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波
(福建省德化縣桂陽林業工作站,福建 德化 362500)
?
杉木混交林造林效果分析探討
曾憲波
(福建省德化縣桂陽林業工作站,福建 德化 362500)
摘要:對優良的鄉土闊葉樹種與杉木混交林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杉闊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積量,促進了杉木和闊葉樹種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純林生長好,杉木和闊葉樹種的混交有利于發展闊葉樹種種群規模,極具推廣應用前景。
關鍵詞:杉木;闊葉樹種;混交效果
1引言
杉木是一種優良的速生樹種,在我國南方各省都有普遍的栽培。專家盧善土對杉木與山杜英混交林的林分生產力進行了研究,認為混交林能夠提高林分生產力;林思祖等專家也針對閩北地區進行了杉木適宜伴生樹種的選擇,選出了5種闊葉樹適宜與杉木進行混交造林,這些試驗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提高了森林功能的多樣性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戰略需要。筆者研究的杉木與闊葉樹種混交造林試驗基地是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桂陽鄉桂陽村蔣山格山場。
2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生長效果分析
2.1材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山杜英苗木為當地山杜英優良林分上采集的種子培育的一年生裸根苗,杉木苗木是由南平市林業局種苗站提供的,經過良種培育的一級苗,在2014年10月,于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山杜英純林及杉木純林地塊內,按上、中、下三個坡位設置20 m×20 m的標準地3塊。對各塊標準地分別進行每木調查,根據林分平均樹高和平均胸徑兩個指標在各個標準地內,選取各樹種標準木,按照Mons1分層切割法測定每一標準木各器官鮮重,任意抽取大約1 kg各器官作為測定含水量樣品,并依據測定結果推算出各器官干物質重[1]。
2.2結果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杉木山杜英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長量顯然比杉木純林高出許多,混交林中杉木的樹高、胸徑、單株材積分別比杉木純林高11.39 %、13.90 %和42.03 %;而混交林中山杜英的生長量也明顯高于山杜英純林,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比山杜英純林分別提8.82 %、22.51 %、58.43 %,林分總蓄積量分別比杉木、山杜英純林高66.03 %和46.34 %[2]。由此可見,山杜英屬于速生的鄉土闊葉樹種,它與杉木的混交,不但可以促進杉木的生長,對自身的生長也大有益處,還能顯著地提高林分生產力,特別是針對培育大徑才或木材戰略儲備林,杉木與山杜英的混交造林顯得尤其重要。

表1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生長量
3混交林的土壤性能調查
拿混交林與純林作比較,因為林分結構、枯枝落葉的數量、組成等不同,就會引起林地土壤理化性狀的不同變化。從表2可見,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狀都鮮明地優于純林。以表土層(0~20 cm)為例,混交林地土壤容重比杉木純林降低了6.30 %,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間持水量、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及通氣度等指標比杉木純林分別增加了14.11 %、11.46 %、12.95 %、4.44 %、28.99 %和10.99 %[3]。這些都說明了,山杜英與杉木混交后,可以優化土壤結構和氣性能,對維持地力,改善杉木純林地力衰退都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表2 混交林與純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狀
