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婭
(南京林業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
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探討
王希婭
(南京林業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摘要:通過介紹會計信息質量的定義,指出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環節進行作假和隱瞞,低質量的會計信息所引起違法違紀事件以及損失時有發生。探討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對策
1會計信息質量的定義
會計信息是指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人們通過運用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進行會計實踐獲得的,能夠反映會計主體的價值運動情況的經濟信息。1994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所頒布的ISO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對會計信息質量定義是:會計信息的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信息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總和。簡而言之,會計信息質量就是其能滿足會計信息需求者或者會計信息準則的程度,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則是指會計信息為了滿足所需者或準則程度的質量標準。
2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
從宏觀的角度看,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普遍偏低,存在著許多弄虛作假的行徑。不僅會計信息質量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公信力同樣也很低,公眾并不信任所披露的會計信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掩蓋交易事項。隱瞞公司的重大事項或者選擇不及時披露,如公司正在進行訴訟、股東非法挪用公款、發生關聯交易等。
(2)虛擬資產。主要是不予核銷已無價值的項目,或者擅自改動賬目,如已經生產能力的固定資產,更有甚者將費用列入到資產中來使賬目產生虛假的盈利。
(3)虛報盈利預測。通過高估公司未來的預期盈利來吸引投資者,進而影響投資者的決定,最終導致投資者的利益被侵害。
(4)對于募集資金的流向、投資方向等信息不能充分披露,重要的財務指標(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等)的變化不予披露。
(5)公司償債能力披露不充分。經營者只披露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數據,如某一日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數據,導致投資者無法對全年平均數據進行了解,并作出有利的決定。
(6)隱瞞關聯交易和公司內部控制信息中的不利信息。有選擇的隱瞞公司的風險信息。主要缺失的有:重要風險,風險的重要程度與影響以及風險管理。披露信息不準確真實,常常更正和補充,并且不及時。
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3.1會計信息需求方的影響因素
3.1.1高質量會計信息的需求者缺乏
投資者主要分為大股東和中小股東,大股東由于持有比例較大的股份,在股東大會的表決中具有很大的決定權,并且能夠控制董事會進行內部人士控制,幕后操縱會計信息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人數眾多的中小股東沒有人力物力來對會計信息進行判斷,也沒有選出有能力的代表來與大股東制衡。
3.1.2金融企業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利用水平低
在我國,金融企業代表債權人,以抵押資產或其他資產的價格來代替傳統落后的、機械的信用風險控制制度。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投資決策時,會計信息的實際影響其實很小,而銀行一方盡管擁有發言權,但無奈競爭力度不夠,使用的仍是傳統落后的財務分析方法,所以三者都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外部壓力,制約了上市公司會計的質量。
3.2會計信息供給方的影響因素
3.2.1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缺失
公司權力結構大體而言有兩種較為極端的情況:一種情況是大部分股權集中在大股東手中,大股東會選擇控制董事會和犧牲中小股東利益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種情況是股權分散在眾多股東手中,沒有一個股東能掌控公司,使得經理層擁有了控制公司的權利,即“內部人控制”。這兩種情況都十分容易使得會計信息變得失真。而作為內部控制部門的公司內部的監事會毫無作為,完全不能發揮內部監管的職能。
3.2.2成本與效益的原因
高要求的會計信息披露需要更大的成本,為了使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客觀、充分、具有可比性,公司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披露不利的會計信息對公司的營運、股價和投資所帶來的損失也被算在成本中。為了追逐更低的成本與更高的效益,上市公司往往會選擇以最低成本的方式來披露會計信息。
3.2.3會計人員的過失行為
上市公司往往面臨著極速的擴張,公司規模擴大的同時會計部門常常不能及時地調整到相應的狀態,會計人員的工作量超過了自身可接受程度,盡管有計算機的輔助,但是需要會計人員進行人工處理的地方仍然很多。受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限制,過失性行為并不能完全避免。
3.3會計信息監管方的影響因素
3.3.1政府監管部門權利分散
監管機構包括:證監會、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以及證券交易所等,監管部門權利分散,各自為政,監管工作滯后,沒有統一的數據體系以供各部門分享使用,給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3.3.2司法監督有缺陷
