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華
?
“精神暴力”入法更要入心
劉桂華
2015年12月21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二審的《反家暴法(草案)》增加適用范圍,將精神暴力納入家庭暴力。此外,草案在附則中還增加一條規定,有同居關系的人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也應適用該法。2015年8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曾首次審議了《反家暴法(草案)》。
精神暴力即我們常說的“冷暴力”,其形成有著多方面原因。有專家指出,從個體角度出發,造成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性別歧視、夫妻性格不合、家庭和社會背景的不同、婚外戀、女方失去生育能力等等,不一而足。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層面來看,冷暴力的發生有普遍的社會背景。隨著社會從傳統的農耕社會轉為現代工業社會,社會交往方式的日趨豐富凸現夫妻情感交流的相對匱乏,而夫妻發生沖突時,傳統大家庭中夫妻可尋求的矛盾緩沖機制(如家庭支持)也不復存在,加之文明程度的提升,夫妻把家庭矛盾的對抗形式由低級的身體虐待轉為高級的精神壓迫(這也是為什么城市人和知識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更容易發生冷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精神暴力發生率為三大家庭暴力之首。中國法學會曾對浙、湘、甘3省3500多個家庭作過調查,其數據顯示三種家庭暴力發生率排名依次為冷暴力、身體暴力、性暴力。在存在矛盾的家庭中,六成以上的家庭出現過“冷暴力”。而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劉喆對北京、天津、武漢、長沙4地2000多個家庭的調研結果也表明,有93%的家庭對自己的婚姻質量不滿意,70%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精神暴力”在家暴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也就難怪人們對其“入法”報以很大期待,尤其是此次反家暴草案中還寫入了“同居暴力”,更體現出反家暴沒有禁區。
不過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熬癖┝Α比敕ㄒ祝胄碾y。一方面,對于“精神暴力”的界定,有的時候還真難分得清。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有的人認為伴侶的一句“嗯”“哦”之類的回答,就是冷暴力,但實際上,由于文化差異、生活方式的差異,究竟什么才算冷暴力,確實值得探討。另一方面,夫妻雙方如果以“精神暴力”對簿公堂,還會面臨收集證據難、追究法律責任難等問題,即便法院可以裁定什么屬于家暴,卻不能修補殘缺不堪的婚姻。
包括精神暴力在內的家庭暴力是社會隱痛,通過法律規制家庭精神暴力是必要的,但卻不能僅靠立法來遏制精神暴力。防治家庭精神暴力更應運用社會多方力量進行綜合治理,建立一套以預防為主,控制、查處為輔,能充分有效地預防、遏制家庭暴力的社會網絡,這樣才能讓“精神暴力”在入法的同時,更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遏制家庭精神暴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