4杉木山杜英混交造林結論分析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的林分總蓄積量分別比杉木、山杜英純林多出66.03 %和46.34 %,特別是混交林中兩個樹種的胸徑明顯地大于各自的純林,說明山杜英與杉木種間關系諧和,杉木與山杜英混交造林具有較高的經濟產量與林分生產力,是一種對生態環保、經濟建設、社會效益都能兼顧的混交組合,可以優先選擇作為山地培育用材林的主要混交造林類型。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0~20 cm土層內的土壤有機質、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鉀等養分含量分別比杉木純林提高了6.48 %、7.96 %、7.28 %、32.43 %、12.45 %;山杜英純林0~20 cm土層內的土壤有機質、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鉀等養分含量分別比杉木純林提高19.64 %、16.11 %、25.45 %、72.97 %和28.81 %[4]。這些數據說明了,山杜英擁有良好的土壤改良作用,可作為杉木多代連栽林地恢復地力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在閩西北林區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山杜英與杉木混交造林最好采用行狀、星狀或塊狀混交配置,山杜英的混交比例不宜超過50 %。根據立地條件和培育目標,確定造林初植密度。例如,立地條件中等,培育中小徑材的造林密度以2500~3000株/hm2為宜;若立地條件好,培育大徑材的以1600~2500株/hm2為宜。在林分郁閉后,需要對郁閉度、種間關系變化情況及林木生長發育規律等進行考察,依據調查結果,在10年生時,進行一次適宜的間伐,目的是為了調整營養空間,提高林分生產力。保留密度約為中小徑材2000株/hm2,大徑材1050株/hm2。
混交林的成功首先必須要選擇種間關系協調的樹種,此外,及時調節林木營養空間也非常重要。山杜英樹冠伸展較長,為了不干擾其它樹種的生長和培育干型較好的林木個體,就要結合幼林撫育對其進行適當的修枝,如果條件允許,在撫育間伐后要加強施肥的工作,以提高林地生產力。
5結語
從以上的調查研究可以得出,混交林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林分的蓄積量,促進鄉土闊葉樹種成林成材,杉木和山杜英的混交造林極具推廣應用價值,它們可以改善林地質量、土壤物理結構、化學性質等,很多林業從事者都在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證明。混交造林的關鍵是要處理好種間關系,對于不同闊葉樹種與杉木的混交造林方法、混交比例、林分密度等具體應用,還有待詳細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生.福建優良鄉土闊葉樹種選擇評價與栽培模式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4,5(14):412~413.
[2] 陳禮光,連進能,洪偉,等.杉木毛竹混交林造林效果評價[J].福建林學院學報,2014,15(29):112~113.
[3] 王冬雪.閩北山地針闊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4,59(12):102~103.
[4] 潘旅俊.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生長效果分析[J].林業勘察設計,2013,19(9):231~232.
葡萄采后莫忽視管理
萄采收后,會普遍出現樹勢衰弱的現象。因此,加強采后管理,對葡萄植株的越冬及翌年新枝的生長等有重要的作用,能為來年葡萄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1.修剪和清園。在做好夏剪的基礎上繼續搞好摘心、打杈、除去卷須和細弱枝蔓、摘除病害嚴重的葉片、老葉片,以減少養分消耗,調節樹體養分的流向,促進芽眼飽滿老熟。清除園中雜草,將剪除的病梢、病葉、病果、枯枝及雜物等集中帶出園外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病蟲源。
2.施好果后肥。在果實采收后8月下旬,按每畝果園施入速效氮肥15 kg左右,同時增加30%的尿素溶液進行根外追肥2~3次,以促進樹體恢復正常的生長,如樹勢旺盛,則可少施,以防止新梢遲伸,徒耗大量的營養物質。一般在9~10落葉前重施基肥,施肥以氮磷鉀為主,每穴施入腐熟的農家肥30 kg或大糞稀(發酵好的)一桶,含硫三元復合肥0.4 kg,然后用細土覆蓋。
3.松土防漬防旱。在果樹基部深耕18 cm左右,深耕時可與放以結合進行。雨水多時要及時清溝排水,如遇秋旱或冬旱,應及時灌溉,保持田間含水量不低于60%,以利于土壤濕潤。
4.防治病蟲害。葡萄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黑痘病、銹病等。果實采收后可用 180倍液的波爾多液噴灑果樹。出現病斑時用瑞毒霉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75%的白菌清500~800倍液噴灑,也可用5%的來福靈3000倍液混合施用兼治葉蟬等害蟲。
——摘自湖北林業網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023-02
作者簡介:曾憲波(1978—),男,林業中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管理、調查等林業基層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