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林
?
深刻領會《條例》精神實質努力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境界
張子林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制度建設只有進行時。中央修訂頒布《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體現了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并行統一,必將為黨的建設注入強大正能量,必將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無窮動力。作為紀檢機關和紀檢干部要深刻領會《條例》出臺的重大意義,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抓早抓實抓常,真正讓《條例》成為管黨治黨的“度量衡”,成為黨員干部不敢逾越的“禁行線”。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艱巨繁重的任務和人民群眾的期盼,實現奮斗目標、完成歷史使命關鍵在黨。
紀律是黨的生命。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紀律嚴明始終是建黨管黨治黨的一條基本主線、一個制勝“法寶”。但是,隨著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打擊貪污腐敗逐漸成為了紀律建設的重心。在收到明顯成效的同時,也無形中導致管黨治黨實踐不是以紀律為尺子,而是以法律為依據,紀律退守到了法律的底線上,黨員退守到了公民的底線上。只要黨員干部不違法,違反紀律就是小節。黨員干部不把紀律當回事,漠視規矩、踐踏紀律習以為常。結果,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紀律是治黨之戒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無數案例表明,黨員干部“破法”者,無不從“破紀”始。要阻斷由“破紀”到“破法”的演變,必須在“破法”之前,設置嚴密的紀律屏障,靠黨紀管住大多數,靠法律懲治極少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既突出當前以治標為主,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強化巡視監督,劍指紀律“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問題,又堅持懲治威懾和建章立制兩手抓,不斷將黨的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注重抓早抓小、關口前移、動輒則咎。這些無不體現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理念創新、思路創新,也由此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新高度。這既是正風反腐的經驗之舉,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
我們黨之所以先進,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對黨員干部的紀律要求比國家法律對公民的要求更高、更嚴。黨中央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就是要從“盯違法”轉向“盯違紀”;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就是要把紀律審查從法律底線前移到紀律底線,把規矩立起來、紀律嚴起來,使紀律真正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黨員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線。
重視和堅持黨內法規制度創新,逐步扎緊黨規黨紀的籠子,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工作慣例和不斷取得自身建設新成效的成功經驗。制度源自于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為制度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及時將實踐成果轉化為紀律條文,固化成法規制度,是形勢需要,也是規律使然。
《條例》與2003年修訂版一脈相承,但又放在一個全新的框架內立規矩、劃底線。共刪除79條與國家法律法規重復的條款,新增42項條款,作重大實質性修改57項條款,將原有10類違紀行為梳理歸納為“六大紀律”,并逐類開列出史上覆蓋面最全、處分程度更重的“負面清單”,破立結合、變化明顯,底線清楚、針對性強,為黨員干部劃出了不可觸碰的底線,也為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明確了對照的標準、衡量的尺子,使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監督有規可依、有據可循。《條例》堅持了“以黨章為根”的總原則,突出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實現了紀法分開又有效銜接,政黨特色和黨紀特色更加凸顯,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相得益彰。《條例》既固化了作風建設和懲治腐敗的最新成果,也強化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的實踐導向,又表明了越往后執紀越嚴、處分越重的鮮明態度,全面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思想方針、原則要求和方法措施,實現了黨內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的與時俱進。
加強紀律建設,嚴明紀律規矩,既是治標,也是治本。用紀律管住大多數,才能有效治病樹、正歪樹、護森林,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不敢”的氛圍強化了,“不能”的制度嚴密了,“不想”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作為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制度成果,《條例》為依規管黨治黨奠定了制度保障,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對于深入推進黨的紀律建設,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境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執行從來是一靠自覺、二靠監督。當前,我們要把認真學習領會《條例》,抓好《條例》貫徹實施,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體現于“兩個責任”之中,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要求落細、落實、落到底。
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要通過專欄解讀、以會代訓、知識競賽、巡回宣講、黨校輪訓等多措并舉,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條例》的學習、宣傳、教育、培訓,既抓好條款學習,又注重以案釋義,真正讓《條例》成為黨員干部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規范,切實把《條例》刻印于黨員干部的心坎上、腦海里。群雁高飛頭雁領。要突出抓實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將《條例》納入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談心提醒、任職談話、警示教育之中,帶頭學《條例》、講《條例》、守《條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做出表率。紀檢機關和紀檢干部要從自身抓起,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特別是從現在開始,在立案、審理時就要對照錯誤事實講清新舊《條例》的區別,按新《條例》應該怎么處理。通過對比學,力求快掌握、快理解。
把監督納入責任體系。徒法不足以自行。監督是推動《條例》學習貫徹的重要保障。黨委要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落實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習組織、貫徹部署、執行檢查,體現于對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監督之中;紀委要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監督檢查黨風廉政建設和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的一個重點,及時指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以監督傳導壓力,以壓力推動落實。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要通過分層、分批組織《條例》知識測試,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學習貫徹情況的考核評價。缺席或考試不合格的,一律補考;兩次考試不合格的,一律離崗集中培訓,務求人人過關。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要把學習貫徹《條例》情況作為追責問責的重要內容,對不重視、不組織或走形式、不實抓的,一律堅決問責;如果管理范圍內的黨員干部發生違紀問題的,將從嚴追究領導責任。
把懲戒作為必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把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這些手段給了大家,該用的都要堅決用起來。”實踐也告訴我們,只有讓那些我行我素、依然故我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才能令行禁止、以儆效尤,防止“破窗效應”。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監督機關,必須在思想認識、工作重點等方面跟上中央要求,從“盯違法”轉向“盯違紀”,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動輒則咎、夠立則立,嚴格執紀、一寸不讓,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明起來、執行到位,真正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持續強化“不敢”的氛圍。要轉變紀律審查方式,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注重抓早抓小、關口前移,對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理,把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的要求制度化、常態化,在嚴明紀律中治病樹、護森林。同時,結合紀律審查工作實際,對照《條例》規定,對行之有效、成熟完善的實踐成果,及時固化為法規制度,納入到紀律規范中,實現與時俱進。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黨,黨就要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讓黨不變色、不變質,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切實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條例》的修訂頒布,標志著我們黨又一次吹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進軍號角。只要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定不移地推動“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機制”的戰略規劃相互銜接遞進,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走,我們黨就一定能夠不斷開創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境界,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堅強的紀律保證,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鍛造更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作者系中共齊齊哈爾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曉燕wangxiaoy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