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去杠桿。
如今,“去杠桿”成為很多行業面臨的下一個問題。然而,從企業層面來看,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去杠桿,而且情況可能還恰恰相反,也就是說很多企業需要“加杠桿”才是更好的利用了資本資源。
此次,《英才》記者通過對A股市場中一些受關注度較高行業的數據對比,嘗試對企業“杠桿率”的合理與否進行判斷。
在這里我們運用兩個數據來闡明情況,一個是凈資產收益率(ROE),一個是總資產回報率(ROA)。這兩個數據對于普通投資者并不陌生——凈資產收益體現了股東權益的效率,而總資產回報則是公司全部資產(包括負債)效率的體現。
鑒于截稿前上市公司并未全部公布2015全年財報,故選取數據截止到2015年三季度。從歷年的經驗看,三季度數據與全年數據雖有偏差,但是偏差較小,而且ROE與ROA的比例關系基本與全年數據一樣(某些特殊行業除外)。
商業銀行 接近“一本萬利”
從上表可以看出,銀行作為獨特行業,其杠桿率非常高,可以說是“一本萬利”,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不同行業都對銀行牌照“求知若渴”、城商行等小型銀行想要開遍全國。
另外從5家銀行的ROE/ROA看,農業銀行(601288.SH)杠桿用的比較高,甚至比民生銀行(600016.SH)還甚。
房地產 杠桿效率分化明顯
接著看地產,地產上市公司中“招保萬金”必不可少,但是由于招商地產剛剛被吸收合并,所以我們暫時剔除招商蛇口,加上一個曾經的明星股華遠地產,再加上一個專注于二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的榮盛發展。
金地集團(600383.SH)的數據,雖然凈資產收益率與總資產回報率與全年數據有較大差別,但是ROE和ROA的數值是同比例變化的,所以ROE/ROA這個值與全年情況基本一致。
5家企業中,前3家是比較大的地產企業,后兩家規模較小。從ROE/ROA的值看也非常明顯,規模小的杠桿用的比較大,規模大的在風險管控上相對較好,所以比值低一些。而且從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問題,其一,為什么金地集團遭到險資的搶籌?原因是其杠桿運用比較低,也就是說其凈資產非常重,這對于險資來說是真正買到了資產,買到了實惠,而且后期一旦加大杠桿,其收入跳升空間也比較大,這樣的標的不搶才怪。
其二,我們看萬科A(000002.SZ),萬科可以說是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這么大的體量,還有這么高的效率,其高效率可見一斑,并且其ROE/ROA屬中等偏上,可以說恰當運用了杠桿。如此綜合實力,“野蠻人”門外垂涎也是情理之中。
大健康 杠桿運用偏保守
再看看特別火熱的兩個板塊一個是大健康,一個是環保。先看大健康,我們依舊選取5家公司,5家公司的選取標準很簡單,就是這個行業里的明星股。比如:湯臣倍健、東阿阿膠、云南白藥、安科生物、達安基因。
從表中可以看到,健康產業的凈資產效率都比較高,但是沒有更多的運用杠桿將企業的這一優勢放大,經營上略顯保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湯臣倍?。?00146.SZ),其三季度的總資產回報率比凈資產收益率還高,雖然利潤統計口徑有差別,但是這足以說明這家公司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關鍵是找到方向,不讓資源閑置。
環保產業 先盈利再說
環保產業,也是選取5家明星股,比如開能環保、永清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三聚環保等。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樣本內環保企業整體ROE/ROA的比值比健康產業略高,但仍舊大大低于地產、銀行;二、環保企業中盈利水平參差不齊,越是貼近于設備制造和toB型企業(即客戶為大企業和機構)凈資產的效率越高,這說明環保的公共事業性,也說明這一行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三,環保企業的盈利能力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最后來看,地產和銀行比,杠桿利用率算低了,健康產業與銀行、地產比,收益好、杠桿低,所以去杠桿對健康產業來說是沒必要的,反而現在是這個產業可以擴張加杠桿的好時機;對環保產業來說,不是加不加杠桿的問題,而是需要提高盈利能力,“多掙錢”,這個行業要做的是讓理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