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詩平
?
濫用“親自”幾時休?
宛詩平
時下,雖然干部的作風建設大有改觀,但在報刊、電視等媒體上,我們仍然可以經常看到、聽到領導“親自掛帥”“親自到會”“親自講話”“親自調研”“親自深入第一線”“親自檢查工作”“親自宣講文件”等提法。“親自”二字濫用現象已經到了可笑和甚至是令人生厭的地步,以至于有人譏諷說:“看來,領導以后吃飯、睡覺、走路、上廁所也得‘親自’了!”
不是說“親自”一詞不可用,關鍵是要用得恰如其分。比如說某領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等等時,為何一定要加上“親自”一詞呢?難道還有深入基層而不親自下去、調查研究而不親自動手動口的嗎?“親自”二字和領導干部形影不離,究竟有多少好處?加上“親自”,不等于文章就有了分量,說多了,反而損害了群眾對領導干部的印象,引起群眾反感。因為領導干部深入第一線是職責所在,工作的需要,在新聞報道中沒有必要用“親自”加以突出強調。相反,加了“親自”一詞,大有畫蛇添足、低級捧贊之味,毫無實事求是、樸實親切之感。即便僅是從文法修辭上說,這也是同義反復,說廢話,完全是新衣服上打補丁——多余!
“親自”之所以被濫用,一方面折射出了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中文風不正的現象。他們無論寫什么、干什么、說什么,都習慣在前面加上“是在某某領導下、某某關懷下、某某幫助下”,恨不得把沾邊的領導和單位都掛上,一篇文章、一件小事里硬塞進一本花名冊。寫領導的一言一行,也總是“親自”“在百忙之中”,凡此種種,媚相十足。此種虛偽、庸俗、低級的文風盛行,危害甚烈。它不僅影響到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更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和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親自”之所以被濫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現象。他們干工作、做事情,習慣了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看材料,安排下屬去調研,而自己卻浮在上面的多,“沉”下去的少;跟著喊口號的多,具體抓落實的少;務虛的多,務實的少。這種不深入群眾、不了解群眾,而憑主觀發號施令的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使得很多該“親自”的事情沒有“親自”,物以稀為貴,正因為“親自”的太少了,才會視“親自”為寶,而且以偶爾“親自”一下為榮。
因此,“親自”被濫用,濫用者和被“親自”者都應深刻反思,要抱著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地改進我們的文風和作風,使“親自”成為一種行動、一種風尚、一種責任,而不是一種口號、一種標榜、一種作秀。
本欄責任編輯/劉桂華
liuguihu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