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民
?
搭建中俄農業合作新平臺
李德民
構建“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我省加強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國家級華信中俄(濱海邊疆區)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區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發揮對俄農業合作的示范作用,以搭建中俄農業合作平臺為重點,推動我省對俄農業合作邁上新臺階。
2015年3月,國家級華信中俄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區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的優先推進項目清單。合作區位于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由東寧華信集團歷經10年開發建設,是集種植、養殖、加工于一體的中俄大型農業合作項目。合作區擁有耕地面積6.8萬公頃(102萬畝),建有7個糧食處理、倉儲、加工園區,入駐10余家種植、養殖、加工企業。按照產業化發展思路,合作區已在建設油脂廠、飼料廠和現代化養豬場的基礎上,計劃繼續投資5.5億美元,建設玉米深加工廠、復合肥廠、大豆蛋白加工、肉制品加工、農業機械制造等項目。
構建“龍江絲路帶”將推動華信中俄現代農業產業合作區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完善園區供排水、供電、供熱、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糧食烘干和倉儲、農機具庫、機械維修中心、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辦公與生活設施等配套設施;二是在延伸產業鏈方面,以種植業、養殖業為基礎,引進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合力建設有機食品和非轉基因糧食生產供應加工基地;三是在跨境產業鏈銜接上,在國內邊境地區和腹地建設糧食倉儲、糧食精(深)加工園區,使境內外園區互動發展、配套發展;四是在打造中俄現代農業產業合作經濟集聚區方面,促進中俄農業資源、資本、市場、人才、技術諸多要素優化整合,實現國內國外農業產業橫向和縱向一體化發展。
黑龍江省對俄農業合作區除發揮好華信國家級產業園區的示范作用,帶動在俄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還面臨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建議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一是利用中俄國家和省州際會談機制。對接中俄糧食進出口檢驗檢疫、投資建廠、種植標準、設備安裝等操作規程及法律政策文件,協調一致,保障中俄農業合作協同發展。
二是加大對中國在俄企業的保護力度。認真落實兩國投資保護協議,建議兩國中央或地方政府商簽開展農業種植合作的專項協定,規范企業行為、保護其合法權益。
三是增設物流中轉設施補助內容。農業產業型園區的農業物資輸出和糧食的回運,需要在口岸、港口建設必要的物流中轉設施,建議將中俄邊境口岸、港口建設的物流設施納入《境外經貿合作區確認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辦法》。
四是改善關稅配額管理和減免糧食回運關稅。對國家境外農業園區糧食回運給予玉米、水稻、小麥配額保證,賦予合作區種子進出口經營權和糧食進口經營權。建議國家對境外國家園區回運的糧食減免進口增值稅、關稅及銷售環節稅。
五是加大境外農業開發資金支持和補貼支持力度。建議省級財政設立對俄農業開發扶持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境外農業投資企業實施以獎代投,解決境外農業開發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并將境外農業開發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扶持范圍,幫助境外農業經營者化解自然和市場風險。
六是加大境外農業開發合作組織扶持力度。制定對境外從事境外農業開發的合作社享受省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盡快扶強扶壯一批境外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組織,提高境外農業開發的組織化程度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建議省級財政每年從新增農業補貼中單列指標,使國內農戶或農場在境外種植耕地享受糧食直接補貼、農機補貼等補貼政策。
(作者系黑龍江省對俄農業產業協會會長、東寧華信集團董事長)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