在現有的會計司法體系中,往往偵查、起訴、審判機關或當事人雖具備法律知識,但不具備會計方面的知識;而會計人員盡管具備會計方面知識但是缺少法律知識。致使在會計違法違紀的情況下很難進行起訴審判,造成了司法監督的缺陷。
3.3.3相關制度不完善
由國有企業轉型成為上市公司的在我國很是常見,這些前國有企業與政府有著密切的聯系,經營者一般由政府直接任命,經營者在企業內的職務決定著其社會地位。經營者的升遷取決于上級組織部門,為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這一目標使得一些經營者選擇捏造虛假會計信息,提高自己的業績,夸大企業效益。
3.3.4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不完善
雖然我國近年來不斷建設證券市場信息披露體系,包括設置各種監管機構,出臺各種相關法律法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事件卻仍然屢屢發生,這種現象表明我國的信息披露監管體系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尚未解決。政府在監管一、二級市場的體系上仍存在漏洞,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仍亟待解決,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仍然需要加強。
4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4.1優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優化股權結構,健全董事會的規則,完善董事會產生規則,構建合理的董事會結構。嚴格遵守我國證監會頒布的《關于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的指導意見》,限期建立獨立董事,約束內部董事的權力,發揮監督作用。向更為發達的歐美國家學習,建立審計委員會,使得審計委員確保公司公開市場、股東及時披露會計信息,進而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監事會作用也應得到充分的發揮,賦予其更大的監督、彈劾、起訴權,以及內部、外部審計人員聘用的權利等。建設內部控制、績效考核、崗位責任制等制度。優化公司治理結構與內控制度,形成多方制衡局面,使擅自篡改會計信息的行為難上加難。
4.2優化會計信息質量相關法律法規機制
盡管我國結合國情并向國際會計法律法規學習,制訂了許多會計信息質量的法律法規。然而,在具體執行方面的一些弊病卻依然沒有被解決。為了發揮制定的會計法律法規的作用,必須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會計法律法規機制,讓會計法律法規在實施的過程中有所依據,而非不知從何下手。只有建立完備的會計信息質量法律法規機制,才能使我國的會計行業運作得井井有條,達到與國際會計標準接軌的目標。
4.3優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明確信息披露監管的目標:結合防治、預警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作假和事后處理稽查,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利益。重新設置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權利和職責,將政府監管和自律監管結合起來,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也使得經濟市場具有充分的自由與活力,實現公平競爭和高效率,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證券交易所作為自律性監管組織,必須充分發揮其監管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的作用,與政府的強制監管結合,共同對市場進行監管好。近年來我國還向國際立法條例借鑒,制定了一些相關規定,來優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
4.4優化注冊會計師制度
加強注冊會計師對證券市場的監督作用的關鍵是提高其獨立性。收回上市公司自行選擇注冊會計師的權力,由監管部門直接委托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按周期輪換受委托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保持其獨立性,避免出現虛假捏造的審計。確定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因其造假舞弊使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造成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損失,注冊會計師將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以法律的強制性促使職業道德的提高。
4.5優化監督機制
加大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處罰力度,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優化現行的監督體系。設立統一的機構,有關部門的工作相協調,使得行業管理統一有序,賦予證監會更多的權威,避免各部門互相推諉。制定具體、清晰、操作性強的監督檢查條例、操作步驟和衡量標準,加大執法的力度,對檢查人員的瀆職行為追究責任,加強監管隊伍的建設,招募足夠數量的監管人員,提高其業務素質,增強監督效果。執法嚴格,處理及時,公開透明,同時也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形成完善一體的政府監督機制。
4.6提高社會誠信水平
提高上市公司會計質量的對策不僅僅包括法律法規、公司內部結構、注冊會計師、政府機制等,最為關鍵的是個人的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歸根究底是對利益不擇手段的追求。問題需要從根源解決,只有當事人選擇不對會計信息造假,才可能會真正地解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其的作為,只有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素質,增強道德修養,樹立誠信的理念,堅定公平公正,才能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得以提高,最終使整個社會的風氣更加和諧。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63-03
作者簡介:王希婭(1990—),女,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22