,等待他灰飛煙滅(胡里卡具有不怕火燒的魔力)。但就在這時,毗濕奴聽到了虔誠的教徒們為普拉赫拉特做出的禱告,及時解救了普拉赫拉特,讓居心險惡的胡里卡葬身火海,并親自降落凡間鏟除了暴戾的魔王赫拉尼亞喀什卜。從此,人們便將這一天視為鏟除胡里卡、解救普拉赫拉特的吉祥節日,有些地方還將節日延長至兩周,并增添了重頭戲——燒死胡里卡稻草人。
位于印度北方邦的馬圖拉被認為是克利須那神的故鄉。在這里,胡里節與這位廣受愛戴的神有著密切關聯。年輕人總是喜歡搞各種各樣的惡作劇,例如,向自己喜歡的牧郎或牧女身上撒上顏料粉。相傳,克利須那也不例外,為了讓自己最愛的牧女羅陀的膚色變深(克利須那膚色偏黑),他將彩色粉末撒到了她身上,從此這種惡作劇便成為一種相互祝福的方式。
在印度南部,胡里節與印度神話中的激情女神讓緹埋葬丈夫愛神卡瑪的故事有關。相傳,愛神卡瑪將情愛之箭射向了奉行禁欲主義的毀滅之神濕婆,濕婆額上的第三只眼能噴射出神火,他因戒律被破一怒之下噴出神火,雖然濕婆的神火沒有殺死愛神卡瑪,但已將他的形體燒毀。懊悔萬分的濕婆讓自己的妻子雪山女神薩蒂將卡瑪的形體還原。民間為了紀念愛神卡瑪的“重生”,便將這天設為胡里節。
關于胡里節的傳說,除了這些和宗教有關的版本外,其他版本的傳說都與迎接春天的到來有關。多彩的傳說讓胡里節變得更加迷人,人們潑灑出的五彩繽紛的顏料不僅摻雜著讓緹哀悼丈夫的眼淚、克利須那與愛人的歡笑,還融匯著人們在迎春之時對彼此的美好祝愿。
歡度佳節
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的節日,印度人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越早越好,一般在前一個月的月圓之時就開始為籌備胡里節而忙碌了。胡里節開始的頭幾天里,人們會熱情洋溢地放聲高歌,唱和胡里節有關的傳說。有些地方唱毗濕奴勝歌,也有些地方唱愛神卡瑪之死的哀歌等等。印度北方人還會準備篝火,燒用稻草做的魔王妹妹胡里卡。毗濕奴的崇拜者們還會將牛糞弄到自己身上,象征著自己也加入了毗濕奴和胡里卡的戰斗中。
總之,胡里節期間隨處可見旺盛的篝火,以燒掉為新的一年帶來厄運的東西。家家戶戶都要在房屋前挖一個坑,放入木柴和蓖麻,月圓之前點燃篝火。在古時,只有王公貴族的宮殿才有旺盛的篝火,尋常百姓只能領取火種。當然,在烤篝火前,一定要美美地吃上一頓用新收割的麥子烹飪的節日大餐。
等到聲名狼藉的“胡里卡”燃燒殆盡后,胡里節的重頭戲就要登場了,這也是人們最喜愛的環節——撒粉末。所有人相互追逐,將彩色粉末撒滿對方,用專門的染料水互澆。在農村,人們還特地為此用竹筒等制作了噴水裝置;在城市,人們用玩具水槍和家里祖輩傳下來的巨型自制噴水式推進器。這天,房屋上、汽車上、人們身上到處都五彩繽紛,陽光透過空氣中的彩色粉末射出的光也變得五彩斑斕。不認識的路人們也會互相撒粉末,整條街道都像是印象派畫家創作出的一幅油畫。人們用的染料都是為胡里節特制的,容易清洗。通常,沒有人會因為在胡里節被撒滿顏料而生氣。但也有些喜歡開玩笑的人用真顏料,但這只是例外。
盡情娛樂
胡里節是印度最民主的節日。印度奉行嚴格的種姓等級制,但在胡里節期間任何人都可以往官員身上撒滿顏料,或是將婆羅門推進顏料水坑。但事實上,這一天許多社會高階層的人都不會出門,只在家里小范圍地慶祝,吃一些帶有酸凝乳和果脯的奶油三角烤餡餅。
但無論你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晚上都一定要用胡里節篝火燒出的水洗漱。洗掉身上的顏料后,換上節日的盛裝去親朋鄰里家串門,品嘗豐盛的節日美食。
在印度南部的馬德拉斯,人們會唱讓緹祭奠愛神卡瑪時所唱的哀歌。男人們還會用下流淫蕩的話往女人身上“潑臟水”,這也是節日“儀式”的一部分,因為他們要替禁欲主義的濕婆表達對女性的嫌惡(盡管濕婆并沒有要求其他人禁欲)。歷史學家則認為,這些辱罵女性的話和曾來當地定居的游牧部落人口有關。由于游牧部落中經常有男性因為征戰新的領土而死于殺場,他們家中的妻子總是哭泣,越來越多的哭聲甚至淹沒了土著居民的村莊,當地人就會大聲謾罵這些女性。
印度一些地區受克利須那奉行的一夫多妻制的影響,在烤過篝火后,全民開始不受等級限制地“性愛狂歡”。真正的淫亂實際上只存在于遙遠的中世紀時期,但現如今的印度女性在大街上仍然會被男人用污言穢語調戲。
在罪惡的胡里卡被燒死后的第二天,許多印度女性會互相往身上扔以灰和土為主的粉末。她們還會把灰撒進水里,表達對魔王的蔑視。男人們則高唱描繪克利須那和牧女們歡愉的色情歌,表達對女權代表們的不屑和譏諷。這些女權代表中很少有人會在這天出門。在印度西部的一些地方,不堪入口的下流話在這天似乎從不受限制,男人們甚至可以不經女性同意就在大街上突然抱緊她們。而印度的馬拉地人,會在這一天做更加出格的事情:男性會為所有在戰爭中逝去的烈士祈禱安息,他們裸露著生殖器圍著篝火跳舞,直到筋疲力盡。還有一些地區會在這天用山羊尸體祭奠神靈??傊?,同一個胡里節在印度的不同地方卻有著各種各樣的慶祝方式。
馬圖拉被公認為歡慶胡里節最熱鬧的地方。在這里,胡里節要持續許多天,來自印度次大陸各地區的朝圣者紛紛前來慶祝。據說,如果幸運的話,朝圣者們還可能在宗教圣地維倫達文(印度神話中神靈的居住地)的月光中看到克利須那神和牧女們跳舞,聽到克利須那神演奏的動聽的長笛聲。
[譯自俄羅斯《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